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政权除采取重农防灾政策外,还实施了诸如除害灭灾、蠲免、赈济、调粟、养恤、节约等具体的救荒措施,这对恢复灾后社会生产能力、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保障社会安定和百姓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对于人们生存国家富强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古代中国农业灾难频繁发生,极大地影响着农业的产出和人们的生活.面对这种情形,先秦时期具有真知灼见的先哲们,对于农灾的发生的自然原因和社会人为原因都有相当的认识,并且对如何有效地防治灾难的发生和减轻灾难的破坏,做了积极的探讨.这些认识是后代系统的防治农灾思想的源头,对于今天的生产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祥瑞灾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不仅影响了政治的运作和发展,而且深深渗透于礼乐制度层面。这一时期各种弥灾性礼仪以及宗庙祭祀乐都带有强烈的祥瑞灾异色彩,祥瑞灾异对其时代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对"空想论"的批判与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瑗 《教学与研究》2001,3(3):43-48
建国前夕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批判,使党获得了对社会主义若干基本点的初步认识;"大跃进"时期对人民公社问题上超越阶段的"空想论"的批判,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党的十三大以来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空想论"的批判,使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三次批判的核心,就是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坚持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基点.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防止"左"右倾错误思潮的干扰,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邓小平从中国实际状况出发,积极领导全党开展反倾向斗争。本文从六个方面揭示了邓小平反倾向斗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浪漫主义思潮对"五四"时期戏剧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它自身的本质属性,更取决于中国当时的历史现实,以及它的被接受和吸纳的程度."五四"时期没有产生意义上充分的浪漫主义剧作.浪漫主义之于"五四"时期戏剧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创作方法上.  相似文献   

7.
温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且其信仰形态会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在疫灾爆发时期,温州民间信仰的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近现代温州的疫灾与民间信仰的文献资料和民间疫灾信仰仪式的当代遗存作为对象,阐释民间神祇的塑造、驱疫功能的形成和重构,以及民间信仰中消灾除疫的仪式,可明确民间信仰在疫灾中的定位,探寻疫灾影响下民间信仰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从文献统计看,清代洪灾发生的次数大大超过明代,说明洪灾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强烈。文中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洪灾具有普遍性、频繁性、季节性、破坏性、复合性的特点。指出气候、地理、人为活动等为嘉陵江流域洪灾的成因。人们在防治洪灾时采取的灾前、灾中、灾后的各种措施,为减轻洪灾损失和灾后的重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疫灾自古即有,地处江南地区的湖南是个疫灾多发地。由于疫灾的特点,使得人们对于疫灾总是恐怖或近乎绝望的记忆。一般疫灾的流行主要受自然疫源地、以及自然和社会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就湖南地区而言,影响疫灾流行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战乱、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国民素质的整体低下成为影响湖南疫灾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灾荒救治工作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战争时期,受天灾人祸的影响,解放区普遍出现了严重的灾荒,中共中央十分重视,领导解放区军民在积极进行解放战争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开展救荒工作。在临灾救济方面,主要实施急赈、防治疫病、节约度荒等紧急措施;在生产自救方面,主要采取抢种补种农作物、大力发展副业生产等积极办法。这些措施之所以能够有效地遏制灾荒的发展,其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得力,注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及时调整土改政策。  相似文献   

11.
西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灾害多发期,汉武帝统治时代又是整个西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时期。自然灾害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还广泛影响到为政者的治国思想。汉武帝采取了重视农业、移民屯垦、廪贷灾民、兴修水利等积极的救荒措施,及时有效地缓和了因灾荒而造成的社会危机,维护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稳定了农业生产,同时也为后来西汉王朝的"昭宣中兴"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海州露天矿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主要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州露天矿已发生及潜在的地质灾害状况,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进一步探讨对地质灾害应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祥瑞灾异作为一种传统的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较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社会,其主要政治功能在于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服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祥瑞灾异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政治功能因时代不同而有差别。另外,祥瑞灾异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天命灾异是董仲舒之天的哲学的重要内容。董仲舒诠释《春秋》、《公羊传》,大谈灾异与人事的天人感应。灾异是天之所命,是天意的表现。人君的行为失道,天以灾异谴告、警惧,人君见灾异,"内动于心志,外见于事情,修身审己,明善心以反道者也",灾异自会消失;如果人君不能反省改过,则伤败乃至。因此,天命灾异表现了天的道德理性,肯定了人君的主体性,加强了人君无可逃避的责任感。董仲舒著《灾异之记》,以阴阳之道解释《春秋》灾异。董仲舒的天命灾异思想,虽无知识的意义,但有道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曾经长期占据美国外交决策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它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多的灾难。在美国外交政策中,自由主义是以威尔逊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兰州城市安全问题的分析,指出主要问题在于城市设施密度过大、城市开阔空间流失、人口规模超过环境容量,对于地震,缺乏综合防灾法律体系,安全文化教育匮乏。建议架构应急减灾机制和社会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使其规范化、法制化,使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城市灾害风险基金,加强城市合理规划与建设,最终构建城市全方位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牧区雪灾具有灾情重、救济难度大的特点,致灾直接原因是“冻”与“饿”。根据内蒙古雪灾的特点和致灾的原因。内蒙古抗御牧区雪灾的思路应该是以防灾为主,以救灾为辅,建立雪灾抗御系统。沿着这个思路。内蒙古抗御牧区雪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牧业人口、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加大传媒的宣传力度、转变牧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灾害感知水平调查与减灾教育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谌丽  陈思  冯科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2):106-110
大学生灾害感知水平代表了国民灾害感知的较高水平,因此了解大学生灾害感知水平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借助心理学中的感知理论,建立大学生灾害感知评价标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大学生的灾害感知水平。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减灾态度积极,但是灾害基础知识了解不足,减灾行为有待提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我国高校灾害教育薄弱。最后指出高校应该加大灾害教育力度,大力开展救灾演习等活动。  相似文献   

19.
城市高温灾害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已经威胁到城市居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城市高温的危害,总结了城市高温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预防高温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调,凸现了抗震救灾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凝聚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美德。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感召了千百万党员干部,熔铸成赋有时代特色的抗震救灾精神,培养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危难意识;造就了一大批抗震救灾英雄楷模。学习、贯彻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对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危难意识的养成,树立危难责任感和培养危难应对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