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回放 <项链>教学实录 师:<项链>是名家名篇,可学的东西很多,但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想择要突出两点:丰厚的意蕴;精巧的构思(板书).  相似文献   

2.
王爱娣 《现代语文》2005,(9):108-109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是美国高中语文篇目,这篇小说选编在九年级(相当于我们的高中一年级)<文学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McDougal Littell 2000年版)一书中.  相似文献   

3.
<项链>一文中蕴含的现实教育意义,让我们知道人生在世,应知足常乐;面对不如意的环境条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勤劳肯干;面对人生困境,要勇于承担责任,讲诚信.  相似文献   

4.
未读<诗经>,已闻其名.当学生真的有一天面对<诗经>时,他们想得到些什么?我们又能帮助做些什么?何以引导他们走进这一文学世界,触摸这一中国文学的源头?现结合<关雎><蒹葭>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历来作为传统名篇被收在包括中学课本在内的职业中学课本、中专课本、高职课本中,而作为语文教参,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文章的主题解释为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与追求享乐的思想.这种解释经久不衰地、教条化地、单一化地统治着整个教坛,至今仍牢牢占据在语文教学讲台上演奏着<项链>主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对课文<项链>中一个铺垫情节的认定值得商榷.本文从推理,情理以及作家的创作意图等方面对此进行辨析,并发掘论证另一个情节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到项链,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莫泊桑的<项链>,联系到那个为项链而失去一生快乐的玛蒂尔德.的确,项链能够使人变得美丽,但是如果简单地为了爱慕虚荣,便会失去所有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郭言霞 《文教资料》2009,(26):16-17
福贵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长篇代表作<活着>中的男主人公,玛蒂尔德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中的女主人公,两个人物形象所属的国别不同,产生的时代不同,人生遭遇不同:面对无边的人生苦难,二人的人性遭受锤炼,从而使人性的光辉得到最大限度的绽放.  相似文献   

9.
张金梅 《早期教育》2005,29(11):13-14
时下,低幼文学读物市场甚为丰富,除了<西游记>、<小英雄哪吒>等传统经典故事读物外,各种版本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世界经典童话及<奥特曼>、<天线宝宝>、<加菲猫>等国外动漫图画书随处可见,<我真棒幼儿成长图画书>等画面精美的国内外原创图画故事书也令人耳目一新.面对如此纷杂的低幼文学读物市场,幼儿教师究竟应该为幼儿选择怎样的文学读物?笔者拟就目前幼儿教师选择低幼读物的两种倾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自问世一百多年来,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与丰富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思考.本文从取材,人物描写和语言表达上三个方面初探"陌生化"理论在<项链>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应从"假项链"入手, "假项链"代表了玛蒂尔德渴慕已久的上流社会, "假"正表明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小说的基本冲突则是玛蒂尔德浪漫的梦想与现实生活的 "假"的冲突.随着法国自大革命以来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浪漫"产生的土壤和气候都已消失殆尽,玛蒂尔德的梦想必然显得不合时宜了.与玛蒂尔德一样, <一生>中的雅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的浪漫之梦也被残酷的现实摧毁了.因此,在以金钱为法则的资本主义社会中, "浪漫之梦"已没有了它的立身之地,成为不合时宜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张超老师在与管然荣老师"对话"时说,"我欣赏孙绍振教授的'还原法'--还文本本来面目、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解读法".张老师在<<项链>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7期)中引导学生发现鉴赏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3.
如何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真正激活学生参与、探究的意识呢?我在<药><项链><陈奂生上城><守财奴>四篇小说的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采取了巧设情境、以趣促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构想: 为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避免小说单元教学的单调和乏味,并充分利用<语文读本>这个教学资源,笔者把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的小说与高中语文第四册读本的小说一起进行了单元重组,把课本中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项链><守财奴>与读本中的<泼留希金>重组为外国小说单元.具体教学上又分为若干个专题,本篇教学设计就是其中的"吝啬鬼"专题.其他几个专题分别是:套子--从有形到无形;虚荣--从消极到积极.  相似文献   

15.
探讨文学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是一个难题,在文学研究领域和语文教学界都有不少争论,对一些基本问题也远没有达成共识.正因为此,当我们看到孙宗良、许爱春的<文学、人学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2010年第12期)一文时,觉得从人学这一角度切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两者关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北宋熙丰之际,宋人依据道学标准对<文选>的文学标准提出了否定,此后<文选>的流行曾长期处于低靡状态.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以鲜明的非载道指向重新确立了<文选>的样板地位,从而在道学语境笼罩下为<文选>的流行开辟了文学语境的有限空间.<文选>的盛行与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相始终.明末清初,<文选>赖以流行的文学语境急剧收缩,<文选>在文学教育中的样板地位最终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及其衍生本所替代.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16日,由重庆教育学院科研处、教务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课的文学启蒙教育研究"课题组、"高师文学教育学科教学原则"课题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课题阶段著作类成果<文学启蒙教育论稿>、<文学启蒙的艺术>、<文学启蒙教育个案精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座谈会,在重庆教育学院综合楼610会议室召开.  相似文献   

18.
<尚书>是史传文学发韧之作.从记言之<尚书>,历<国语>等至<史记>,史传文学蔚为大观.在此流变过程中,<国语·晋语>借鉴<尚书>等史传作品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手法.在记言、叙事、写人、结构文章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是史传文学发展的新高度,并为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西彬 《文教资料》2009,(19):58-59
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担负起解疑答惑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在<项链>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作者针对其主题的讨论,提出新的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宏娟 《现代语文》2005,(12):99-99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在这首现代诗的教学中,我没有按照单元教学的重点"领会诗中的情感"来处理教材,因为这首诗明白易懂,情感鲜明.于是我进行了别具-格的教学:"同学们都知道西方文学的源头是<圣经>,而我国文学的源头是<诗经>.那么<雨巷>与<诗经>有没有联系呢?大家好好回忆过去学习的课文,再来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继承与创新"五个大字,要求学生在诵读诗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触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