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政府时期,国民党极力推重广东的革命功迹,并开展一系列革命纪念活动。北伐前后,国民党在对革命纪念进行"整合"的同时,开始将广东"革命"的意义与国民革命的意义进行对接。随着从广东出发的国民革命告成,国民党对自身革命"追根溯源",系统重构广东"革命"的历史记忆。在纪念日的制作和纪念活动的开展中,国民党通过剪裁并简化"革命"史事,系统塑造了一个革命起源于广东的"革命史",广东也由此被塑造为"革命策源地"。  相似文献   

2.
革命纪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的辛亥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活动是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辛亥纪念中,"革命"一直是一个核心话语."革命"话语来源于孙中山对革命进步性与正当性的阐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要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完成重建民国的任务,就必须把自己塑造成辛亥革命的真正继承者,借纪念来强化人们的辛亥记忆和现实认同.因而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确立了一整套党国体制下的"革命纪念"制度,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推向高峰.在"革命纪念"的名义下,国民党从凸显自身的革命斗争与革命功绩的原则出发,对辛亥史事进行裁剪并简化,并任意拔高与国民党密切相关的人物与事件,从而建构了一个"本党"革命奋斗史的辛亥记忆.在"革命纪念"的名义下,国民党进一步把自己所从事的一切事业都泛化成"革命",将"革命"打造成一种精神与信仰、一种价值标准,"革命"的宗旨和对象一步步发生异化,从而在内涵和形式上都偏离了孙中山的"革命"观,成为一种强劲的意识形态话语与说教.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性格、经历、年龄、职业、所处时代、地点等等的各种差异,语言是各有其独特个性的。同样,在反映生活的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也是千差万别的。仅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物临死前的话为例,就可见一斑。一、《坚强的战士》一文中,共产党员林红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同志们,为我们报仇呀!”——真是壮烈激昂,气贯长虹!显示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对共产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  相似文献   

4.
熊亨瀚同志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南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他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辛亥革命。他担任过北京《真共和报》编辑,护国军第三路军总司令部秘书。五四运动以后,他从事教育事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湖南通俗日报馆馆长。后来他由国民党左派进而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了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是湖南省教育会、湖南反帝大同盟、湖南省雪耻会、湖南人民反英讨吴行  相似文献   

5.
四、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反对帝国主义大战大会的战斗活动一九三三年一月,鲁迅参加宋庆龄主持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执行委员。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当时一个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保障人权而努力的人民团体。“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不但直接援助了许多在蒋介石狱中的革命者,使他们得到辩护或释放,而且对蒋介石的反动恐怖统治作了严厉的抨击。”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一九二七年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战争,在全国各地狠毒地残杀革命战士、工农大众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国民党又先后成立了  相似文献   

6.
《红色中华》关于东北义勇军的报道,据其内容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关于东北义勇军性质与组织领导系统;二是关于东北义勇军英勇战斗抗击日军及揭露国民党妥协政策;三是关于苏区军民援助东北义勇军运动及中共号召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抗日统一战线正是中共以宣扬义勇军的英勇抗日事迹、组织苏区民众援助义勇军运动为契机而萌芽并走向实践的。中共在国民党不断地围剿苏区的背景下,积极报道东北义勇军运动的另一深层用意,显然是以此凝聚苏区革命民众的意志,鼓舞斗志,为反"围剿"战争进行革命动员。  相似文献   

7.
国民革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革命角色和领导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由做工人阶级的"指导者"到做国民党的"合作者"、"监督者"、"同盟者"、"极左派在野党"、"重建者";其间虽萌发了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思想,但既没有明确该如何落实,又对国民党左派抱有幻想,经历挫折后才开启独立自主领导革命的实践。由于早期力量弱小、领导理论准备不足、受共产国际外部干预以及国民党内部分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共在夺取革命领导权的探索中始终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错位关系。虽然此时的中共在成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自觉方面尚未成熟,但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和开展革命斗争的实践,不断唤醒中共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为最终成为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何香凝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她一生追求真理、热爱祖国、无私无畏、兢兢业业,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本世纪初叶,何香凝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结识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并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成为最早加盟的女会员。自此,她全力协助孙中山,积极从事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革命活动。一九二四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两党合作以后,何香凝成为忠实执行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坚强战士。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何香凝满腔热情,不畏艰险,  相似文献   

9.
虽然身为血与火的残酷战争中的一名军人,陈赓却被公认为是一位极具"人情味"的将军。即便对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人,陈赓也表现出有"情"的一面。有一次战斗结束后,陈赓率领部下视察战场,他身边有个战士朝着一具国民党士兵的尸体踢了一脚,陈赓看  相似文献   

10.
"十字架"是古代罗马帝国时代流行的一种极其残酷的极刑刑具.这种刑具一般施之于政治犯、宗教异端分子、海盗和奴隶等.行刑前,将罪犯衣服脱光,打个半死,然后把犯人的双手、双脚钉在十字形木架上,悬挂在半空中,任其心力衰竭、体力不支而慢慢地死去.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11,(13):15-16
辽宁,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诞生了一批批英雄战士、革命先锋,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这位"共和国长子"又培养出无数岗位能手、劳动模范,担当起了新中国重工业发展的重任,他们都是少年儿童学习的榜样,也是少先队教育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1928年,国民党在形式上已经取得全国政权,但是自身却面临严重腐化的危机。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以陈公博和《革命评论》作者群为中心的党内激进"左派"为恢复国民党"一大"的改组精神,从阶级成分、组织与训练、人才选拔机制等几方面重新阐释了国民党的"以党治国"论。"左派"的党治理论援引唯物论和阶级论的视角,讨论国民党的群众基础问题,重视党内民主,试图通过"民主化"和"青年化"来解决国民党的腐化问题。研究"左派"的党治理论,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国民党在建立"党治"国家过程中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相似文献   

13.
顾育豹 《下一代》2008,(Z2):60-64
1927年8月1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从"四一二"大屠杀的血泊中奋起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对背叛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人民解放军前身)的骨干队伍之一。历史上这一天,因此被定为红军建军节。这是1933  相似文献   

14.
徐特立同志的一生,是一部可使人深得教益的近、现代革命史教科书。他走过的道路,也是我国老一辈革命知识分子的光荣道路。徐特立以爱国情感为思想契机,从信奉康有为、梁启超转为中山先生的信徒;从醉心于“教育救国”,转到赞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党左派;最后,在革命斗争实践和党的教育下,信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由激进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和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为民族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三十年代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在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奋战的同时,还在文化战线上同王明的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外挡明枪,内抗暗箭,勇敢地捍卫了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鲁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领导人之一。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他在积极参加实际革命斗争的同时,又是党在论理战线上一位活跃的战士,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在此期间,他在同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右派以及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积极宣传并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从而把北伐战争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确实不愧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先驱者。在革命历史的转变关头,他能顺乎世界潮流,跟上时代步伐。这个历史功绩是不可以抹煞的。但孙中山毕竟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在孙中山看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还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因此,他想通过国民党改组,清除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18.
沙千里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人民的政治活动家。他是国内外闻名的“七君子”之一,是救国会的领导人物。 沙千里是苏州人,1901年生于上海。他在青年时期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4年,国共合作后,他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秘密加入国民党,主编《青年之友》杂志,宣传反帝爱国思想。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实行白色恐怖,沙千里主编的《青年之友》被封闭。他主动脱离国民党,寻求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黄滢 《学习之友》2013,(10):38-40
王光亚,100岁,原国民革命军第5军战士,与战友在昆仑关战役中攻破一个日军碉堡,现居长沙;宋老夯,95岁,1938年参加国民党部队,身体多处负伤,1945年返乡务农,现居河南;陈士麟,93岁,曾任国民党重庆军部警备司令部情报组组长,在昆明一公厕旁住了30多年,刚刚搬进老年公寓;  相似文献   

20.
一、党和人民对文艺提出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在它的领导下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非常重视文化艺术工作的,因为它知道,"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革命的文化艺术在国民党统治区要发展,在革命根据地即苏区也要发展;但在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