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十谓:"朱子劾唐仲友一重公案,世固鲜有知之者。淳熙八年,唐仲友守台州,领公使库钱刻《荀子》、《扬子》二书,为朱子所弹劾。"其下引述朱熹弹劾唐仲友第六状中相关文字,最后归纳说"可见仲友被  相似文献   

2.
刘明  王承海 《图书馆杂志》2012,(4):87-91,66
监本《荀子》之刻始于北宋熙宁元年,由于熙宁变法所产生的政治变故而至元丰间方刻完。南宋钱佃、唐仲友均以监本为底本翻刻《荀子》,经考定,现存宋刻本《荀子》刻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当是滕强恕翻刻钱佃本而非唐仲友台州刻本。  相似文献   

3.
权威 《出版广角》2015,(10):123-124
若论晚明徽派刻书艺术成就最高者,非《十竹斋书画谱》莫属.它代表了晚明时期书刻水平的巅峰,观同时期之书画刻书,莫有与之能较者.而从《十竹斋书画谱》雕刻所花费时间几乎横跨整个晚明徽派刻书进步时期来看,我们也能借此书一窥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自我反思和进步过程.  相似文献   

4.
《函海》刻主李调元梁南梅《函海》是一部大型的古籍汇刻书。由于卷收浩繁,分函装订,函数颇大(共40函),故名《函海》。总计有书155种,订为134册。为清代学者李调元辑刻。所辑著作内容驳杂,但都是由汉至明清时代蜀中人所撰著的,因而是一部古代四川学者著述...  相似文献   

5.
徽州刻书历史悠久,经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闻名全国,不断发展壮大而成为全国刻书业的领军,涌现出大批优秀成果。秦宗财博士所著《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在传播学视角下考证了明清徽州出版的特点与影响,揭示了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经济互动的内在机制,既是一部研究价值高的徽学著述,又是一部优秀的研究文化传播之著作。  相似文献   

6.
明代藩府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本,历为世人所重视,被藏书家视为明代刻书之善本。明代藩府刻书究竟有几家,刻了多少书?现在无法有个明确的回答。先辈叶德辉先生《书林清话》中有明代藩府刻书一节,但所列藩府家数不多,所录刊书数量少且错误较多,故撰此文以补校之。  相似文献   

7.
明刻郎瑛《七修类稿》五十一卷本传世甚少,清乾隆时周綮在重刊此书时已说:"惜其书镂版散佚,藏弃家购觅旧本珍如拱璧",可知此书明刻在两百年前已甚为罕见.此后著录明刻《七修类稿》的仅数家,且多浑称明刊,没有交代究竟是何年代所刻,这是因为明刻本序跋中没有直接提到此书的刊行年代问题.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有明代同一书版印本《七修类稿》两部,从其版框、字口上看,可知是近于同一时期刷印的.一部原是清内府藏本(下简称甲本),有朱文"乾隆御览之宝"、白文"天禄继鉴"等印;另一部是我馆王贵忱同志捐献的(下简称乙本),存三十四卷,书末有白文"山阴刘石夫鉴藏书"等印识.乙本有嘉靖间  相似文献   

8.
《十竹斋书画谱》是我国古代刻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同时也是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代表作之一。《十竹斋书画谱》的刊刻成功,正是晚明徽派刻书进步的体现。本文以《十竹斋书画谱》为例,从刊刻题材、表现形式、刊刻技艺以及创作团队四个方面,对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进步性加以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玉烛宝典》一书大量引用《礼记.月令》的文字,而这些引文与现今通行的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之《礼记》多有不同。对比这些差异,可以发现阮本的一些错误,同时也可发现《玉烛宝典》作为一部成书于唐前的古籍的文献价值和其文字特征。  相似文献   

10.
局本     
《津图学刊》2004,(3):60-60
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官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官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局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