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 《军事记者》2006,(3):35-37
在西藏日喀则长达15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上,驻守着一个个英雄的团队;在巍然耸立的雪山之巅和通外山口,矗立着一座座前沿哨所。千万个可亲可敬的战友兄弟就守卫在那里。2005年10月8日,国庆长假刚刚结束,我们4人——解放军报主任记者杜献洲、西藏军区宣传处摄影干事张震、日喀则军分区新闻报道员刘有飞和我,组成一个采访小组,踏上了为期半个月的赴边防采访之路。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边关行,也是令记者终身难忘的一次采访经历。当记者应《军事记者》编辑之约提笔记录这次经历时,距那次采访已经过去了整整4个月。然而半个月的履险,一路上看到和听…  相似文献   

2.
中國记者:2005年,您推出了"青藏高原万里行"系列专题。众所周知,对58岁的人来说,到高原采访困难重重。您当时为什么这么做? 王喜民:2005年适逢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我想抓住这个机会,全面报道河北的援藏干部。对于省台来讲,这是我们关注大事件的巧妙切口。建国以来,几乎每个年代都有一批燕赵儿女支援西藏。有的人已经长眠在那里,更多人仍在默默奉献。不管怎样,他们的命运牵动着千万河北百姓的心。这个题目是听众爱听的,我觉得就非做不可。中國记者:那么您具体如何策划,采访的难点在哪里? 王喜民:我一开始就计划写大报道、做重头文章。看资料、设计报道方案、预约采访、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案头工作就用了我好几个月时间。但计划赶不  相似文献   

3.
到西藏这个古老而神秘的高原旅行,早在童年时代就曾牵动着我的梦幻。去年夏天,我随同新华社记者组一起,赴藏参加了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报道。除了领略“世界屋脊”上壮美的景色和奇特的风情之外,两个多月的旅行也使我亲身经历了采访的乐趣与艰辛,因此,对记者的素质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也常  相似文献   

4.
近来在读报时,有一类报道横向联系信息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例如: 新华社二月十九日播发了一条《川浙沪津对口支援西藏》新闻,报道了四个省市的赴藏干部,同西藏有关方面商定了十七个经济技术协作项目。为落实援藏项目,他们都做了不少工作。上海、天津还主动向西藏提出,要增加一些新的支援项目。拉  相似文献   

5.
到西藏这个古老而神秘的高原旅行,早在童年时代就曾牵动着我的梦幻。去年夏天,我随同新华社记者组一起,赴藏参加了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报道。除了领略“世界屋脊”上壮美的景色和奇特的风情之外,两个多月的旅行也使我亲身经历了采访的乐趣与艰辛,因此,对记者的素质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也常常做些思考,尽管不得要领,但偶有所得,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采访是记者的生活.”这话很有道理,既道出了记者生活的特点,又反映出采访的本质特征. 我采写过一篇《上海老乡》的通讯.这篇通讯就是在兰州附近一个小站月台上候车时发现的线索,在火车上完成采访的.当时,我准备乘火车向西到酒泉去,在月台上遇到了也在候车的某部王政委。“听口音,是江浙一带人吧?”我问.“怎么说呢?算半个祁连半个上海吧!”他把半个说得挺重.“这怎讲?”我很好奇地问.“我喝了十多年黄浦江的水,又喝了十来年祁连山的水.所以,我既是上海人,又是祁连山人.”他一字一板说得很认真.“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称是半个上海人了.”我接上说.“噢!!”他脸上显出很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7.
《进军阿里》一书最近出版后,许多人问及我西藏采访体会,一下子勾起我心中的情感。其实,这些年,我曾6次赴藏区采访。但最难忘的是四年前的一次惊心动魄的采访,因为那一次差一点将命丢在雪域高原……  相似文献   

8.
感受高原     
今年六月初,山东省首批援藏干部就要结束在西藏3年的工作和生活返回山东。47名齐鲁男儿在西藏这块世界屋脊上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考验,为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5月中旬,在援藏干部即将返乡的时候,《关注》栏目派出我与吕冰立即赶赴西藏采访。高处不胜“喘”西藏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许许多多的人对它充满了向往。然而,不论是谁只要一踏上这块土地,迎接你的首先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短讯     
河南日报援藏记者黄锡景受表扬河南日报援藏记者黄锡景同志,在去年十月中旬采访藏北遭受严重雪灾时,表现了党的新闻工作者高度政治责任感,受到西藏日报编委会的通报表扬,表扬通报中说:“十月中旬,那曲、安多等地区遭受严重雪灾,部分地区人、畜面临着生命危险,在灾情面前,那曲记者站的同志立即行动,不怕艰苦、冒着零下二三十度严寒和高度缺氧困难,顶风冒雪深入灾区采访抗灾实况。采访中,黄锡景和欧珠同志遇车祸受伤,仍坚持在第一线工作,表现了党的新闻工作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这期间,他们共发回消息、通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的主要对象是人。人的行动都受到心理的支配。记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采访活动中,必然会遇到不同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记者怎样摸清人的心理规律来指导新闻采访呢?这是一个重要课题。有人说,我没有学过心理学,没有研究过采访对象心理,也采访到不少新闻素材,写出了较有分量的稿子。是的,有的人没有专门研究过采访心理学,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观察人物心理的经验,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应用,取得一些成功。在采访中,由于不了解采访对象心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也不乏其例。下面是一位记者采访一名有创造发明的科技人员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我是1984年4月正式被任命为解放军报记者的。从事军事新闻工作十几年来,我从一个部队通讯员成长为一名职业军事记者,自感走过的是一条欢乐与痛苦结伴、艰险与机遇同行的难忘之路。我13年间一直工作在西北、西南较为艰苦的边疆和边防线上。我军驻守西藏、云南7000公里边防线上的连以下边防点,我基本上跑遍了。14年来,我到师以下部队采访的时间,每年平均在6个月以上。从业13年来,我每年都超额完成了规定的刊稿数量和质量指标。1993年以来,连续4年刊稿数量在军报记者部排位第一。13年间,我参与和组织完成了大小…  相似文献   

13.
陈迹 《新闻爱好者》2006,(11):46-47
作为记者,有着“政治采访之母”之称的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曾这样生动感慨地说过:“采访他们常常是一场消耗精力的战斗。我想采访他们的请求几乎总是受到冷遇,或者干脆被拒绝。如果他们终于同意了,我也得等几个月,才能得到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的接见。当终于见到他们时,我又不得不使尽一切心计使他们给我比半小时、一小时更多的时间。然而,一旦见到他们,采访活动就成为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①作为采访对象,中国著名演员陈道明在谈及记者采访经历时也说过:“采访就像扎针,你找准了我的脉,就能抽出血来;找不准脉,你扎得我…  相似文献   

14.
好的采访,是新闻成功的一半。新闻采访可以说是一个记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记者最早成为一种职业时,人们称之为访员,可见采访是记者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好的记者首先应该是一名好的采访者。人们常说的提高新闻质量,最根本的要从提高记者采访质量这个源头抓起。要真正做好采访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电视新闻采访。如何做好现场电视新闻采访,常握正确的采访方法,树立良好的采访观念是提高记者对新闻现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关键。下面几个方面可以说是电视新闻采访的几点基本要求:一、好的新闻敏感是成功采访的基础所谓…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除南极、北极外,西藏高原雪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西藏是一块诱人、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奇特的风土人情,让人倾慕而想往。但本文要说的却是工作在“世界第三极”上的记者们的艰辛,这也是我随中国记协采访团这次赴藏采访的经历和见闻。乡干部不知记者是千啥的西藏是一个相比之下新闻媒介最不受重视的地区,这不仅仅是因为交通闭塞、信息传递慢,更主要的是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使得信息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价值来。作为与公众直接接触的记者,往往被藏胞不理解甚至冷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西藏,经常闹出有关“记者”的不该有的笑话来。 4月18日,我们采访团一行从日喀则乘车去“西藏江南”——亚东,途  相似文献   

17.
我到新华社安徽分社工作不足一年,正式当记者从事采访还不够半年。在一次年终总结会上,我把我几个月工作中的体会。归结为一句话:痛苦多于收获。想不到分社领导对这句话产生了兴趣,让我给《新闻业务》写点东西,题目就叫《“痛苦”也是提高》。好在平时草草写了些日记,在此选几篇,与新记者交流,向老记者请教。×月×日采访了一天,累得我精疲力竭,心里颇有点不高兴。本来,在决定采访这个文明村时,已收集了不少资料,我想,进一步采访要做的工作无非是了  相似文献   

18.
我是黑龙江日报《今日点击》工作室的首席记者.先说说自己做新闻工作的感党。 第一点感受:新闻人的责任重大 在人们的心目中。新闻人尤其是记者这个职业,也许充满着新鲜和神奇。我从事新闻工作有15个年头了.15年来.当我们以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开始每天的工作,感觉已不是新鲜和神奇,面对长年累月的应急采访、赶写稿件、值班熬夜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职业不仅责任重大,而且十分艰辛。这个艰辛,  相似文献   

19.
田丽平 《新闻窗》2011,(4):110-111
新闻线索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它能够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样的大致方面和范围。怎样获取新闻线索?新华社著名记者徐人仲在《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中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记者是一个“吃百家饭,行万里路”的职业,每天需要与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如何与这些人物打交道,又应该持怎样的姿态,不仅关系到采访的质量和效率,更关系到记者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