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乐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美学集大成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乐记》继承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站在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论述其音乐美学思想的。这主要体现在"乐"的真正欣赏者、创作者均是"君子"而非"众庶",而"礼乐"作为《乐记》的中心思想,也是从统治者利用"礼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方面论述"乐"的,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乐记》中严格的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2.
李勤 《天津教育》2020,(7):130-131
小学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大为改观,既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方面,又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方面,尤其是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方面。儿童音乐剧以其自身的优势,如主体、表现与内容被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在对儿童音乐剧内涵和特点认知的基础上,明确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尝试性地探索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通过儿童音乐剧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孔子对中国音乐的贡献具体体现为在音乐实践方面,孔子会击磬、鼓瑟、唱歌、弹琴,并有部分作品传世;在音乐理论方面,主张音乐"尽善尽美"、"文质彬彬",并强调以礼乐治国,极大地提升了音乐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地位;在音乐文献的整理方面,整理了<诗>、<书>、<礼>、<乐>,为中国文化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裘梦痕的音乐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编写初级音乐教材,重视音乐的普及教育;积极宣传音乐艺术,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性;积极创建学校,开展音乐教育。裘梦痕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现在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观,教材的选择观,教学方法观等方面。裘梦痕的教育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体现学科体系并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载体,其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经过几年来的实验,我们发现小学音乐教材在内容编排、歌曲的难易适切度、知识的系统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增减、开发教材;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教材时尚感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秦欢 《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64-265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这场变革的核心思想,在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体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开始重视人、肯定人、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此刻,人文主义在西方音乐的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弥足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了音乐的创作理念、表现手法、表达内容中强烈的人文关怀和自由意识等方面。在这里,基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下探讨人文主义精神对于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发展的重大影响及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音乐的时代性;音乐的境遇性;音乐的民族性、区域性;音乐的个体性;音乐的阶层;社会群体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方面,阐释分析了在大学生音乐素养教育中,音乐人文内涵教育的人本精神、人道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唐代古琴艺术的发展,唐诗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写作素材,众多的听琴诗相继出现。从形式上看,听琴诗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平仄、节奏、押韵等方面;从内容来看,听琴诗与音乐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诗人对古琴音乐的再创造、读者对诗歌再创造并进行音乐审美的循环过程。音乐与诗歌的紧密结合使听琴诗别有韵味,具有双重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从事音乐评论的约有三种人,即:哲学家、文学家和音乐家。一般地说,哲学家评论音乐,多把音乐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以理性为主,而对音乐内涵的诸要素的分析及感情方面总嫌不足;文学家评论音乐,多偏重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社会意义及感情,但理性方面不若哲学家,对音乐内涵的诸要素的剖析也嫌不足;音乐家评论音乐,大多侧重于音乐内涵的诸要素,重感情、重表现、重技巧,理性方面不若哲学家,内容的透视不若文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小学音乐教材依照《课程标准》,在诸多方面很好地体现了音乐课程改革新的精神与理念,与《课程标准》相吻合,建立起教材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突出体现了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整套教材用一种整体的观点全面依据学生的发展来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音乐教材能很好地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植根于音乐的土壤,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新教材建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下的新教材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也非常注意设置情景,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同乐谱的记谱形式所具备的功能特征不尽相同,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各有侧重。“曲线谱”记谱,包括汉族地区流传下来的乐谱以及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记谱,这些乐谱以其简洁明了、易学易记、形象生动等特点,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具体需要,体现了乐谱的备忘录功能。  相似文献   

12.
Do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constitute the only way through which the role of musical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can be addressed, researched and theorised? This essay attempts to offer an alternative view of musical creativity as a deeply social and political form of human praxis, by proposing a perspective rooted in the thought of the political philosopher and activist Cornelius Castoriadis (1922–1997). This is done in two steps. First, an attempt is made to place the pursuit of the concept of musical creativity within a larger educational and societal context of conflicting trajectories that run through (a) Modernity and (b) Education. Then, I revisit the issue of educational value of improvising and composing through creating conceptual links between the process of music‐making through improvisation and composition and the project of political autonomy as conceived by Castoriadis. By foregrounding instituting imaginary over instituted imaginary, improvising and composing become active processes of positing new legitimacies, and of creating a music‐making context that searches for its own foundations. It is in and through creative musical praxis that we can think about issues of hierarchies, musical values, social dimensions of different music‐making processes, our relationship to past values and to historical dimensions of music. By arguing that improvisation and composition might be seen as ways of positing the issue of political autonomy in musical terms, this paper emphasises the role of improvisation and composition as a mode of potentially transforma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 that may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consciousness, linking music education to a larger project of re‐discover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re‐defining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amines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models of music education to promote 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elations. It focuses o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ges of education in Spain. To this end, relevan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igures in education, music or critical thinking were consulted. Their responses to the consultation were treated qualitatively.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need to promote participatory activity and to design alternative proposals for music learning that invite the student to gain positive musical experiences. This will help to recognise different musical identities, promote intercultural musical diversity and encourage positive coexistence in and beyond the music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4.
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普通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对这些学生的音乐教学首先应从简谱教学入手,让学生尽快的解决识谱问题,尽快的跨入音乐殿堂的大门,培养他们感知音乐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学习逐渐成为社会化的活动,但存在着小学生审美趣味成人化、学习环境不理想等特点,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创设音乐化的学习环境、营造音乐化的生活环境、建立资源共享的班级音乐资料库等途径,使音乐学习成为学生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6.
所谓音乐情感,是指人与音乐交互过程中所产生的包括各种人类感情因素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自然情感的升华。器乐作为表现音乐的重要成员,同样需要具备音乐情感的表现力,没有音乐情感的表现,就不可能完成音乐表演和音乐审美体验的全部,因素,“音乐情感”的培养在器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研究大量古代音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相关考古研究成果对楚国的器乐与乐器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认为楚国器乐与乐器的繁荣主要体现在“钟鼓之乐”“古琴音乐”,以及“八音乐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1999年英国伦敦首演后,音乐剧《妈妈咪呀》有14个语言版本巡演于世界240多座城市。歌舞片《妈妈咪呀》从音乐剧改编而来,继承了音乐剧的优美旋律,发扬了电影艺术独特的视听艺术,将温馨的亲情、甜蜜的爱情、感人的友情和追求自我的目标,通过无时空的音"乐"和无极限"乐"曲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们或欢快、或感伤、或兴奋、或低落,但都完美地契合了人物的情绪变化和故事的发展轨迹,使观众的情绪伴随着情节的发展和音乐的节奏而波澜起伏。从歌舞片的独特魅力出发,详尽分析音乐在影片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将音乐与人物、情节、主题相结合,试图寻找该片成功的原因所在,并为歌舞类型片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出土于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中的伎乐图是国内仅见的以丝竹管弦乐为主的伎乐演奏图,因此,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考证与研究,对于了解汉代社会音乐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汉画像“伎乐”图记录了汉代社会音乐化生活的某些重要方面,从中反映出汉代音乐化创造性、多元性和普及性的特征,也证明了任何一种化艺术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依据湘西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及方式,结合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音乐教学实习活动,展开对音乐课程资源实践教学利用的研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湘西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