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卫星运行轨道,教材中有如下说明:如果人造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就不是圆形,而是椭圆.这是为什么呢?人造地球卫星做椭圆运动时,线速度有什么特点?如图1,卫星从近地点A经M到远地点B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远,后又从B经N到A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近,是什么原因使卫星产生这种运动?卫星在整个椭圆运动过程中遵循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知识 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与月球“相会”时减速制动被月球俘获,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再经过两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逐渐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为200km的环月圆形工作轨道,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200km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  相似文献   

4.
正中学物理中,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卫星运动的向心力,可以很快求出卫星在圆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周期等物理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少关于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的问题,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加速度、周期等物理量又有什么特点呢?本文就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的几个问题逐一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郭铨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8):30-32
在公式繁多、变量之间关系复杂的天体运行及卫星运动问题中,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起决定作用的物理量,它们对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至关重要。一、天体运行中的速度1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7.9km/s既是人造天体发射时不落回地面的最小速度,又是环绕地球圆轨道运行卫星的最大速度,以这一速度沿地球表面运行卫星的最小周期接近85min,这里的7.9km/s指的是卫星对地心的速度。例1在赤道上发射两颗质量相等,沿赤道正上方圆形近地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相似文献   

6.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  相似文献   

7.
一、正常轨道的运转问题卫星在圆轨道或椭圆轨道上运行,应用开普勒三个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来解答问题,涉及到速度、周期、角速度的计算等问题.事例2"嫦娥一号"进入绕地椭圆轨道后,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1所示.在无动力的飘移阶段可以认为卫星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A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A.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B.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 1.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中的天线若突然被折断了,则天线将 A.作自由落体运动. B.作平抛运动. C.与卫星一起绕地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 D.由于惯性,天线将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作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9.
<正>不少学生在学习天体运动时,遇到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的线速度、周期、加速度比较问题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用什么公式去比较.主要原因是对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关系不清,以及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分不清.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一、同心圆轨道上卫星线速度、周期、加速度的比较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根据万  相似文献   

10.
顾家国 《物理教师》2008,29(11):13-15
通过对万有引力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是√gR(又称第一宇宙速度),此时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2gR时(又称第二宇宙速度),卫星以地球球心为焦点作抛物线运动,当然再也不可能返回地球,因为抛物线为非闭合曲线;当发射速度介于√gR和√2gR之间时,卫星作椭圆运动,并随发射速度的增大椭圆越扁,地球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射点为近地点;当卫星速度大于√2gR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时,它将在地球引力范围内做双曲线运动,当卫星脱离地球引力后,将绕太阳运动成为太阳的一个行星,如果控制发射速度和轨道,它也可成为其他行星的卫星;当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脱离太阳系的束缚,向其他星系运动.  相似文献   

11.
罗建美 《物理教师》2008,29(4):59-60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1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4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1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2次、第3次的制动,  相似文献   

12.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3.
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那么,当卫星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时,应该用变轨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分析呢?这一问题因研究思路不同有以下两种回答.1环绕地球做变轨运动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中,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星、地间距(卫星与地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在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星、地间距不断增大,卫星做离心运  相似文献   

14.
1987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专家们提出一种通信设想:在距离地球表面780 km的太空轨道上建立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一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77颗卫星绕地球运转,与化学元素铱的原子核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出版的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本 )第 96面关于通信卫星轨道的叙述中有这样一段话 :“通信卫星的轨道一般都采用‘地球静止轨道’,也称‘地球同步轨道’.即卫星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相对于地球静止 .”这段话容易让人理解为 :地球同步轨道就是地球静止轨道 .处于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有的复习资料中亦有这样的练习题 :“简单说明地球同步卫星为什么只能在赤道平面内绕地球旋转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上的一点为什么是静止的 ?”,这也是将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混为一谈 .实际上 ,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不是一回事 ,它们之间有共同点也有较大区别 .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都是运行周期 ( 2 3小时 56分 0 4秒 )相同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 .这两种轨道的区别有三 :第一 ,轨道倾角有区别 .地球静止轨道是轨道倾角 (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零的圆形地球同步轨道 .即地球静止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上 ;而地球同步轨道平面可与赤道平面成一不为零的夹角 .第二 ,观察者看到的现象不同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天在相同时间经过相同地方的天空 ...  相似文献   

16.
题目: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  相似文献   

17.
在天体运行及卫星运动问题中公式繁多、变量关系复杂,而速度和加速度对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非常关键.本文就与速度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一、三个宇宙速度在教材中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简称近地环绕速度.(2)在所有的圆轨道卫星中,近地环绕速度最大,因而又叫最大环绕速度.(3)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就是说当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落回地面不能进入轨道运动.第一宇宙速度的求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18.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Powerpoint 软件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所以在各种授课场合中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美中不足的是其动画效果的实现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巧用软件本身提供的某些功能可以实现多样的动画效果。下面举两例,供大家借鉴。1 卫星绕地球运动动画效果的实现题目:人造卫星在半径为1.0×10~7m 的圆形轨道上受到地球的引力是4.0×10~4N,卫星每绕地球运动一周,地球引力对卫星做多少功?题目要求:卫星能沿圆形轨道绕地球转动。  相似文献   

20.
夜幕降临,我们抬头仰望满天亮晶晶的星星,心情会变得格外宁静。你看过会慢慢移动的“星星”吗?那些奇特的“星星”,是人类发射到太空中的各种人造卫星。人造卫星家族庞大,各尽其职地工作着。侦察卫星侦察卫星是窃取军事情报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升空的卫星,因为飞得高看得远,既能监视又能窃听,是个名副其实的超级间谍。侦察卫星根据执行任务和侦察设备的不同,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等。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卫星通信与地球站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