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的非正式支持:现状与拓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非正式社会支持,尤其是非政府组织支持是高校贫困生支持的重要内容,具有正式社会支持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的高校贫困生非正式支持体系缺乏可靠性和持续性,与受支持者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支持形式单一,非政府组织参与的热情不高,拓展高校贫困生的非正式支持体系势在必行。拓展高校贫困生非正式支持体系,要从参与主体、资助方式和配套政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某高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对高校贫困生问题进行解读,对贫困生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对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现有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不足是贫困生问题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构建新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晓 《文教资料》2007,(16):25-26
由于我国高校自1989年实行收费制,加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因素,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家和各高校都在逐步完善贫困生的助学体系,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贫困生自己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忽视了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高校正式组织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存在着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足、就业信息传递不及时、社会资源整合匮乏和对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引导不利等问题。非正式组织能够有效支持正式组织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给予信息共享、情感支持和资源利用的便利。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应该辩证地看待非正式组织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引导非正式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努力实现学生就业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提高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职工教育》2014,(22):123-125
高校贫困生的弱势性主要表现为:物质贫乏、生活困难,心理压力大、思想负担重,综合素质较低、就业力不强。弱势性的影响因子包括家庭的养育能力、国家的资助政策、非正式支持体系、学校环境和个人因素等。要改善贫困生的弱势性,国家要完善政策支持,保障贫困生的发展机会;高校要加强资助管理,促进贫困生成长成才;社会力量要积极资助,营造关爱贫困生的氛围;贫困生要自立自强,主动破解弱势困境。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中,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谓贫困生是指在校期间学费和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特困生是指在校期间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准的学生。当前,尽管全国各高校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国家也加大了奖学金的奖励力度和覆盖范围,高校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增加了勤工助学岗位,使贫困学生通过自身劳动能暂时解决一定的经济困难问题,但高校贫困生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值得我们学生工作者进行认真的思考。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贫困生问题是教育公平性的体现和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学校、社会、贫困生的家庭等已经作出诸多努力,初步形成了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在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和情感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还存在支持力度不足、忽视负功能、网络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为了科学有效地解决贫困生的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网络的支持作用。必须构建新的主体多元化、内容系统化、机构专门化、方法专业化的高校贫困的社会支持网络,在构建新网络的过程中,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的态度,采取维持、强化、放弃、改革、创新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裴华尉 《考试周刊》2012,(68):165-166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各高校应该认真研究贫困生存在的现象,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和完善贫困生问题解决机制。这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群体社会支持中的学校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保护与支持高校贫困生群体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学校的责任。本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和高校贫困生群体存在容易引发的问题,提出了在社会支持网络中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学校责任。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但也存在着不足。进一步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贫困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其中加大政府投入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根本,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主体,高校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关键,进而逐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贫困生助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收费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随之产生。如何解决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从外部出发的社会救助模式是解决贫困生物质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从社会救助模式的不足出发,从贫困生自身角度构建自我救助模式。并力求有效结合两种救助模式,发挥其协同效用,更有效地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资助诚信缺失是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探析了高校贫困生资助诚信缺失的特点及实质,在审视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贫困生资助诚信的重构要着力推进“三化”:正式制度规范化、非正式制度人本化和作用机制精细化。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这样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正式社会支持严重缺乏、非正式社会支持脆弱等经济支持体系问题日益突出.要缓解或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困境,减少子女外出给留守老人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为农村留守老人构建一个包括经济支持在内的、以正式社会支持为主导的新型的经济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建琴  刘志刚 《考试周刊》2012,(20):158-15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行和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难点。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贫困生认定、经济资助方式、国家助学贷款机制、心理资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坚持助育结合,双管齐下,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资助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各高校应该认真研究贫困生存在的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和完善贫困生问题解决机制。这是保障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诸如信息不对称下的“模糊化操作”、重物质而轻精神资助、资金来源单一以及缺乏对贫困生主体性的培养等问题。社会资本的嵌入有助于实现行为主体间的信息共享、为贫困生提供可靠的信用担保和情感支持。因此,通过扩展贫困生外部关系网络、建立和完善校级服务机构、彰显非正式制度因素有助于提升贫困生社会资本的存量和现有社会资本功能的发挥,进而显著推动贫困生资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工程。这些学生经济上贫困,生活上需要支持,思想上需要鼓励,心理上需要扶持。完善高校的资助体系不仅仅用经济形式给予帮助,而应该有所创新。从思想上给予他们以支持和帮助。从心态上使他们能够充实平衡,缓解心理压力。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激励使他们提高组织、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不只是从经济上给予贫困生于支持鼓励,更重要的是能在心态和精神层面给他们以引导,激发他们的信心和潜能。  相似文献   

18.
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作为社会众多非正式组织中的一种形式,其存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高校管理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高校非正式组织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相关要素、总结高校非正式组织发展的内部规律、提出加强高校非正式组织管理的几点建议,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容易面临的问题,包括个人生活、学业表现、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个人发展选择、价值观及行为偏差等方面.这些问题不单单是个人的问题,更是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的目标,也为了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为高校贫困生们提供帮助以解决这些问题.当前对贫困生的支持体系已有一定发展,但还不够完善,还不足以帮助贫困生很好地解决那些影响其健康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故本文提出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针对贫困生的问题实施帮助,以回应他们的发展需求,以此完善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对伊犁师范学院328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适应问题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焦虑、恐怖、强迫、偏执等方面;少数民族贫困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与SCL-90各因子除了敌对、恐怖因子外,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客观支持与SCL-90中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与SCL-90各因子无显著相关。为此,政府、高校和社会要从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重视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水平、建设多元一体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以促进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