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家都知道崔永元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机智幽默的语言和歪嘴"坏笑"的形象是他的特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崔永元还在兼做一项很有特色的事业——收集"口述历史"。3年间,他收集了容量惊人的"口述历史":他向1500多位老电影人,包括演员、编导、配音员、摄影师等采访老电影的拍摄经历,录制了11万分钟声像片。他将曾经脍炙人口的"英雄虎胆"、"铁道游击队"、"冰山上来客"等老电影的拍摄经历汇编成《电影传奇》在电视上播放。他"不择手段"地在旧货市场寻觅上世纪50年代的《新电影》、《外国电影》、《电影艺术》等杂志。他自建了中国电影检索系统,已经存储了200G的数据,打算义务向电影研究人员开放。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沧桑的风雨历程。一说起电影.人们就会想到《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庐山恋》、《人到中年》等脍炙人口的电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电影在人们的脑海中渐渐淡去,印迹也渐渐模糊……  相似文献   

3.
肖婉 《报刊之友》2014,(4):87-88
《电影传奇》蕴藏着崔永元在娱乐人生和文化坚守方面的努力,栏目兼顾了电视文化的思辨性与娱乐性,重在标榜媒体的文化责任和艺术诉求。老电影的艺术魅力被电视传媒的多元性所延展,崔氏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新鲜样式的电影鉴赏。  相似文献   

4.
民国老电影是在无声影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使得无声片更具有艺术效果并开始与世界电影接轨。阮玲玉便是当时著名电影明星,并成为民国老电影艺术的象征。同时,她的艺术成就更是中国电影艺术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5.
自十九世纪以来,电影就成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伴随着世界电影史,世界各国跌宕起伏的民族命运、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都在电影中得到了展示。如今,电影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电影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优秀影片不断问世。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老电影的忠诚和喜爱。那些由老电影铸就而成的文化记忆,永不退色,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6.
自十九世纪以来,电影就成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伴随着世界电影史,世界各国跌宕起伏的民族命运、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都在电影中得到了展示。如今,电影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电影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优秀影片不断问世。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老电影的忠诚和喜爱。那些由老电影铸就而成的文化记忆,永不退色,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7.
小说《暴风骤雨》和那部同名老电影家喻户晓;但发生在小说原型地的真实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对于黄亚平来说,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一但得到新闻线索,他就会像优秀的短跑选手听到发令枪声一样,飞速奔往新闻发生的现场。 黄亚平学新闻是半路出家。他学过美术,当过教师,搞过团的工作。1987年以前,他对新闻知识的了解几乎等于零,偶然的一次尝试,小言论《卖肉的苦恼》变为铅字,将他引入了新闻报道的大门。 1988年4月,黄亚平自费参加了西安晚报通讯员学习班。系统化的学习,诸多良师的言传身教,加上他不知疲倦、勤奋刻苦的努力,使他在新闻采写上有了一个飞跃。在这之后的一年多里,他采写的社会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其中不少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汉城墙在哭泣》(获1989年全国晚报社会新闻大赛三等奖)、《锦旗热探秘》(获1989年全国晚报社会新闻大赛二等奖)、《进城谋生计并非都得意》、《孩子们为何离家出走》、《养猪户的喜与忧》、《水——生命之源发出警告》等等。 黄亚平一开始就选择了社会新闻这一领域,究其原因可以罗列很多,归结一点,那就是“爱”。  相似文献   

9.
《电通》画报(封面人物王莹)今年是中国电影一百年纪念(1905~2005年),当这个时刻真正来到了,人们才发现,百年庆典的各项活动中,民国电影刊物的缺席,是如此地扎眼,尴尬,无可奈何花落去,揪人心肺地痛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纪念与庆贺“一百年”这个伟大的数字,这些方式中,几百种丰富多彩的民国电影刊物的集结、串联、展示、阐述,无疑是一个特别精彩的方式———纪念一百年前半期的最佳模式。一百年的后半期影史,除了电影刊物,还有更直观的庆贺方式,直接放老电影再找老影星怀怀旧就得了。而前半期的影史,虽然亦曾生产了约千部的电影,但更多的…  相似文献   

10.
余晨晨 《视听》2016,(6):71-72
昆丁一直崇尚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暴力,他的电影对于暴力的表达别有一番风味。2015年昆丁的新片《八恶人》依然延续着血腥暴力的个人化的风格,又给观众呈现了一台完美的暴力盛宴。本文从"暴力美学"的角度分析《八恶人》中独特的暴力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1.
<正>一、源——清澈的河经典名曲《Moon River》(译为《月亮河》),最早出现在电影《Breakfast at Tiffany's》中。这部1961年的经典之作(中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个老影迷,半个多世纪以来收藏了不少电影刊物,包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影刊物的"五朵金花":《大众电影》、《电影故事》、《上影画报》、《上海电影》、《长春电影画报》。而这五种刊物中除了《长春电影画报》外,其余四种都创刊于上海。  相似文献   

13.
任陇婵 《视听界》2015,(2):15-16
综艺电影《奔跑吧兄弟》上映之后票房直线蹿升,春节前已突破4.2亿元。看这个电影,难免会与别的影片作比较——首先是与同类电影比,该片重演了去年春节档《爸爸去哪儿》"不可复制的奇迹",进一步确立了"综艺电影"的产品概念,使之登堂入室,成为华语电影的一个特殊类型;其次是与"正宗电影"比,最突出的莫过于与前不久姜文《一步之遥》的市场表现形成鲜明对照,再度引发争议,几乎在电影圈引起恐慌,由一些大腕儿级人物对"跑男"措辞激烈的批评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电影一百年纪念(1905—2005),当这个时刻真正来到了,人们才发现,百年庆典的各项活动中,民国电影刊物的缺席,是如此的扎眼、尴尬。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纪念与庆贺“一百年”这个伟大的数字,这些方式中,几百种丰富多彩的民国电影刊物的集结、串联、展示、阐述,无疑是一个特别精彩的方式——纪念一百年前一半的最佳模式。一百年的后一半影史,除了电影刊物,还有更直观的庆贺方式,直接放老电影再找老影星怀怀旧就得了。而前半截的影史,虽然亦曾生产了约千部的电影,但更多的电影只留下了一个名字,拷贝与胶片都荡然无存,能够达到放映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6,(2)
我爱读黄亚平采写的社会新闻文/@@纪方西安晚报社有个记者叫黄亚平。我并不认识其人,不知是男是女,是胖是瘦,是老是中还是青?可我喜欢读其文。我订有一份《西安晚报》,在晚报一版上,几乎天天见到黄亚平的名字和稿子,多数是反映都市生活和市民风貌的社会新闻,其...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电影。本文以《辛亥革命》为例,来管窥我国目前主旋律电影的宏观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点一直呈现出的进步态势。意识形态——日趋淡化用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来看,"每一部电影都是政治的",而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对意识形态这一标  相似文献   

17.
~~无法忘却的纪念——记路透社记者科特·肖克@江亚平  相似文献   

18.
“电影是为群众制作的,没有群众,它就不可能生存”——摘自法国电影大师雷纳·克莱尔《电影随想录》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电影《红樱桃》,我们如数家珍:它曾获得“金鸡奖”提名奖,它的女主角曾名噪一时;对于《哀歌——江河水》二胡协奏曲,我们也不陌生,它在德国演奏时赢得过极高声誉,它的演奏者几乎众所周知。然而,《红樱桃》的音乐创作者是谁?《哀歌——江河水》又是谁的作品?我们不知道。我们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杨立青,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是的。这位深受中外同行推崇的音乐权威,对大众来说是个陌生  相似文献   

20.
电视电影     
近来有关电影《寻枪》的话题可谓方兴未艾。其实早在去年下半年,这部影片还未杀青的时候,关于它的传说就在网上流传——兰色百合陆四(导演陆川的网名)拍了一部电影,而且是由姜文主演的——这似乎给电影江湖带来了一场阳光雨露。随着今年《寻枪》堪称热烈的首映和媒体们一致的赞誉,更是让人感到了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