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声字的演变和消失可以反映出一种方言的发展情况。但是,入声字的消失是缓慢的。汉语七大方言区里除北方方言区以外,其余六种方言都保留着入声,而北方方言的西北方言也还有部分地区有带有喉塞音韵尾的入声字。古入声字在各种方言里的演变速度是不一致的,我们可以从各种方言入声字的读音变化看出它们的演变规律。古入声字的辅音韵尾有[-p]、[-t],[-k]三个塞音(可看为第一阶段),演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青海循化方言实际入手,对该县的音系进行了归纳,并结合了《广韵》反切、诗律、入声字,在循化方言词汇中的调值和汉语普通话声调进行比较的同时,对该县学生如何掌握、研究入声字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对青海籍的学生掌握、研究入声字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了《广韵》的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韵母和声调的变化情况,其特点是:入声韵尾全部消失,几乎全部变成阴声韵;入声派入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相似文献   

4.
鄂东方言入声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属所谓“楚语区”的鄂东方言,保留入声是其特点之一。就此,笔者选择了《广韵》等书中较为常用的900多个入声字(后附其中189个有变化的入声字)和鄂东部分“有音无字”的入声音节作为研究材料,调查了黄冈行署所辖九个县市和鄂州市共十个点的40位发音合作人。本文是这一调查的部分报告。一、声调鄂东各县市方言的声韵调系统,赵元任等先生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有全面的介绍。笔者的调查结果与之出入不大。这里仅简介一下入声声调的有关情况。鄂东方言调类凡六,即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调值各地不一。其入声字都是以它们独有的调值而形成一个调  相似文献   

5.
把西城方言语音同《广韵》、普通话进行了历时与共时的比较,分析了西城方言语音的声、韵、调系统及其演变规律,并对其例外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西城方言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存在入声,近些年西城方言的入声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把西城方言语音同《广韵》、普通话进行了历时与共时的比较,分析了西城方言语音的声、韵、调系统及其演变规律,并对其例外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西城方言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存在入声,近些年西城方言的入声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徐森 《文教资料》2012,(27):132-133
中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汉语方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中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的归调情况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主要以《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入声字为材料,以它们在萧县方言中的归调情况为切入点,概述了萧县方言入声字总的归调趋势,重点讨论了萧县方言中背离归调总趋势的例外字派入其他调类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代语音的发展,中古入声字在普通话和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摘录出聊城方言中常用的入声字538个,分析其声母、韵母、声调在聊城方言中的演变规律,试图揭示中古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的语音特点,为聊城人学习普通话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中古入声字在巨口铺方言中的声调和韵母的演变情况,发现巨口铺方言仍保留有入声调,但塞音韵尾已经丢失,入声调自成一类。已经舒化的古入声字归派与中古声母的清浊有密切关系,表现为:古清声母入声字主要归阴平,古浊声母入声字主要归去声。此外,巨口铺方言中古入声韵的演变也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描述了《广韵》日母字在今长治方言中 的演变,并与普通话做比较,说明这部分字在长治方言中具有 独特的变化规律,而且保留有中古音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