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石评梅的离家"出走",不仅仅是其在"五四"思想和社会解放引领下被动式的个人选择,而更多地是基于要逃离俗常生活的内在叛逆愿望之驱使.从当时时代和知识青年关系看,石评梅离晋赴京应该具有空间性与文化性的双重指向.我们与其把它当作一种行为姿态,倒不如把它视为一种精神追求更为恰当.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正因为石评梅与传统以及传统主导的俗常生活有割不断的联系,她又不可能真正"逃离俗常",这是石评梅思想复杂性和精神悲剧性的真正由来.  相似文献   

2.
深刻的教训     
几只耗子看到歇后语"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纷纷议论开了。一只灰色的耗子说:"猫捉我们已经够厉害了,讨厌的狗为什么还要插足,我们更无立足之地了。"一只又肥又胖的耗子说:"说起狗的缺点,太多了。它不仅好吃懒做,还整天围着主人摇头摆尾,讨主人欢心,我不知道主人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词借助意象来传递情感."柳"是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它早春萌发,预告春来:枝条轻柔,撩人情思;飞絮飘扬,触人感怀.柳又极易成活,屋前宅旁,随处可见.古诗词中大量抒发离愁别绪、乡思闲愁等情感的作品都运用柳来表现.本文辨别古诗词中"柳"与"杨柳"的名称,分析古诗词中常见的柳的意象.  相似文献   

4.
巧克力     
让我们直接从"巧克力"的这个词的起源说起吧。"巧克力"这个词很可能起源于"chocolatl",这是一个西班牙语合成词,它是  相似文献   

5.
说起奥运,很多人深得离我们太近了。从申奥成功到现在,一切都历历在目。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到"福娃",到"金镶玉",再到"祥云",回顾过去的时候,总会发现它们在我们心里留下了那么深的印记。可说起奥运,京外的人们总有一种心  相似文献   

6.
草木年华     
于晓斌 《山东教育》2020,(1):124-124
常读《诗经》,不仅因它"思无邪",一咏三叹,还因它像一部植物的花名册,不仅有薇、荇菜、葛、苹、蓝、绿、芣苡、舜等野菜或野花,还有一些树,如桑、梅、杨、栎、桃。还有一些有着很古典的名字的树,如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相似文献   

7.
"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意象,梅的意象表现为相思、乡情、国恨、品性、春、爱情、美人、隐者高士等八种主要类型。梅多元化的意象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从"梅花意象"里,世人可以感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魂。  相似文献   

8.
植物也有眼睛动物长着眼睛,是我们看得到的,然而植物的"眼睛"长在哪里呢?它的"眼睛"就是植株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植物依靠光感受器这双"眼睛",不仅能够"看见"光,还能"感受"到光的波长以及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正因为植物有了"眼睛",它才能根据时间开花、换叶和生根。  相似文献   

9.
含蓄是一种普遍的艺术规律.毛泽东诗词不仅能以"有尽之言"达"不尽之意",做到"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而且能让余意自显,不言而喻.通过比兴等借此说彼以达到含蓄,通过引用成语典故与前人成句以达到含蓄,将意在言外的诸多情感内涵物化入诗词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目前唯一能够揭晓飞机失事真相的客观设备,黑匣子该升级换代了。明亮的橘红色说起黑匣子,普通人都对它有一种神秘感,总以为它是一只黑色的匣子,内部神秘莫测。其实,黑匣子的颜色不是黑的,而是明亮的橘红色,专业人士称之为"国际橘"。黑匣子不仅颜色醒目明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最爱自然,以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之物皆可为友,而自然之物皆可与君子比德。这种"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心灵,也使我们的民族美学充满了天地人的交感共振,以及令人心旌摇荡的云情雨意、花香鸟语。于是,耐寒傲霜的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竹、梅、兰、菊,又被美其名曰"花中四君子"。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同样,一篇中考满分作文,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瑕疵。但是,"瑕不掩瑜",满分作文显现出来的亮点犹如"星星之火"依然让我们惊诧不已震撼不已。下面,摘录了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中的一些佳句,以期通过这些佳句去管窥满分作文的"星星之火",让我们的作文能够呈现出分数"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3.
《〈梅葛〉的文化学解读》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彝族优秀文化"梅葛"已由口耳相传到书面整理出版,到对"梅葛"理论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梅葛",传承"梅葛"优秀文化遗产,打造"梅葛"彝族文化名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禺先生的四幕悲剧《雷雨》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保留篇目。《雷雨》中的人名也很有趣,这里试作简单分析。 先看侍萍这个人物的姓。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18页注释①中是"梅侍萍",课文正文中是"鲁侍萍"。侍萍到底是姓"梅"还是姓"鲁"呢?我们的看法是侍萍姓"梅",  相似文献   

15.
杨毅华 《现代语文》2013,(6):102-103
"望州怀远"、"伤春悲秋"、"折柳送别"、"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古人借常见的事物,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寄寓自己丰富的情感,这些常见的形象,用诗歌中的术语叫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面三个句子就有九个意象。要准确地把握一首诗的意境,了解它丰富的内涵,就必须对诗歌的意象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怎样  相似文献   

16.
说起"数轴",我们都不陌生,它的本质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也都知道数轴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虽然小学阶段不讲数轴,也没有明确提起过数轴,但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历程中,它从一年级的数尺开始就一直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形影不离。我们也应该重视数轴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及时渗透数轴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说起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对杰出人才的期盼,我们都会想起钱学森先生的那段语重心长的话:"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段话他用了两个动词,一是"培养",二是"冒出"。人才的"培养"与"冒出"是缺一不可的,我们要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似是故人来     
<正>雪映红梅辞旧岁,虎啸青山迎新春。转眼,新的一年又将开启。说起过年,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可能是见到爸妈,一家团聚;对于贪玩的男孩子而言,可能是可以名正言顺地放烟花、鞭炮。而冉令香老师想起的是石磨。"一家团聚""放烟花、鞭炮""石磨",  相似文献   

19.
<正>说起建设"校园雕塑",好多学校"望而却步",不是嫌"阳春白雪"太费心,就是嫌"锦上添花"太费钱。以前校园里雕塑是很少见的。随着教育建筑和学校文化的发展,许多雕塑都在校园里安了家。一座校园雕塑只要它的主题符合校园环境,位置得当、大小合体,是非常有利于传承校园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校园雕塑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它往往能凝聚一种文化氛围,成为一个校园的文化景点。一件雕塑作品能够承载师生的精神寄托,成为学校前行的永恒动力,如雨润无声胜过一切。  相似文献   

20.
雪天话梅     
《诗经》里说,"摽有梅""墓门有梅",这是对"梅"的最早记述。其后有名的典故,像三国时曹操的"青梅煮酒",南北朝时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的"落梅妆",其实都是孕育梅之韵的前奏。梅真正融入文人的情趣里是在魏晋南北朝,此后经过盛唐的发酵,至宋达到了艺术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