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分析和论述了幼儿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六种策略。研究中,以幼儿的绘画活动为例对幼儿绘画过程中创造力培养存在着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培养幼儿绘画创造力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2.
好素材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游戏能培养幼儿浓厚的绘画兴趣,儿歌能增强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的肯定赞赏能让幼儿保持绘画的兴趣,多种活动的组织能深化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这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素芬 《成才之路》2013,(14):28-29
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为了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教师可以从培养绘画兴趣、创设自由环境、积累生活经验、启发引导幼儿、客观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等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学关注对儿竜兴趣的激发与特长的培养, 绘画作为富有表现力与扩张力的活动成为培养幼儿想象力,调 动幼儿创作热情的重要途径。幼儿年龄较小,对各种绘画技巧 了解并不通透,且对于世人公认的审美标准并不了解,教师在 开展绘画教学时则从引导幼儿绘画兴趣的养成出发,带领幼儿 在尝试、参与中进行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5.
绘画是幼儿表达对外部世界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绘画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绘画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绘画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绘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各种教学活动中,绘画活动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之一。那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对幼儿进行绘画指导呢?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绘画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语言,在幼儿的世界中更是如此。绘画是幼儿反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体验,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绘画活动还是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人的想象力的重要途径,重视绘画的教育有利于锻炼孩子们的右脑,开发智力。在绘画活动中,需要孩子保持较长时间的精力集中,还能培养孩子的耐性、毅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绘画艺术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培养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可以实行以下三策略。一、优选内容———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绘画教学的效率。幼儿有非常  相似文献   

7.
一、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1.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绘画创作的兴趣。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提高主要应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只有使幼儿体验到绘画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才能激发幼儿表现创造的兴趣。如果幼儿对美术活动无动于衷,不能从表现创造中得到乐趣,那么幼儿对绘画活动  相似文献   

8.
王静花 《考试周刊》2013,(33):193-193
由于幼儿绘画水平较低,不能自如地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绘画活动中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绘画意图、绘画方法、绘画感受,是了解幼儿内心世界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在绘画活动各个阶段"说",幼儿可以培养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水平,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彩霞 《甘肃教育》2014,(23):75-75
正绘画是幼儿比较喜欢的艺术活动。但在绘画活动中,有的教师会有这样的困惑:不给幼儿任何范例,任凭幼儿自由发挥,幼儿的绘画作品就会出现空有过程没有结果的局面。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教师可以运用积极有效的引导策略,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绘画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绘画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在几年的工  相似文献   

10.
在绘画活动中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体验式学习,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对此,我们开展了“体验式绘画活动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探索如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大胆而富有个性地将看到、想到、感觉到的世界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绘画真正成为满足幼儿审美需要的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1.
阙华萍 《天津教育》2021,(9):175-176
目前,幼儿教学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幼儿时期是孩子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孩子开展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将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具体的,教师可以选择将“比手影”“捉迷藏”和“过家家”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通过将游戏与绘画相融合开展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同时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是儿童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优势。我国学前教育必须改变传统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避免市场化环境下功利化、商业化倾向,端正儿童观,注重儿童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儿童自主性绘画可作为学前儿童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态式主题融合教育的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遵循儿童哲学,将学前教育五大领域内容综合融通,注重绘画智力技能的发展。跟踪数据显示,这一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儿童在语言发展、认知能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儿童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美术心理研究将儿童绘画作为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与阶段的实证材料,提出了与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模型,完全没有考虑儿童作为个体生命与文化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儿童美术活动的开展不是儿童知觉能力与运动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伴随游戏过程的广义的学习活动,儿童在把玩绘画工具,进行涂鸦游戏时,不仅认识操控了工具与材料,更是体验到了整个游戏带来的精神愉悦.同时,儿童的绘画活动必然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文化环境的影响.儿童美术教育应摒弃专业化的工具价值取向,更多关注儿童自由自主表达的愿望与能力;应超越专业化的美术知识形态,尊重儿童自身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应摆脱狭隘的民族虚无主义与沙文主义,既重视引导儿童欣赏本民族的优秀传统美术作品,又能放眼世界,引导儿童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美术文化.  相似文献   

14.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的艺术思维过程贯穿着对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与体验,其知觉、反省、制作三大心理系统具有直观性、直觉性、情感体验性等特征,并受到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特征的深刻影响。教育者应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艺术感知活动、充裕的绘画创作空间与时间,在适当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儿童艺术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儿童绘画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绪、情感和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绘画特点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儿童绘画教学指导的实践经验和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的指导,分析儿童绘画与儿童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可以促进儿童绘画水平提高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学前期是儿童心理生理成长的黄金期,水彩画因其色彩丰富、感染力强、易于学习,深受儿童喜爱。文章结合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对水彩画作用于学龄前儿童成长的优势及水彩画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以合理开发利用水彩画,促进儿童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图画书     
图画书是一种集语言艺术和绘画艺术于一体的特殊儿童文学样式。它不同于带插图的儿童文学书,也不同于中国的传统儿童读物——小人书。它拥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亲子阅读图画书,对于孩子的阅读与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Painting i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s should have its own values and purposes enriching young children's aesthetic intelligence rather than being considered as mere supplements to other art activities. The three approaches to painting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 Bank Street, Reggio, and Waldorf – consider painting as the core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and present a co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Materials and instructional methods for painting within each approach appear to be unique and provide insights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相似文献   

19.
童谣能够外化为美的形象,又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实质,激发自由想象,是美术教学渗透德育的一种媒介。基于童谣的美术课德育渗透模式,是以童谣为载体,在悟童谣、画童画、品童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的操作模式。具体操作程序包括:诵读童谣、理解童谣、构思绘画、指导技法、欣赏评价、交流感悟。在实施基于童谣的美术课德育渗透模式时应遵循德育目标的隐匿化、童谣选材的生活化、绘画创作的自由化、审美过程的情感化原则。  相似文献   

20.
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如儿歌形式、绘画形式、游戏形式、比赛形式等引导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要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