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蒋士铨《临川梦》传奇中以"梦"命名的关目占全剧近一半的篇幅,就剧情发展来看,《临川梦》在梦中达到高潮,又在梦中结束全剧;从命名来看,整部戏冠以"临川梦"之名,而非"汤显祖"或"汤显祖传",不难看出其落脚点正在于"梦"字。本文认为《临川梦》中"梦"包含了三个层次:隐喻了主人公汤显祖如梦的一生;展现了汤显祖寄情于梦,将人生的思索与感受熔铸在"临川四梦"之中的创作过程;同时蒋士铨借汤显祖和"临川四梦"之题来表现自己的情理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1550一l616),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是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汤显祖的主要剧作有《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因他晚年归隐临川玉茗堂,所以这几部作品又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相似文献   

3.
古典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临川四梦"上,即《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近年来,学界对于"临川四梦"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对《邯郸记》的本事考、写作时间考、作者创作思想研究以及梦的架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牡丹亭》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经典作品,为明清文人接受认可并推重鼓吹,主要体现在:于"临川四梦"内部脱颖而出、与正统经典相提并论、"奇书"与"才子书"的双重标举。这些阐扬与标举最终确立了《牡丹亭》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从《牡丹亭》入手,结合汤显祖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以及《临川四梦》其他三梦,从两个方面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汤显祖的社会理想。提出了他贵生主情、个性解放的人主义理想;清廉举贤、勤政爱民的政治理想。并且指出汤显祖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6.
《邯郸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最后一梦,也是汤显祖最后一部剧作。在这部剧作中,汤显祖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毕生的感悟,都化为满腔的悲愤、悲悯和悲凉倾注其中,使得《邯郸记》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分别是:《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作品中讽刺意识深厚,而讽刺的可略分为:官场腐败、政治、礼仪、人性本质。其讽刺意识充分融入了作品当中,而讽刺最多占主导的低官场腐败和仕途人生。“临川四梦“既是讽刺当时社会中很多不如意的事物,也是自身情感的传达。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临川四梦》对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官僚体制作了深刻的批判,在戏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四梦”中的《南柯记》和《邯郸记》的创作特点简略阐述其“梦境”描述在作品中的作用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邯郸记》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在英译《邯郸记》的过程中,结合翻译的需要对该剧的作及背景进行了研究,以便做到“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10.
从中晚明一直到清中叶,汤显祖的戏曲创作对文学的影响巨大。纵观有清一代,追步汤显祖的文学家不乏其人。乾隆年间文言小说家屠绅就是其中之一。其志怪小说集《六合内外琐言》深受《临川四梦》的影响。其中《梅自然》《獠僵卧》二篇,更是刻意效法或脱胎汤氏《牡丹亭》《南柯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紫钗记》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情节多取自于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文章试通过对比《紫钗记》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继承与改造,对从中反映出的作者之思想倾向与创作意义作一些粗略的窥测。  相似文献   

12.
因情作梦以情格理──东方戏剧巨匠汤显祖玉阁说起汤显祖,人们便会油然想起誉弥中外的“临川四梦”,想起汤翁笔下的那位至情至爱的奇女子杜丽娘和她的痴爱郎君柳梦梅,当然还有诸如《紫钗记》中英雄侠义的黄衫客,《南柯记》中沉浮宦海的淳于梦、《邯郸记》中钻营利禄的...  相似文献   

13.
《邯郸记》是"临川四梦"中仅次于《牡丹亭》的又一杰作。在《邯郸记》中,汤显祖把他描写梦境的艺术发挥到美妙绝伦的地步:他既写出了具有哲理意味的人生之梦,也写出了带有宿命启示色彩的神秘梦境。《邯郸记》无疑是汤显祖几十年宦海生涯的总结。剧本借卢生醉生梦死的一生直接暴露与鞭笞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朽,堪称晚明时代的官场现形记。  相似文献   

14.
《紫钗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第一梦,是他传奇创作步入成熟期的开始,也是作者借戏曲创作弘扬其“至情”之论的先声。本文是《紫钗记》评注的一部分,从其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改编入手,着重探讨该戏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取得的成就,兼及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是明代一位极富于哲学思考兴趣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不仅受到了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而且是他进行关于人的哲学思考的继续和深化。他站在时代哲人的高度,充分发挥文学家的天才,匠心独运地把哲学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表现融为一体,从而使“临川四梦”以一种独特的风格卓立于世,其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都登上了时代的高峰,并对当时和后代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早从哲理角度探讨“临川四梦”立意主旨的,是与汤显祖同时代而稍后的王思任,他说:“其立言神指:《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  相似文献   

16.
明代名臣谭纶与杰出戏剧家汤显祖同为江西临川名人,虽然年龄差辈,未曾谋面,然而两人却书信往来.青年汤显祖十分仰慕家乡名将谭纶的英雄气概和兵备武功,谭纶的英雄业绩和爱国精神对汤显祖"临川四梦"战争描写产生积极影响,谭纶引进海盐腔、繁荣家乡戏曲艺术的功绩为汤显祖晚年戏曲创作与演出活动提供十分有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清中叶文言小说家屠绅酷慕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 ,为文则务为古涩艳异 ,晦其义旨。其志怪小说集《六合内外琐言》深受《临川四梦》的影响。集中《梅自然》、《獠僵卧》二篇 ,便是刻意效法或脱胎汤氏《牡丹亭》、《南柯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牡丹亭》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整个传奇以“情”胜“理”,热情地讴歌了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剧中的杜丽娘相比此前二百多年前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更具反抗精神。崔莺莺的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的《邯郸记》是他"临川四梦"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历来评价所云仅次于《牡丹亭》的一部杰作。《邯郸记》铺写朝廷中军国大事,题材重大,它把汤显祖时代的官场现状指斥于舞台,它比历史更深刻、更富有哲理的地方在于,在全剧中融入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受和人生体验,表现了对官场恶情极端的抵触与激愤。作者以出评的方式逐一进行分析评述,以期全面解读这部剧作。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具有一定象征性、抽象性、荒诞性和哲理性的文学审美范畴。梦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用来揭示人内心世界,浓缩外界信息的独到艺术手段。汤显祖剧作中大量运用了梦意象,“临川四梦”中梦意象的描写,是汤显祖“至情”理念的寄寓,是作家本质力量的确证。作家之所以以梦寄情,与他的身体状况、传统梦文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