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山西省洪洞县旅游的人,有两个地方是必去的: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古大槐树遗址;二是戏剧《玉堂春》中主角原型苏二三的囚禁之地——“苏三监狱”。“苏三监狱”在洪洞县城内县衙(今县政府)西南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600多年了,它是我国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监狱,1959年被列为山西文物保护单位。那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苏三起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  相似文献   

2.
黄畀<花庵词选>,为第一部带评点的词选,并作有<中兴词话>.饶宗颐先生曾从<历代词话>中辑出俞国宝<风入松>本事,为<中兴词话>之佚文.而<草堂诗余>的笺评和各类词话中有多条黄昇词论:不见于<花庵词选>和<中兴词话>者九则;不见于<中兴词话>,且纪事、品评详于<花庵词选>者四则;注明征引自<玉林词话>,但不见于<中兴词话>者七则.这些资料对研究黄异词学思想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边让见袁阆原型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真相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关涉边让的史料甚少,故今难以确知其见袁阆原型故事的究竟,但依据《世说新语.言语》首条所提供的事实与线索,并结合当时的背景、边让的生平事迹及对《世说新语》作综合的考察,尚可推知:边让见袁阆原型故事或当发生在光和元年至三年间,即其年龄约在27—29岁;原型故事的真相则关涉边让一次追求仕进失败的政治人生活动。对原型故事发生时间及真相的探讨,将为研究《世说》"言语"门首条的深层创作动因及其叙事意义,提供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去山西省洪洞县旅游的人,有两个地方是必去的: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古大槐树遗址;二是戏剧<玉堂春>中主角原型苏三的囚禁之地--"苏三监狱"."苏三监狱"在洪洞县城内县衙(今县政府)西南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600多年了,它是我国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监狱,1959年被列为山西文物保护单位.那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苏三起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  相似文献   

5.
陈晓春 《现代传播》2019,(10):105-109
影视剧故事品质决定其价值,故事品质则由其品性、基因及其功能性所决定.可以从故事戏核和戏魂、故事形态和戏剧模式,以及故事动力系统和叙事方式等方面分析故事品性.对故事模式及故事原型的分析可以发现故事的传承基因及其创新性,对故事功能性的分析则帮助我们把握故事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及其作为商品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记得在<古今笔记>中,记叙了这么一则故事,读之令人捧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国电台中故事类频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今年杭州电台西湖之声与德清电台合办了故事广播.但各家电台中的故事类节目更是数不胜数,仅以杭州为例,就有杭州电台的<听阿通说>、<张公开讲>,杭州新闻广播的<景波说故事>,广播节目甚至广播新闻故事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电影《花木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花木兰>以中国传统故事中的花木兰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传奇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保卫国家的故事.这部电影以花木兰这个女性形象为整部电影的重心,将其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体,并对其心理情感和社会生活状况做了深层次、多样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9.
故事文学期刊的市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期刊市场中,故事类期刊市场是最令人钦羡的市场之一,其潜力之大,非纯文学期刊所能比.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故事会>发行量逾四百万,这在纯文学类期刊只能是不可企及的天文数字.但是,正因为故事类期刊的市场如此看好,所以故事期刊市场的竞争也异常的激烈,尤其是在新千年之际,不断地又有新版的故事期刊进入到市场竞争的行列中来,如西安文联新创办<百姓故事>,<故事世界>单月刊改为半月刊,缩短了出刊周期,又如<今古传奇>创办今古传奇故事版,开本设计新颖,编辑思想活跃,完全是一本新的故事期刊,这些都使21世纪的故事期刊市场更显得波诡云谲.根据种种迹象,进入21世纪的中国故事期刊市场,将出现激烈的九大竞争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我国的电视屏幕兴起了一股"新势力"--故事化栏目.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有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江苏卫视的<人间>等.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袁方预言:故事化节目将取代选秀成为电视的新宠.可以预见的是,电视故事化栏目的热浪会滚滚袭来,跟风之作也将层出不穷,此轮"故事热"甚至还可能重蹈选秀热"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10,(6):80-80
张丹丹(1976年10月-),女,湖南卫视<晚间>、<背后的故事>节目主持人. 湖南湘潭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是在<湖南新闻联播>1998抗洪抢险报道中担任前方报道记者.第一次担纲的电视节目便是<晚间>,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她凭借在<晚间新闻>的出色表现评为2004年度中国最佳电视新闻主播.2003年开始同时担任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主持人,因为<背后的故事>,2006年她获得中国主持人"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12.
袁方 《出版经济》2005,(2):50-51
<洛伊斯的故事>是法律出版社对外合作出版分社2004年度力推产品之一,根据美国兰登书屋Doubleday出版公司的<集团诉讼>翻译而成.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在欧美一些国家早就开始了,美国新闻节目<60分>的原制片人史蒂芬,喜欢把好的新闻称为"Story",而不是"News".①我国的电视新闻故事化应该是从中央电视台率先开始的,领军代表是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  相似文献   

14.
吴健敏 《编辑学报》2010,22(2):186-187
每一本好书背后,都会有很多故事.<倾听书海:好书背后的故事>讲述的是编辑的故事.从在炮火中孕育的文化工程<新华字典>讲起,其时间跨度为60年,但重点是改革开放30年中出版的好书的故事.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出版"智囊",读后可以让编辑同人从中汲取养料,更好地掌握编辑工作的规律,进入出版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故事化叙事和学术视野两个方面,对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进行个案分析,认为该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上述两方面的有机融合与紧密互动.作为一次"试验",本文认为<森林之歌>在纪录片价值的三个层面,即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均能给面临发展困惑的中国纪录片提供丰厚的智性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故事在我国起源于纪录片和专题片,新闻故事栏目化最早是上世纪90年代初央视<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用纪录片和专题片相结合的形式讲述百姓故事.虽然故事性元素的开掘运用并不充分,但记录老百姓原生态生活本身就能引起观众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听说张瑞芳与我父亲住同一个医院,我马上找到写<张瑞芳传>的姜金城先生,请他带我去拜访张瑞芳老师. 我小时候看过不少由张瑞芳主演的电影,如<凤凰之歌>、<李双双>、<万紫千红总是春>、<母亲>、<南征北战>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批故事类情感类节目脱颖而出,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湖南卫视的<真情>、江苏卫视的<人间>、央视二套的<财富故事>相继崛起,开始以独特视角对民众生活和百姓情怀进行诠释和探求.  相似文献   

19.
<封面故事>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在新闻周刊悄然占据纸质媒介市场一定份额的今天,研究深度报道在这种媒介形态中的得与失,对于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实例,主要分析封面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深度报道在新的媒介形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任婕 《出版科学》2005,(6):13-14
对<知音>的编辑风格进行了研究,认为纪实性风格与故事化手段的结合是显著的特点.讨论了这个风格在<知音>编辑流程中的正面效应及潜伏的隐患,提出应当积极寻求对策,引导期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