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永国 《现代语文》2005,(8):10-11,26
自近代以来,关于汉字改革的呼声时有出现。虽到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汉字拼音化还没有显示出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汉字体系不科学、不实用,汉字难学、难写、难认、难记等观念,似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认同。这种观念不论对国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与使用,还是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交流都是不利的。因此,本文拟在语言学范围内,就几个问题,重新做一番比较,说明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  相似文献   

2.
我不赞成梁永国先生《现代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现代语文》2005年第8期)所持的基本观点.其中汉字的"科学性"内涵模糊,暂不予以讨论,而汉字具有不具有"简易性",则是汉字研究的一块基石,必须弄清楚.笔者认为,汉字--无论古汉字,还是现代汉字,不具有"简易性",是繁难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3.
读了《现代语文》杂志2005年第8期登载的梁永国先生的《现代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一文(以下简称“梁文”)后,笔者感到作者的不少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中华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从《现代汉语》的体系来看,汉字是最具有灵动性的一部分,所以汉字部分的编写不仅应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也应体现它独特的文化性。本文就骆小所的《现代汉语引论》、张登岐的《现代汉语》,邢福义的《现代汉语》、胡裕树的《现代汉语》、张斌的《新编现代汉语》以及黄廖本的《现代汉语》中的文字部分进行比较分析,对《现代汉语》教材中汉字部分内容编排体系提出了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字族文识字教学法”在扫盲教学中的运用王惠生“字族文识字教学法”,是四川省井研县教师经过32年教学改革、的实验,首创成功的一种新的识字教学体系。它以汉字“六书”为参考,以当代汉字为依托,对《新华字典》所收11000多个汉字和《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形体不...  相似文献   

6.
说“○”     
从“○”是不是汉字谈起。对这个问题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汉字,认为承认它是汉字是一个突破,它具备汉字的形、音、义;一种认为它不完全具备汉字的条件,不具备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头、折),不好归人什么部首;还有一种认为是准汉字。实际上《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或《新华字典》(1979年)已将“○”收进去,只是有的将字头作“零(○)”处理,《新华字典》未将它归入某部首,而放在难查字表中。《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和《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汉语的图形符号。科学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1、表意体系,……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2、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普通语言学教程》)  相似文献   

8.
段玉裁在《说文》“亻亥”字下注引《汉书》、《史记》、《淮南子》的用例来说明“奇亻亥”为“非常”之义,揆之原文,却扌干格难通。而《汉语大词典》对“奇亻亥”及其异体“奇亥贝”、“奇胲”、“奇咳”的训释又各不相同,没有揭示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作为古代天文数学体系中的“奇亻亥”,实际上反映了古人运用日月阴阳观念来阐释医学、兵法、治国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汉民族文化的研究.汉字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并流行一种“汉语人研究派”。这种新的语言学流派深受西方人语言理论的影响,力求探索汉语的化特征,他们提出了建立中国化语言学的学术主张。随后,出现了较多探讨化与汉语相互关系的学术专与论,如《方言与中国化》、《中国化语言学》、《化语言学》、《语言化研究的四个层面》、《汉语与中国传统化》、《有关汉字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等,“女”族字、词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针对留学生学汉字难的现状,笔者认为汉字教学应在留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将汉字的理据性融入其中,并提出了几点对汉字课堂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详尽阐述了汉字三维文化结构分析教学法,从汉字的“教育能”、“文化能”和“智力能”等三方面进行解析,说明了汉字三维文化结构分析教学法对语文的启范教育、基础教育与汉字、汉语的专业教育教学具有全面开拓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教育(吉林)》2005,(3):63-63
2005年1期《汉字文化》发表了王蒙在“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演稿,题目是《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先民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客观现实及人的主观心理进行概括的书写系统。文章分析了“一”字的本义,并解释和“一”字相关的“三”、“士”、“天”、“元”等字的文化合义,从而说明汉字不只是一种书写符号,更多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意识,传达分最初的朴素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5.
论《说文》俗字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最早提出“俗某字”这一概念,但由于重正轻俗传统观念的影响。历来对《说》中俗字这种珍贵的汉字化石重视不够,《说》俗字的类型体现其时空性,通俗性,简易性和表音性的特点,加强《说》俗字研究,对了解古今字形体嬗变的轨迹,正确认识汉字简化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问题是曾经困扰、迷惑过许多人(包括语言学家)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经过前人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时至今日,学界已经对这个问题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即"文字不等于语言","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这是文字学的基本原理."(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77页)但是,如今仍有许多人还没有弄明白二者真正的关系,以至于还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他们混淆语言和文字,把语言问题当作文字问题;把文字问题当作语言问题.梁永国先生的《现代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现代语文》2005年第8期)这篇文章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7.
高校《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应该遵循“大纲”首位原则、科学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简明性原则。黄、廖本《现代汉语》的编写与修订在这些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18.
我们曾经在《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思考》一文中列举过汉语语法学史专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①。自那时以来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又有一些想法,构拟成本篇。目的仍同《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思考》一样,参与如何研究汉语语法学史、促进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不断深化,共建科学的汉语语法学史体系。一、时序是语法学史科学性的基础“名著·时序”语法学史体系,是以名著或有代表性著作出版时间的先后次序来构筑体系框架,描写语法学的发展过程,揭示语法学的发展规律的。一部“名著·时序”语法学史专著是否有科学性,科学性有多高,首先在于它所…  相似文献   

19.
《说文》车部字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的文字,反映了造字时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说文》车部字的解读,力图再现先民对车的认识和使用、车制与战争、交通运输、等级观念、祭祀刑律等方面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20.
5月16日至17日,安子介、袁晓园学术思想暨汉语汉字科学性和教学法研讨会在南昌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语言学,文字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物理学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70余人。研讨会上,袁晓园教授作了题为《中国语文的独特性》的学术报告,着重谈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六奇六妙”。代表们围绕安子介、袁晓园学术思想、重新评价汉语汉字的重要意义、汉语汉字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