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玉松 《新闻世界》2010,(12):28-29
灾难性新闻固其具有重大性、突发性、灾难性、连续性、震憾性、刺激性等特点,往往会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处理重大灾难性新闻,媒体的“个性特质”是决定其在这场新闻战中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笔者就近年合肥晚报编辑处理部分国内重大灾难事件报道的做法谈谈自己对如何在重大灾难新闻报道中打出个性牌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4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关于山西王家岭矿难救援的直播报道,主持人和现场出镜记者的一些不当措词和不恰当的比喻,让网民甚感不满。然而,笔者认为,央视新闻频道关于山西王家岭矿难救援的直播报道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现场记者的坚守和努力,在整个直播过程中也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为什么观众还是要"边看边骂"或"边骂边看"呢?  相似文献   

3.
《第一时间》作为民生新闻栏目,几乎每天都有灾难性报道,其中有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为惨案。如何在准确报道灾难事件的同时,又强化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呢?这就需要记者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面对灾难新闻,除及时报道、理智、科学地进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状况,彰显生命的尊严、价值、无私、智慧等人性的光辉。 消防新闻宣传题材,多来自灭火抢险救援的第一线,而这其中,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等灾难性事件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夏婷 《新闻前哨》2014,(10):79-80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灾难性事件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备受各方的关注。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自19世纪80年代钱刚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问世,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灾难新闻报道带着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温度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其后对抗洪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昆明火车站严重暴力恐怖事件、马航航班失联等重大灾难事件的报道逐步勾勒出中国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轮廓和脉络,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报道环境和呈现方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灾难性新闻报道既有着常规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和特  相似文献   

7.
"5·12"抗震救灾报道中,我国媒体一改以往面对灾难性事件时的作风,进行积极、公开的报道,在抗震救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例,主要从新闻叙事学的角度分析,新闻媒体是如何进行报道,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作用,从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的。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它包括事实层面、背景层面和意义层面。但是,无论是其事实层面、背景层面等"外部世界"还是其意义层面等"内部世界"都不是一种"给定的实在",而是由新闻媒介借助特定的语言符号建构起来的"象征现实"。  相似文献   

9.
"灾难性新闻,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自然性灾难指的是由自然界人类不可抗拒力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相似文献   

10.
共和国六十年,媒体既是见证者亦是受益者。笔者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应对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政策法规,进而说明新闻报道在政策法规影响下,大致所经历的负面情况一律不作具体报道;制度保障下的力求准确性报道;追求实效性的"零距离"报道三个阶段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2012年度浙江省重大主题报道创新活动评选中,《丽水农民资产为什么能变为资本——中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启示》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作为这一报道的采写者,既感到高兴和自豪,更觉得这是对基层媒体记者辛勤耕耘、默默守候重大主题新闻的肯定与鼓励。笔者跟踪守候了五年时间,终于抓获了这条新闻"大鱼"。由此,笔者深切地体会到,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要有甘于寂寞、坚持守候的心态,更要有"钓大鱼"的精神和勇气。在新闻题材的把握和具体采写环节上,特别要做到发现"鱼踪"不放松,巧织"渔网"捕"活鱼",细工慢火炖"鲜鱼",这样才能写佳作、出精品。  相似文献   

12.
余婧 《新闻世界》2013,(11):218-219
时政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领域的一个重大题材,但是一直为人诟病的是,时政报道长期流于仪式化的报道,内容严肃不易读,严重影响到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以《新京报》对2013年"两会"的报道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以市场、受众为导向的纸媒在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怎样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所谓灾难性事件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各种灾难事件的报道。这些灾难事件主要可分为“天灾”和“人祸”两大类,比如洪涝灾害、坠机事件等。西方新闻界有一种说法,把灾难性事件称为记者的节日。因为它们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所以,社会上一出现重大的灾难事件,各路媒体都趋之若鹜,大肆炒作。而在我国,政府部门出于保持社会稳定团结的考虑,对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向来严格关,媒体对这些事件也表现得十分“调”。如今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增加,这状况开始发生变化。堵塞信息将会带来舆论失控随着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雄 《视听界》2008,(4):31-35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的记者们设置了一个令人压抑的灾难性采访——报道情境。地震不仅震撼着全体国人的心,也震撼着我们对媒体。记者.新闻伦理等基础问题的认知。记者是特殊的职业工作者,他们担负着向全国人民报道地震全过程的重担;与此同时。记者和他们的报道对象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一系列问题便浮现出来:记者如何在灾难性情境中从事新闻报道?当“记者”和“人”的身份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和取舍?汶川大地震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新闻伦理在特殊情境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灾难性事件不可避免,与此相伴生,灾难性事件报道如影随形。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唯物主义者,对灾难性事件报道不能退避三舍。与一般意义上的正面报道相比,灾难性事件报道难度更大一些。难在哪里?难在既要及时报道,又要把好导向,要给人以信心而不是泄气,要有利于稳定而不是添乱。时机如何把握,角度如何选择,数量如何掌控,版面如何安排,这里面有思想导向,有宣传艺术。本期《前沿关注》讨论“把握好灾难性事件报道的正确导向”,选发6篇文章,其中有几位作者亲历过重大灾难性事件报道,如南丹矿难的揭露,巴—伽地震的目击,淮河一线的抗洪……他们以自己大无畏的实践显示,灾难性事件报道不神秘,不可怕,抓住要点,悟其规律,同样可以写出像正面报道一样鼓舞士气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地市级党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特别是如何应对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做好相关报道,越来越引起全国最大的媒体群——地市级党报的关注。如何应对措手不及的重大突发事件,值得地市党报人研究和探讨。2010年7月28日,吉林市遭遇了5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当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吉林市视察抗洪抢险工作。江城日报社在此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三个方面的做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历年舆情态势来看,公共安全领域一直是舆情的"重灾区",值得社会管理者高度关注。从"青岛输油管道爆炸"、"黄浦江死猪漂流"、"昆明暴恐事件"等重大公共安全舆情的演化过程来看,该类舆情有别于重大自然灾害舆情,其敏感性、复杂性、多源性使处置过程呈现新特征。此次"兰州水污染"舆情演化过程中,当地政府在处置上所暴露出的薄弱环节,给此次舆情处置留下了多个"噪点",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公共安全类舆情处置的"标本"。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重大媒介事件仪式化传播及其所彰显的国家形象呈现出了多元意涵,借助5G技术的优势可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基于5G时代媒介事件仪式的时空结构、仪式的情感表达、仪式的符号呈现,研究从媒介议程设置、媒介联动报道、媒介技术支撑等三方面对我国重大媒介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5G时代媒介事件中的符号通过国家形象层面、社会价值层面、文化认同层面的价值建构,传递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凝聚了集体情感,整合了社会秩序,实现并加强了全体社会成员精神上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9.
人的思维一般具有直线性、平面性、延时性的特点,重大主题报道的"时空背景"运用,需要的就是在对新闻主题与材料的选择、加工过程中将新闻事实放在时间与空间交错的大背景下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受众可以凭借报道的历史穿透力,在新闻时空的无限跨越中,"立体"认知新闻事件的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名普通记者来说,能参与一些重大报道,是一件幸事,很能锻炼人。 从2008年"神七"发射,到2011年"天宫一号"、"神八"发射,再到今年"神九"发射,我都在现场,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几个关键时刻。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