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汉诗英译的语篇为例,从语篇认知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质和差异.在语篇认知结构上,英语具有衔接严谨,诉诸理性.篇章易长的特点;汉语则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易短.正因如此,英诗诗意易于明朗,汉诗诗意趋于模糊.对两者之间显著差异的认知可以促进英汉互译教学及英语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以汉诗英译的语篇为例,从语篇认知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质和差异。在语篇认知结构上,英语具有衔接严谨,诉诸理性,篇章易长的特点;汉语则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易短。正因如此,英诗诗意易于明朗,汉诗诗意趋于模糊。对两者之间显著差异的认知可以促进英汉互译教学及英语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以英译汉诗的语篇为例,从词义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色和差异。其一,在语义上,英语词汇具有客观明晰、词丰义微、以多代少的特点,但并不冗余;汉语词汇则有主观概括、词约义富、以少替多的特点,但并不短缺。其二,在语篇上,英语具有衔接严谨、诉诸理性、语篇易长的特点;汉语则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易短。正因如此,英诗诗意易于明朗,汉诗诗意易于模糊。认识这两种显著的差异,可以从英汉互译的角度。促进英语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汉诗英译的语篇为例,从词汇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英语与汉语在表面形式上的本色的差异。在语义上,英语客观明晰,与此相对,汉语则显得主观模糊;在语篇上,英语衔接紧凑,逻辑性强;汉语则诉诸意象连贯严谨,主观性强。因此,英诗译文易于明朗,汉诗之业得模糊、朦胧。认识这两种显著差异可以促进英汉互译和英语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赵启君 《课外阅读》2011,(7):112-112
英语族人和汉语族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英语语篇模式和汉语语篇模式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英语语篇模式进行理论讲解,有利于帮助学生高效的进行“顶向下”式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语篇衔接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上存在着差异。英语在语篇衔接上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形合法”与“意合法”在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替代、省略和连接词的使用上.由此差异导致的衔接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这大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本文期望通过对比英汉语在语篇衔接上的异同来反观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并对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对学生输入英汉语篇衔接差异的有关知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文.  相似文献   

7.
文化、思维与语言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文化的诸多因素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因素.东方思维呈圆形,强调归纳、悟性和形象思维:西方思维呈线形,强调演绎、理性和逻辑思维.东西方思维方式的这些差异在英汉语篇上表现出各自的不同特点:英语语篇总体上呈直线形,重形合和客体意识;汉语语篇则呈螺旋形,重意合和主体意识.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张瑜芸 《双语学习》2007,(4M):3-4,6
由于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上存在着差异。英语语篇衔接上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形合法”与“意合法”在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替代、省略和连接词的使用上,由此差异导致的衔接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这大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本文期望通过对比英汉语在语篇衔接上的异同来反观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并对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对学生输入英汉语篇衔接差异的有关知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文。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英汉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必然在英汉语篇上有所反映。时比分析英汉语篇之间的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输入英汉语篇差异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用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来安排自己的文章,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晶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5):114-115,117
通过对部分英语新闻语篇所使用的衔接手段进行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英汉新闻语篇均运用相同类型的衔接手段以达到衔接与连贯的目的;而由于语篇写作特点的限制,英汉新闻语篇在衔接手段的运用上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语篇的特点;同时,英语新闻语篇与汉语新闻语篇在不同衔接手段的使用频率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英译汉中,如何处理英汉修辞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问题。翻译时应尽量保持与原文一致的修辞方法,若不能做到,可以运用汉语其他修辞方法来翻译,以期达到“信、达、雅”的效果。不管翻译中英汉修辞能否对应,译文首先应保持意思正确。  相似文献   

12.
翻译性理解是以翻译为目的的,它是翻译成败的关键。译者必须对英语原文进行认真分析,彻底弄清词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修饰关系、指代关系、句法关系和逻辑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深刻、完整地理解原文,才可以确保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3.
The so called idiom refers to a phrase where the words together have a meaning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dictionary definitions of the individual words,but must be learnt as a whole.Because of their rich associations and strong nationality,idioms are usually hard for learner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But as you know,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and idioms are the cream of a language.Since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have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y help us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s,bridge the cultural gaps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Besides that,the comparison can also be instructional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words have many different meanings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ranslate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words.With more and mo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England,different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ommercial activities and daily communication,and that will lead to unnecessary misunderstandings,so it has the practical and theory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words.We can grasp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in translating color words better,and it also can help us to easi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words.  相似文献   

15.
汉英文化差异造就了汉英两个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通过对"不同的汉英思维角度""不同的事物联想"和"不同的习语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汉英思维差异对汉英互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译者应重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理解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熟悉汉英思维差异的表现形式,保持警觉的文化意识,把翻译看作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交流,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准确,更加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与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但是,英语中绝大部分常用修辞格都能在汉语中找到与他们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方式。针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常用的修辞手法上存在着相似之处,而在相似之中又有各自的特点的现象,本文选其中的"明喻"与"隐喻"的应用及翻译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在英汉翻译工作中正确理解原文的各种修辞手法,翻译出符合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散文化”是汪氏小说的典型特点,也成为了他小说的一张名片。在其作品的英译中,保留这种“散文味”对译者来说是一项挑战,考察了译者对“信达雅”之“信”的拿捏,也是衡量译文优劣的标准之一。对比研究《大淖记事》原文和邝文东的英译本[1],发现原文在遣词造句、文章结构、语言内容方面表现出浓郁的“散文味儿”,而译者在译文中删减原文内容、变换句式,致使原文的“散文味”在译文中变得稀薄。研究发现,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有三:英汉语言系统的不同、文化差异、译者的“有心之失”。  相似文献   

18.
时下,国内报刊上刊载的英语新闻语篇译文越来越多。这些翻译来的新闻语篇是国内读者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但是,它们中很多都带有浓厚的“翻译腔”,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这种“翻译腔”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对于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衔接手段的机械的逐字翻译。英汉新闻语篇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根据区别来对衔接手段进行调整,从而使汉语译文和英文原文能够尽可能的接近,避免生硬的“翻译腔”。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技术层面的实践,是一种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现象。英汉对比是翻译的前提,也是搞好翻译教学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可以说,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英汉对比,特别是跨文化比较整个贯穿于英汉翻译的教学过程中,而有意识地把英汉对比,特别是文化意识寓于翻译教学之中,则是当前搞好翻译教学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茜 《海外英语》2014,(7):17-17
我很好奇.为什么你赤身和家人在一起时会感到咖啡这么好喝。这叫什么话?其实这句话原本出现在日本某品牌的咖啡广告上.它很好地展示了被称为“Engrish”的日式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