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枚从浙江青田退回浙江缙云的明信片上,盖有一枚退件戳(如图)。戳上除了刻有主管人姓名外,全戳16个文字中,竟有4个不规范。究其原因:一是仍使用繁体字,如  相似文献   

2.
紫竹院邮局使用的宣传戳图案精致。从2001年7月刻制第一枚宣传戳以来,3年中只使用了15枚宣传戳,他们的原则就是宁缺毋滥。特别是他们的申奥系列宣传戳已经成为自己的宣传戳品牌。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紫竹院邮局刻制的15枚宣传戳,供宣传戳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继红 《集邮博览》2018,(12):57-57
最近,我收集到一组4枚有趣的邮资机戳,其中有3枚是变异的,它们均为机号"鄂EA10"的湖北黄冈5号备机在同一时间打出,但变异各有不同。图1这枚邮资机戳是正常的戳记。图2这枚邮资机戳左侧的印刷品戳和中间日戳都正常,但右侧的邮资戳出现了变异:一是上、中格宽度由原来的28毫米变成了36毫米;二是上格"中国邮政"中的"邮政"两字变形,其中"邮"字右边偏旁成双影,"政"字出现了横向的双影。  相似文献   

4.
叶宏 《收藏》2010,(3):129-129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抗美援朝”军邮封,应是于抗美援朝期间由朝鲜寄出的军人、军事免费邮件,且大都是只盖一枚邮戳,仅经过一次寄递的。但笔者所收藏的这枚“抗美援朝”军邮封(图1),却是盖有红、蓝两枚军邮戳,及一枚收寄戳、两枚落地戳,还贴有一枚面值8分普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邮封。  相似文献   

5.
我最近收集到一枚实寄封。封的正面有一枚收寄局机盖波纹式日戳:“广东肇庆01.07.06.21平信1”。信封背面的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信封背面共有4枚邮戳:一枚落地戳,为“宁夏中宁2002.02.04.17石空”;一枚是“成都2002.01.30.15平函2”戳,似为真正收寄局日戳。另外两枚为“广东肇庆  相似文献   

6.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8,(3):70-71
每一枚戳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年春节在二月中旬,所以第3期的编辑工作在年前就基本告一段落了,在整理这一期戳趣园的稿子时,发现不少有时效性的戳还是岁末年初的,不过,邮戳记录事件,什么时候都不晚。先给大家奉上一套“大戳”,这是2月16日,也就是正月初一推出的“山东邮政戊戌年春节拜年纪念邮戳”(图1),一套20枚,“大戳”之称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7.
左图是30年代的一枚实寄封,该封长15.1cm,宽7.3cm,为中式红条封,收信人是:陈正人、陈家俊收;寄信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曾缄;信背面发信人手书:机密信件,邮局勿失,曾如柏,1931.5;贴一枚赣西南赤色邮票蓝壹分,有三枚邮戳,发信戳:赤色邮政东固邮务分局;中转戳:赣西陂头邮局;落地戳:赤色邮政纯化邮务分局。  相似文献   

8.
李文 《集邮博览》2012,(7):54-55
近日整理邮刊,看到一枚《集邮博览》杂志的公函封。公函封的正面盖有一枚北京邮资已付戳,日期是1988.2.11.22(2月月份字钉很淡),背面则盖有一枚“湖南1988.2,16湘潭市”的落地戳。信封夹在一本1991年第1期《集邮博览》杂志中,里面有一张编辑部的退稿信。  相似文献   

9.
2002年第1期《集邮博览》曾介绍了日本和乌克兰的各一枚火漆封。笔者也收藏有两枚火漆封。一枚是阿根廷的火漆封。贴“南美地图”和“麦田”邮票各一枚,销1937.5.26福尔摩萨邮政日戳;封背盖有销戳和圣地亚哥落地戳。封口盖有三处火漆封。火漆虽有剥落,但上面的F.F.V三个字母仍然清晰可见(图1、2)。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之际,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资封一枚。笔者收到一枚邮友从北京寄来的首日封,一眼就看到上面盖的“北京/2011.12.11.20/中南海4”邮戳有点色彩差异,仔细一看,原来是剪贴的邮戳。从背面看,这个戳片纸下盖的竟然是“北京/2011.12.10.20/中南海4”戳。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想法来自一瞬间的灵感,有一种追求叫做孜孜以求,有一种爱叫做不能放手。以此文,回顾我收集纪120孙中山信销邮票的一段难忘和执着的经历。2004年的一天,我收集到第一枚纪120孙中山信销邮票,这是一枚盖有"江苏南京"戳的信销邮票,孙中山与南京,有着不可割裂的历史渊源,这枚票品相非常好,日期也非常清晰:"1967.1.1.8",但戳上1961盖成了9167,这可能是由于营业员粗心,误将字钉置错。为此,我查阅到《集邮博览》2005年第7期彭茂吾《倒置戳大观》文  相似文献   

12.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8,(4):64-64
每一枚戳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近些年,各地邮政在邮资机戳方面持续发力,推陈出新,引发了新一轮的收集热度。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推出邮资机戳的同时,有的地方还会设计制作专门配合戳的封片,为邮迷们又添一份邮趣。《集邮博览》杂志社在北京,  相似文献   

13.
邮政副戳就其外型、规格和功用是多种多样的。绝大数邮政副戳是单一用途,一戳多功用式的较为少见。笔者收集到3枚一戳多功用戳,现介绍如下: 其一是哈尔滨市南直路邮电局使用的直径40mm圆形三格式副戳,该戳上格为双行文字内容的存局侯  相似文献   

14.
"县"、"支"邮政日戳是我国邮政日戳中的一种特殊戳式。几年前,我就在屠业驰先生(曾任上海市川沙县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所著的《解读邮戳(1949—2005)》(学林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看到过此戳式的样图,却从未见过实物。然而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收到一枚加盖"县"、"支"日戳的包裹单残片。该包裹单残片贴有《普16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普通邮票》20分"古田会议遗址"4枚。邮票上盖有三枚"上海1977.7.10(县)七宝(支)"日戳(如图)。从戳面信息来看,我认为此戳式应当系单线圆形双环(双月牙)  相似文献   

15.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2):65-67
上期戳趣园介绍了几枚2012年12月12日的数字趣味戳,截至发稿,仍然陆续收到各地邮友发来的类似趣戳,可见这个难得的日期组合给大家带来的收集新乐趣。集邮活动是持续进行的,刊物则有固定的出版周期,按说这枚趣戳已经失去了刊登的时效性,但一位老作者最近寄来的一篇手写稿却打动了我们。稿子不长,读起来却趣味十足;虽非电子版,却工工整整,字面整洁。这位老作者,也是我们的老读者,就是今年已96岁高龄的郭润康先生,打动我们的不仅  相似文献   

16.
此封由松江府城寄北京邮政总署总办帛黎,双挂号,背贴蟠龙1分3枚、绿2分5枚(其中1枚漏销),销江苏松江"辛亥四月廿二日"双圈三格式干支戳,有上海同日中转戳和北京五月初一到达戳,正面盖手写编号的挂号章,并加注"A.R."(双挂号)字样。  相似文献   

17.
浙江温州市于2003年开始,为配合国家邮政局新邮票的发行以及纪念重大事件或节日,均刻制相应的邮戳。2005年共刻制了新邮纪念戳27枚,宣传戳8枚,联体戳6枚。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6月出版的《集邮博览》编发了广东张益茂先生的"珍贵的实寄封,悲壮的信札"(以下简称"信札"),文中称他从网上购买了一枚20世纪50年代从青海玉树寄往山东即墨的实寄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是一枚使用了少见的"双弓戳"(星月戳)盖销的邮票(图1)。于是张先生展开了一系列查证研究。文章这样写到:"双弓戳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贵州、四川、青海、陕西等地,使用时间短,存世量不多……就目前发现的双弓戳来看,用于单据上的相对较多,用于实寄封上的则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枚销有三个戳 记的首日实寄片。三个戳 分别是:“黑河市少年邮局 成立纪念”,戳图为正在往 信箱内投信件的女生学; 黑河少年邮局(1)邮政日 戳;“祝贺第三小学被授予 省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称号”宣传戳。据悉,2005年4月6日,黑河 市少年邮局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家少年邮局。  相似文献   

20.
吕维邦 《集邮博览》2014,(10):14-15
2014年6月出版的《集邮博览》编发了广东张益茂先生的“珍贵的实寄封,悲壮的信札”(以下简称“信札”),文中称他从网上购买了一枚20世纪50年代从青海玉树寄往山东即墨的实寄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是一枚使用了少见的“双弓戳”(星月戳)盖销的邮票(图1)。于是张先生展开了一系列查证研究。文章这样写到:“双弓戳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贵州、四川、青海、陕西等地,使用时间短,存世量不多……就目前发现的双弓戳来看,用于单据上的相对较多,用于实寄封上的则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