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六个方面简单而明了地阐述了加强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的若干办法。  相似文献   

2.
郑小燕 《科技风》2011,(20):278
在水上运输中,危险品货物的运量日益增大。为了保证货物、周围环境、人员的安全,必需做好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本文从水上危险品货物运输的船舶、船员的管理入手,提出了提高危险品船舶安全保障的若干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的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国外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框架及其科学管理经验和做法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分析我国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的特点及成因,提出了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危险品货物运输行业是高利润、高风险行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给国家及个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早成人员伤亡事件,因此国家对危险品的运输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以尽量减少重大伤亡事件的发生,本文就道路危险品货物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5.
危险品道路运输是道路运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本文应用3S技术研究与设计的危运车辆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集车辆状态实时采集和动态监控、车辆定位和跟踪、应急管理与调度等功能于一体。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车辆及危运品的状态,并进行动态监控与预警调度;GPS技术应用于车辆定位功能、GIS技术完成车辆定位的地图显示与操作,同时也集成了车辆、车主、危险品的信息。有效解决现有监控智能化与数据整合度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也获得良好的发展契机,并得到快速发展。危险品的物流运输因具有危险性、专业性、复杂程度高等特性,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我国危险品物流管理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体系和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相应的管理策略,希望为我国危险品物流管理研究提供借鉴,从根本上减少危险品物流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熊辉 《中国科技纵横》2014,(22):254-254
伴随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对航材危险品的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航材危险品的安全运输不仅关系到航运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因此,做好航材危险品安全管理对航运发展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相关负责人员也在逐渐研究和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航材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例如,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方法落后和员工意识淡薄等等。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航材运输过程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以使我国航运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危险品的生产和物流运输量大幅度增长,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危险品物流的管理工作还处于比较生疏的起步阶段,为了改进我国危险品物流管理的水平,我们应该学习发达国家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加以学习运用,与我们的国情结合,建立统一、规范、安全、法制的专业危险品物流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9.
按照实际情况,分析道路运输的安全标准,对道路运输安全产量和管理标准进行概述分析,确定道路运输管理的设置过程和职责标准,明确实际道路运输的管理队伍标准建设水平。道路运输需要有效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其可能涉及安全管理、安全检查等内容,这从很大程度上提升道路有效运输的生产管理安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贾晓云 《中国科技纵横》2010,(9):268-268,37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是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管理道路运输的专门机构.对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全国除个别地区外,绝大多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都是事业单位建制,运输行政管理人员采用事业编制进行管理。正是由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这种不科学的性质定位.导致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人员超编、机构膨胀.从而形成“养人收费、收费养人”的恶性循环。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性质定位的不科学性,提出我国道路运输机构性质定位和人员管理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在生产监管中存在混淆的问题,从分类标准、涵盖内容、危险性类别和条目名称使用4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共性与差异并存,建议通过构建标准化、系统化分类鉴定与识别体系,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搭建公信力信息平台,制定差异化和一体化管理政策,尽可能减少生产及监管中的问题,达到更加高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欧班列"是欧亚大陆货物运输新的渠道和基础设施"互通"的重要举措,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运输合作平台。文章在阐释"中欧班列"运营的战略意义和存在问题后,提出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新的运输方式,指出"中欧班列"在我国对外贸易运输中的地位与作用有限,只适用于远离东部沿海港口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国际大通道沿线地区,且在合理的地域范围内运输适宜的货物,才能盈利。最后,作者提出构建轴-辐组织模式,打造关键货物集散枢纽,统筹规范组织"中欧班列",以降低"中欧班列"的运输成本,从而产生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港口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及系统总体架构,并对油库、危化品仓库、油品收发及危化品装卸作业、危化品运输车辆、输油管道等监控对象的安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各监控对象的监控方案及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相似文献   

14.
玉碧坚 《大众科技》2014,(1):131-132
"C"标志是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合格的标志,它代表了生产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消费者对定量包装商品的信任度。文章从建立计量管理体系、计量器具配备、量值溯源、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等方面论述了进行"C"标志认证工作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为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申请认证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刘志华 《科技广场》2007,(3):141-142
电子商务是目前新兴的商务交易模式,主要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再配以物流服务来完成日常商务活动,具有物美价谦、简便快捷等特点,能够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采购商品,因而成为目前比较流行的交易方式。但由于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局限性和一些意外因素的存在,使电子商务交易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为保证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安全,必须了解电子商务中安全问题和相应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6.
鉴于学术界对于交通中心节点的评估识别还存在指标体系考虑因子不足、计算方法导致信息损失等问题,且未见全国层面的区县级精度研究,构建涵盖政治战略、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国土生态等方面共18个指标的中心节点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我国全国区县级单元,利用专家赋值法和多维魔方法开展更全面、更详细、更精准的交通节点评估识别,以提高综合交通的整体运转效率,实现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协同发展。评估识别出687个区县级中心节点并分为3个级别,这些中心节点具有良好的全国性服务与覆盖水平。总体上看,经济越发达、区域面积越大的省份拥有较多的中心节点,土地面积在中心节点筛选中作用凸显;经济较发达、区域面积较小的省份拥有的中心节点占单元总数的比例较高,经济因素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从气候变化具有的全球公共物品及经济公共物品属性着手,分析了温室气体减排作为公共物品问题所面临的两大难题以及自身所存在的特殊性。针对议定书的减排方式、减排效果及实施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了数量法背景下适时引入价格法以确定减排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承担减排责任,引入市场竞争以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信服务对外开放不仅是自身国际化的标志,同时也直接促进了货物贸易与国际旅游、国际金融和国际运输等其他服务贸易的发展。构建通信服务开放测度的公式,测量我国通信服务业2001—2012年的开放度,结合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建立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信服务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其开放程度,但该行业的开放对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9.
中产阶层消费需求结构的宏观数量分析——基于ELES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层较高的收入和较强的消费能力,以及他们特有的消费文化理念,既引领着消费市场的走向,更影响着供给结构的调整。本文利用2003和2007年中国居民宏观统计数据,运用ELES模型对中产阶层的需求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产阶层的基本需求和总体边际消费倾向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医疗保健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所降低,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和居住四类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均大幅上升;食品、居住占中产阶层消费的主要部分;所有商品皆表现为正常商品;中产阶层的住房的需求结构更多地受供给结构的硬约束。  相似文献   

20.
社会物品一般分为私人物品、可收费物品、共用资源和公共物品四类,且基于效率性、公益性和公平性的不同目标分别由私人、政府和私人以及政府来提供。对于公共提供与私人提供分别服从于公法与私法调整模式,采用公法人与私法人制度,对于可收费物品则服从于特殊法调整模式,采用特殊法人制度。我国公共提供应采用相应的法律调整模式与法人制度进行分类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