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早期溶栓治疗指发病3~6小时内的溶栓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抢救处于可逆性损伤状态的神经细胞,使局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得以减轻甚至恢复。我科运用国产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2例,现报告如下:例1.崔某,男性,58...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常规药物对比,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跟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q12h,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效率75.0%,对照组总有效率55.0%,显效率45.0%,治疗组3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对照组4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两组间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结论依达拉奉对治疗急性脑梗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透穴刺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透穴刺法组和药物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巴氏指数(PADL)客观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透穴刺法组的愈显率85.00%,药物组63.16%。结论:透穴刺法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夏智庆 《科教文汇》2008,(14):195-195
目的用常规药物对比,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跟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q12h,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效率75.0%,对照组总有效率55.0%,显效率45.o%,治疗组3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对照组4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两组间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结论依达拉奉对治疗急性脑梗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专科病房对急性脑梗塞,脑出血的内科治疗新法,我们筛选了脑神经生长素(简称CNG)治疗脑梗塞患者16例,均经本院头颅CT扫描确诊32例脑梗塞病人,并设立治疗组(n=16)采用CNG治疗。对照组(n=16)采用脑活素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观察结果显示:CNG治疗脑梗塞与脑出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对Rbc,HGB,PLT有调节作用,对机体影响负作用小,值得临床科室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针刺"醒脑开窍"组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作用途径及影响机制,揭示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中枢神经调节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18例均,分为观察组(基础治疗+醒脑开窍主穴针刺)、非穴组(基础治疗+非经非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已成为老年人主要的致残及死亡原因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神经功能恢复缓慢的特征。而超早期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已经成为AIS的一个标准治疗方法。但溶栓治疗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文章就rt PA联合其他药物治疗AIS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AI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既往称为脑血栓。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救治措施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急性发作阶段,二是住院急救阶段,三是出院后回家康复防治阶段。脑梗塞护理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陪护人员掌握脑梗塞不同时期的科学护理方法,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以理论结合实践,重点阐述了脑梗塞病人的分阶段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脑卒中成为全世界人口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寻求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任务。我们应用降纤酶治疗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有效率93.6%,患者治疗后血液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金纳多注射液对患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别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双嘧达莫、尼莫地平、阿司匹林三种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金纳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脑梗塞药物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脑梗塞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金纳多注射液对患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分水岭脑梗塞简称(WS)是两支主要脑动脉分布区边缘带发生的脑梗塞.针对分水岭脑梗塞病例,分析其发病机理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弹性绷带加压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经患肢足背浅静脉按医嘱使用微量泵静滴溶栓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微量泵静滴溶栓药物同时采用弹性绷带局部静脉加压,比较两组溶栓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溶栓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3%,经Ridit分析两组患肢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溶栓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弹性绷带加压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残率较高。为了促进其瘫痪肢体恢复,减轻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我们对经脑CT确诊的100例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性偏瘫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单独用药物治疗;另一组神经肌肉多功能治疗仪组(NMT)50例,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NMT治疗,发现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与方法两组病历均选择病情较为稳定、无糖尿病及心肺功能基本正常者。大量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塞除外。1.且对照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2~78岁,平均56岁。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塞30例。病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科大面积脑梗塞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对我科收治5例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全麻下行颅骨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并硬脑膜成形术。结果 1例患者术后第5天,突发枕骨大孔疝死亡,考虑脑梗塞后继发出血;1例患者目前处于持续植物状态;2例当地患者术后6~8月来我院行颅骨修补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偏瘫;1例汉族患者术后20天,神志清,病情稳定后转至内地继续康复治疗。结论去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外科手术治疗是大面积脑梗塞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简单,效果明星,基层医院应该常规开展此列手术。  相似文献   

15.
溶血栓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栓病是人类的常见多发病,心脑血管疾病中有很大比例本质为血栓病。溶栓疗法是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概述了血栓形成和溶栓的机理,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近年来溶血栓药物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方面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改造的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药物,另一方面为新型来源的溶栓药,主要来自生物体天然产生的抗凝血和溶栓成分。本文对这些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塞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塞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依据ADL法评价愈后: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3例,Ⅴ级:2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塞由综合因素形成,诊治中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及矛盾性,要综合分析,以预防为主,进行有效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脑梗塞的高危性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导致死亡的最核心原因就是急性期缺血性卒中进行性加重和脑水肿和并发症。本研究结合2012-2015年采用尤瑞克林对大面积脑梗塞进行了治疗,同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在将研究报道反馈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尿激酶溶栓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致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月~2016年12月,研究对象:7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致脑栓塞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乙组(n=35)和甲组(n=35),乙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甲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乙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致脑栓塞患者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辛 《科教文汇》2005,(7):i0019-i0019
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了解到,我国一类新药“注射用重组葡激酶”已通过国家药监局GMP认证,并进入规模生产阶段,“注射用重组葡激酶”被誉为“血管清洁工”,最快可在15分钟内清除血管内的“垃圾”,并让血液重新顺畅地流动。该药是全球首个获得批准生产的葡激酶类溶栓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原诱发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经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减少该类疾病的漏诊、误诊。方法 分析1例进藏8天后发生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病例,探讨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结果 该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中抗核抗体及补体在正常范围,抗磷抗体正常,外送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Ig M抗体:56.67U/ml。肺部表现为肺栓塞、肺动脉压升高。经溶栓、抗凝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肺动脉血栓完全溶解,下肢及下腔静脉血栓部分再通、机化。结论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少见,对于血栓负荷高的患者,常规免疫学指标正常时,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检测可提高PAPS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