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构建和谐语文教学的战略意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语文教学,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和更新教育理念等策略,让《大学语文》课为构建学生和谐人格,全面提高素质起到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常民强 《文教资料》2012,(14):65-66
大学语文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开设而又难以提高学生兴趣的一门公共课。反思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明显存在目标定位不一、教学理念不明等诸多不科学、不和谐的问题,这是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大学语文教学应定位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上,在尊重大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意识,使其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大学语文应该把语文教育真正变成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在教学中应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谐理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重视教学中的情感、美感及文化因素,将人文精神贯穿于始终,立足"精神成人"教育,最终使大学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启迪大学生心灵和精神、完善自我人格并走向成熟的神圣殿堂。围绕"和谐"教育,从系统与专题、精讲与泛读、知识与精神等方面切入,大学语文教学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引起很多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不应仅仅局限在这门课程本身,而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构建大学语文课程的延伸教学体系,使大学语文教学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从而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尹诗 《河南教育》2010,(9):77-78
大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职责。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注重大学语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利用大学语文的批判性资源可以实施批判性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结合大学语文的人性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人性。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门课程人格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进而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审美能力.本人建议:大学语文应该由"语言+文学"向"语言+文化"的方向转变,把语文变成传播文化思想的工具与训练语文能力的载体.同时,择优适合地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引入到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语文"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地位成为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一门志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大学语文关心的应该是当学生忘记了关于文学的概念性的东西以后依然存在的那些东西;不应把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那些文学经典仅看作是历史、政治、道德的复制品,而是丰富的人生世界和鲜活的生命体验,学生从中体验到的应该是生命力的激荡.另一方面,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作文应该告别言不由衷的"作伪"阶段,让"作文"成为凸显性灵、抒写自我、自由表达的写作.当然,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潜移默化地承载着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功能,在大学讲堂上,"大学语文"有义务利用特定的教学模块,有意识地彰显作者身上的知识分子人格境界,这不是一种道德训诫,而是潜移默化中的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遭遇"外热内冷"和汉语综合能力评价的国家标准即将推出的新形势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和挑战.因此,根据国内新形势和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从分级教学体系的构建和职业汉语教学的发展这两个方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更好地促进新世纪的大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的教学应立足人丈性的学科定位,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养成.借助教学内容中的经典篇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历史,追随先人的睿智生命、不凡历程.师生一起在文学的诗意空问中感知与体悟人生、社会、历史和世界,逐步完成"精神成人"的过程,寻求一种"诗意地栖居"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大力提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此为行动指南。本文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阐释,并深入分析了工学结合有效模式下构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从把握指导思想、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提出工学结合有效模式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大学语文教育困境的根源,然后在此基础上着力探讨了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问题,并指出运用"课题式研究"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写作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支点之一.个性化写作要求学生作文要有与个性色彩相关联的有价值的思想认识、独特的审美情趣.文章试从思想内容及表现形式两方面来探讨在写作中如何表现个性.  相似文献   

12.
印尼苏北大学2007年建立中文系,是印尼第5家开展汉语教学、颁发汉语本科专业学位的国立大学。文章回顾了笔者在苏北大学中文系一年的汉语教学工作,其中有苦有甜,有得有失。文章重在总结问题,希望对后派的汉语教师以及中文专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对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语文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变通教学思路、调控教学情绪、扫清教学障碍等善于应变的能力和着意发掘幽默源、注意培养幽默感、准确把握幽默术等巧于幽默的能力两个方面。语文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这两方面的修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纵横捭阖、应付自如,并有效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从而为构筑举世闻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理论大厦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这门课既因其内蕴的丰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因其内容的古老幽深与相对稳定,多年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方面变化不大。因此,重新审视古代文学在当下的意义,确立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建构新的教学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这种新目标应以学生的现代人格能力为着眼点,以目标意识、问题意识、致用意识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追求,通过对教学资源的现代改造,建构起强迫式积累、个性化解读、文学化表达、观照式体验四级教学体系,逐步实现对学生现代人格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Aging,person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academic psychologis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eviou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universit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varies with the age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the instructor.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extent to which personality traits associated with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hange concomitantly with age, and thus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teaching. Using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peer ratings of 29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rchival student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were obtained for 33 full-time psychology professors varying in age from 33 to 64.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as found to be inversely related to age and to correlate significantly with several personality traits. Consistent with the mediation hypothesis, personality traits were identified that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eaching and declined significantly with age (e.g., approval-seeking); or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teaching and increased with age (e.g., independent).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senior honors thesis completed by the first author and supervised by the second auth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了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它有利于我们提高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这种文化还有利于我们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对于青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今在许多高校中,由于务实的心理导致他们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而没有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本文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真直实干的教育学家——陈信泰教授访问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信泰教授(1927-)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之一。他是新中国第一届教育研究班的学员,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和曲阜师范学院(大学),从事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其一生,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学者学术和人生的一个缩影。他真直实干,善于在守成中创新;他爱校如家,视学生如子侄,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学者。他鲜明的个性和学术风格,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经验,仍是当今中国教育学界有关人士关注和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高职语文教师在学生人格的塑造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功能有所缺失。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在于情感的培育,情感的培育基础在于对教材内容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语教学要注重人生感悟,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意在引发学生的人生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本就语教学要注重人生感悟的产生前提、实施方法及其作用作了论述,认为语教学应注重悟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通过两种不同的人格教育方式,对河南某高校2007级和20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87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两个学期的干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人格教育方式均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但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同时,人格教育对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只能产生部分影响,而非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