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余玮  海风 《声屏世界》2003,(6):22-24
“文化经济”这个昔日名不正则言不顺的词汇,最早是专业歌手开始在酒吧歌舞厅内走穴时冒出来的;今天“文化经济”却成了一位大学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吴名 《北京档案》2007,(4):38-40
曾听人这样说过,“如果你是个爱造梦的人,那么,拍一部电影吧。”的确,在电影中,我们实现了太多的梦,有关生活,有关历史,有关理想,有关爱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闻天地》2005,(4):64-64
长沙,三千年沧桑岁月,厚重的湖湘文化底蕴铸就了他独特的城市之魂和发展之根。外地人评说长沙,一说“长沙很有文化”.一说“长沙人很会玩”。而这种“有文化”和“很会玩”的相互间不经意的碰撞.打破了长沙古城夜色的宁静,文化商人们先后认歌厅、酒吧、大剧场为文化载体,淋漓尽致地宣泄着他们对文化娱乐功能的趋同以及对文化市场的纯熟把握,  相似文献   

4.
“帝国文化”一词,是法国文化部长雅克·郎一九八二年在联合国所作题为《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演讲中提出来的。在世界进入八十年代后,人们更多地关注“国际经济一体化”等诸多问题,而忽视了美国用多种方式向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输出电影、电视节目的现实。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电影界还远不是美国的天下,法国电影、意大利电影等都占有重要的国际市场,而到了一九八八年,法国电影市场的百分之五十,德国  相似文献   

5.
谢瑾 《传媒》2019,(17):59-6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价值。电影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展现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影具有的虚拟化、影像化特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走出去”也就成为必然,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也就承载了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长城》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该片以中美合作拍摄为模式,位居“2013-2018年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影响力”排行榜首位,获得了国外受众的好感,进一步分析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产英模电影传播的生态视域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模电影的传播是一个有机的文化生态系统.由于价值诉求的不同,代表官方文化、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电影宣传与评论在英模电影传播中突显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产英模电影传播困境的原因之一.建构良性的传播生态与系统,从“主导”到“主流”,让“学术”化“大众”,变“断裂”为“系统”,三维统一、整体联动是实现英模电影传播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闻天地》2005,(7):62-62
长沙,三千年沧桑岁月,厚重的湖湘文化底蕴,铸就了他独特的城市之魂和发展之根。外地人评说长沙,一说“长沙很有文化”,一说“长沙人很会玩”,而这种“有文化”和“很会玩”的相互间不经意的碰撞.打破了长沙古城夜色的宁静,文化商人们先后认歌厅、酒吧、大剧场为文化载体,淋漓尽致地宣泄着他们对文化娱乐功能的趋同以及对文化市场的纯熟把握,竟然创出了别具一格,异常火爆的文化夜市.引发全国文化界.娱乐业的同行们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8.
情怀已经成为当今电影市场的一个商机.近年来主打情怀牌的电影层出不穷,诸如“民族情怀”“青春情怀”“大圣情怀”等.“情怀式电影”突围电影市场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其对目标观众心理的准确把握、新旧元素的准确添加与保留,以及对“情怀”本身的巧妙唤醒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纪录的奇观     
《中国新闻周刊》2006,(22):79-79
34部法国纪录片杰作的密集展映,构成了“2005法国电影回顾展”之后这个国家电影文化的又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0.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了,但关于中国电影的争论远未结束。优秀的电影走向世界,是最好的文化输出。当好莱坞大片挟着“美国精神”呼啸而来时,根植于5000年丰厚文化的中国电影,为何难以走上国际文化舞台呢?没有国内市场,何谈国际市场走向世界一直是中国电影人的梦想,近年来,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名导演、名演员、大投入,紧跟好莱坞大片的中国“大片”,往往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出国参赛,这类电影以“角逐奥斯卡奖”为推广口号,先在国内一边挨骂一边赚个盆满钵满,然后从奥斯卡铩羽而归;另一种是低成本文艺片,多以展现中…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族(Chinese group)地区,外文电影作品“一作多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文章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在电影文献(film literature)领域中,众多的“一作多译”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信息孤岛”(Cultural Information Isolated Island)现象,又通过深入分析相关统计资料,阐述了产生电影文献“信息孤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特色电影片名数据库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影向国际化进军做出种种努力,一些国产“大片”却遭到了痛斥,好的本土化的电影却日益缺少。中国电影究竟该如何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文化焦虑?本文结合中国电影的历史和现状试图探讨其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去向。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时代的电影都带有这个国家,在特定时代下的独特文化的印记,在这个意义上,电影正是传播文明形象,进行文化交流碰撞最有效的艺术形式.中国梦主题影片中,优秀演员的表演将艺术审美和生活真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本篇论文聚焦于“中国梦”主题的电影表演研究,探究其代表电影中演员塑造角色成功的原因所在,同时对未来既符合观影审美,又符合表演规律的华莱坞电影表演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曾听人这样说过,"如果你是个爱造梦的人,那么,拍一部电影吧."的确,在电影中,我们实现了太多的梦,有关生活,有关历史,有关理想,有关爱情……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必然以中国文化为基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化大国,但如何把中国打造为文化强国,其中电影市场是一个非常值得分析的领域。使带有中国文化基因的优秀电影进入国际电影市场,不仅能够赚得票房,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扬,以实现中国文化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名为“这就是民国”的文化沙龙活动中,电影导演贾樟柯讲述了想象中的民国,而这个想象源自于他生活的汾阳县城。  相似文献   

17.
侯孝贤作为台湾新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影片具备丰富的镜头美学特质,充足的文化叙事美学,纪实主义电影本体。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监制,都深深的形成了“侯式风格”。本文就以侯孝贤的影像风格为切入点,研究其镜头背后的诗意与忧思,剖析这个文化韵味十足的电影诗人。将重点集中在侯孝贤电影的美学思想上,解读电影中的镜头和叙事,探究电影本体论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关枫 《新闻爱好者》2008,(8):109-109
电视市场的激烈竞争,让“讲故事”、“设悬念”之风横扫全国各家电视台,“悬念”这个原本属于电影艺术手段之一的元素,一下子在中国电视界风靡一时,瞬间变成了攫取高收视率的一大法宝。现在打开电视,几乎每个频道都能看到主持人拧着眉头问观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同时,几乎每个“选秀节目”现场都会回荡一个声音:“究竟谁会成功晋级(或遭到淘汰)呢?”电视市场这种新的变化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于悬念营造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粉丝电影"作为一个较新的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同时也遭受不少质疑。这一现象与当下中国的文化氛围、电影产业发展、社会群体心理和媒介环境息息相关。"明星+粉丝+电影"这一运作模式成功的将粉丝通过电影这个文化产品变现,其中以《小时代》为代表的影片创造出影像狂欢,也不乏一些影片票房惨淡,这引起业内人士反思。本文着眼中国电影市场"粉丝电影"过热这一文化现象,立足传播学对"粉丝电影"进行剖析,并通过将其与传统电影和国外电影比较,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审视其利弊,在窥探"粉丝电影"前景的同时探索国产电影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1999年初,郭小橹曾经想写一篇文章,那是她的处女作《网络时代的爱情》拍成电影之后。她想写一篇《小说人,电影蛋》。 郭小橹觉得她是以一种对于纯文学的爱来写电影的,但是这个一厢情愿的爱情失败了。《网络时代的爱情》从第一稿到最后成为电影的那个东西,已经面目全非,甚至最后连角色的名字都改变了(“那只是个符号”,她强调说)。一切为了市场,为了能拉到投资。 “一个想写小说的人下的却是电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