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长亭送别》一折已选入高中教材。《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之作,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明代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高度评价《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长亭送别》一折已选入高中教材。《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之作,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明代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高度评价《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其主要内容写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遇到书生张生,二人一见倾心,适遇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崔母声称能解兵困者即以莺莺许之,张生仗义相救,计退贼军。然后,崔母嫌张生出身寒苦,弃约赖婚,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二人私下结合。在既成…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呕心沥血之作。清朝评论家粱廷楠在《曲话》中描述道:“世传实甫作《西厢》……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此说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足以说明《西厢记》感情真挚、文采华美的原因所在。因此,鉴赏《长亭送别》一课曲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4.
享有"新杂剧,旧传奇,天下夺魁"美称的《西厢记》是我国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爱情佳作。该书语言,具有元代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元杂剧本色当行的语体特征,包含着很多独特的语言现象,是研究元代语言词汇的绝佳材料。现本文就以《西厢记》中的并列式合成词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词素间的语义关系、词素的性质以及形成的词的性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是文学史上先后出现的两部题材相同的优秀作品。它们虽然都是承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演变而来,但无论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超过了元稹的《莺莺传》。这里谈一下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的情线景衬特色。  相似文献   

6.
王实甫是元代富有才气的杂剧作家。他的作品不但有极强的戏剧性,而且有优美的曲词,情文并茂,美在其中,让人百读不厌。下面笔者以《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一折为例,谈谈《西厢记》中的美。  相似文献   

7.
据王季思主编的带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我国的十大古典悲剧影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孩娥蜘;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恤宫秋沁 元代纪君样的杂剧‘赵氏孤儿》; 元代高明的南戏一《琵琶记从明代冯梦龙的南戏《精忠旗》;明代孟称舜的传制娇红记朴清代李玉的传奇《清忠谱补_清代洪具的传奇《长一生殿》;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从清代方培成的传奇炙雷峰塔》。我国的十大古典喜剧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卜元代白朴的杂剧心墙头马上》; -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李边负荆);元代郑廷玉的杂剧《看毛毋奴》;元代施惠的南戏《幽…  相似文献   

8.
梁婉 《黑河教育》2008,(5):21-22
中国古典文学中素有"双璧"之称,其中一"璧"就是指王实甫的《西厢记》。早在明朝初年,就有人给予其极高的评价:"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在以后的几百年里,《西厢记》更是以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元代著名长篇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从清代评点家金圣叹主观臆断为四剧后,一直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争论问题。 本文只想从今传的《西厢记》的五剧考证,金说是不成立的,肯定其五剧的存在。 金圣叹善于“腰斩”,他曾腰斩《水浒》,成为奇迹,得到世人好评,但用其法去腰斩《西厢记》却不可以。 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剧本本身找原因,是最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0.
王实甫之与元曲四大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厢记》不仅在后代,就是在它产生的元代,也是享誉极高的,这一点是有历史记载的,但它的作者王实甫却没有被列入元曲四大家之内,为什么呢?弄清此点,对正确评价王实甫的历史功绩及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突破了杂剧的“定格”。我们知道,杂剧是元代戏曲的代表样式。杂剧在它流行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一经出现,不仅被曲家们共认而且都能自觉地遵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元代杂剧的定格。诸如一本四折;一人主唱(或正旦或正末,分别称之为旦本戏与末本戏);唱、白、科三者结合等等。这些规定一旦形成,就如同法律一样约束着曲家的创作,同时它也成了人们衡量戏曲优劣  相似文献   

11.
据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我国的十大古典悲剧是: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 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 元代高明的南戏《琵琶记》; 明代冯梦龙的南戏《精忠旗》; 明代孟称舜的传奇《娇红记》; 清代李玉的传奇<精忠谱》; 清代洪异的传奇《长生殿》; 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 清代方成培的传奇《雷峰塔》。我国的十大古典喜剧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元代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李速负荆》元代郑廷玉的杂剧(看钱奴补元代施君美…  相似文献   

12.
一、按语 一九八四年初,偶翻元刘将孙《养吾斋集》,见有《送王实甫》一诗并小序。得之偶然,喜出望外,但查阅了有关资料后,仍不能确定此王实甫即作《西厢记》杂剧之王实甫。遂写信请教著名戏曲史专家孙楷第、吴晓铃先生,二位先生均在百忙中给予热情指教,孙先生在大病初愈后复信说:“其人为江西庐陵人,与旧书所记曲家王实甫为大都人里贯不合,且从诗的文句所叙事迹看来,亦非文学之士,姓名偶合,似非一人。”吴先生在复信中说:  相似文献   

13.
著名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为我们构建了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殿堂。而享誉中外的翻译家许渊冲则以其精湛的翻译技艺和对源语及译语的参透把西方读者引进了这座瑰丽的语言艺术殿堂,成就了现代西方人和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4.
陈蜜 《文教资料》2011,(36):218-220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名作《西厢记》流传至今,历代的文学家、批评家都对它进行了剖析和解读,也得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本文将回溯“西厢记故事”的发展历程,并且结合历代名家之说。或进一步阐释、或提出不同意见.意在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西厢”故事文学复杂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之一(其它三部为: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一四二二年明初重要戏曲作家贾仲明在其吊王实甫的词[凌波仙]中说:“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可见《西厢记》是备受推崇的。也是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恋爱故事,出自中唐诗人元稹写的《会真记》(亦名  相似文献   

16.
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面貌全新的阶段。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杂剧全面繁荣,冲击了诗文的正统地位.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在元代相对衰微。元代文学的学习重点是关汉卿的杂剧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说这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元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基  相似文献   

17.
王实甫的《西厢记》一直是诸多“西厢”故事文学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也是元代杂剧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王实甫在对前代西厢故事大胆改造与创新的基础上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主题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使其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与进步性。本文将分别从其叛逆性、矛盾性与进步性几方面对其主题思想的复杂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四十回写行酒令,黛玉有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此语出自王实甫《西厢记》,但与原文有明显不同。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注释说:“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系改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中张生唱词:‘纱窗外定有红娘抱’而成。”是谁改的呢?注文中没有说。看来是指小说作者。恐不尽然。改这一句的当为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圣叹在  相似文献   

19.
元代王实甫在杂剧《西厢记》第四折里,以相当多的篇幅描写了崔、张二人的性爱行为。在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计惟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是瞻的所谓"男女之大防"的礼教禁锢森严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这部古典戏曲中为什么竟会出现如此大胆率真的性爱描写呢?剧作家如此描写包孕着怎样的思想意蕴?这些都需要追根溯源,仔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呕心沥血之作。清朝评论家梁廷楠在《曲话》中描述道:“世传实甫作《西厢》……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此说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足以说明《西厢记》感情真挚、文采华美的原因所在。因此,鉴赏《长亭送别》一课曲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法:(一)反复诵读,换位联想,品味人物和作者的感情。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长亭送别》关键是抒写一个“别”字。清朝诗人杨芳灿一语中的:“声声是泪《长亭》曲。”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诵读,没有设身处地去理解品味,我们就不可能感受到主人公浓重的离情别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