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发展趋势有四:政府从断点式危机应对走向常规化运作、从被动等待关注走向主动自我推介、问政微博呈现集群化趋向、微博问政从单方信息发布转向关系的维护.技术上,微博问政也将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2.
奚霞 《新闻世界》2012,(4):112-114
本文通过对“微博问政”的现状和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期促进“微博问政”这一新的沟通方式得到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帅 《大观周刊》2012,(45):177-177
近年兴起的网络新工具微博,在当前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微博问政越发普遍。但目前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缺乏相应的培训,存在微博使用不当的情况,而且开设微博的单位和领导也太少,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也极不平衡,没有起到引导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微博问政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微博问政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为微博问政的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国内微博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随着微博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微博问政成为自媒体时代网络问政的一种主要形式。这既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时代必然的选择。它在扩大公众政治参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但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还存在着诸多隐忧。我们要理性对待微博问政,深入研究,持续改进,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尽可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予 《新闻世界》2012,(7):173-174
微博时代,"微博问政"日益成为沟通政府和公众的重要方式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公众"微博问政"中表达诉求的总体路径,凝聚共识的内部路径、问政焦点、问政思维、意见呈现方式等五个方面切入,对公众"微博问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杨达才事件引出对微博问政的思考,并从微博的特点探讨民众怎样通过微博来关心和参与政治事件。通过研究微博问政的特征探究出它的意义。微博问政在理论上具备很强的可行性,微博是一个融合政府机构、各界官员和普通网民的大平台,在这个平台,大家都能有效且方便的沟通。微博在及时发布信息和传播快捷上发挥了作用,但如何使微博问政形成一套有效体制,还需要各方的摸索。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微博以方便、灵活、即时、互动的特质成为公民参与政治信息表达的新手段,不仅拓展了网络问政的空间和渠道、推动了公民参政议政,而且实现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然而,微博问政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深入探究微博问政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找寻微博问政的局限性,从而建立科学的规范及引导机制,是构建善治政府与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选取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分别从微博基本信息、使用状况、问政互动状况三个方面对新浪微博的624个政务微博进行跟踪考察,旨在对“微博问政”进行基于数据的、全局性的描述分析,探讨“微博问政”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指出我国当前“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吴丽  李景龙 《新闻世界》2012,(5):115-116
作为网络问政的方式之一,微博问政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特别是在2010年到2011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开通微博与网民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开通了网民民意表达的新的渠道。作为新媒介,微博提供的空间不仅是140个字符、一张图片、一段视频,还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0.
刘畅 《当代传播》2012,(3):15-20,25
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议政、问政甚至是"参政"成为中国微博的一种主要功能。微博问政关注的是一个个关乎网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治理转型所针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漏洞,二者有着高度的重合性。微博问政,暴露了行政制度的种种缺失,"零碎社会工程"理论关注的是社会治理的技术,二者处于实践和理论的不同层面;微博问政,节约了某些利益集团的"组织成本",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压力集团,它以舆论的形式影响着政策和决策。由此,又可以借鉴"潜在压力集团"的理论,它对于理解微博问政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技术的进步已将人类带入"地球村",媒介延伸了人类,扩展了时空。人们生活的场域已经发生了变化,"微博问政"即是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新的问政方式。"是否在场"[1]是问政展开的必要条件。问政主客体间的互动形式发生的变化,可能带来问政最终效果的改变,影响到"官民关系"。文章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为例,分析"微博问政"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互联网、手机媒介等数字化的新媒介不断出现,彻底的改变了以往线性的传播模式,尤其是微博的不断发展,使得公众寻求到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而微博问政则给官民互动的有效机制。以微博问政的新特点及在官民互动中有优势来说明微博问政作为官民互动的有效机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3.
微博问政的“多中心治理结构”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沭宁 《新闻界》2012,(1):17-20
本文认为"微博问政"的制度建设和治理策略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在评估"微博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政府要积极面对"微博问政",善于研判"微"情绪,形成"微博问政"评判对接机制;二是加强微博民意的理性引导以及舆情评判,引导网民有序问政;三是消除制约微博均衡发展的技术、环境等因素,将微博问政纳入我国政治治理的整体架构之中,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微博问政"多中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电视问政与微博问政的特色 1.电视问政的特色.第一,面对面,规模较大.电视问政节目属于大型现场直播访谈节目,阵容浩大,节目现场聚集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媒体代表、嘉宾,以及外场的采访与被采访人员.武汉电视台2015年电视问政“期中考”,规模达到历年之最,6场电视直播以“践行三严三实,推进城市治理”为主题,实况直播,53名领导干部“应考”,现场反映情况,听取群众心声,代表和职能部门表真心,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落实.  相似文献   

15.
李伶俐 《今传媒》2013,(5):21-22
2011年,被誉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由民间到官方的微博运动,催生了“微博问政”的蓬勃发展.本文在对微博问政蓬勃发展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着力从四个方面论述微博问政勃兴将对提高政府网络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推动作用: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及应对能力;开辟更直接的官民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更新政府官员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陈扬  房雅倩 《新闻世界》2013,(4):127-129
201.1年被媒体人称之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在政务微博迅猛发展的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可平安北京、面上海发布”等政务微博的问世,而面问政银川的异军突起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政务微博的一些发展新思维。本文将通过对国问政银川微博的一些具体分析来尝试探讨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的一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曾经在奥巴马大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微博,如今也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异军突起,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舆论格局,同时也刷新了参政议政的模式.微博问政作为一项新的问政方式,对执政者来说,不仅是全新的挑战与考验,同时也是提高治理水平的机遇和载体.如何充分利用微博这个舆论场,提高政府的网络执政能力成为当下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2011年2月28日到2011年3月28日期间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366条微博消息,对"微博问政"进行叙事学研究。结果发现,"微博问政"的叙事总体上同其他微博叙事没有什么差别,博主北京市公安局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与受众进行互动对话交流,主动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听取民众意见。其在"平安北京"的操作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公安角色定位,能够使用平实的语言,主动公开信息,低姿态地进行问政工作,服务大众。同时,微博提供给民众更大的舞台空间,这逐渐影响到话语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网民利用微博参与政治的热情我们有目共睹,在微博问政的视野下,公众的政治效能感将呈现新的状态。本文深入研究了公众在微博问政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效能感,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式,以期使得公众能够具备较高的政治效能感,这对于维系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萍 《大观周刊》2012,(2):19-19
微博改变着社会生态,同时也挑战着社会管理,并倒逼政府转型。官方显然已经意识到微博的巨大影响力,各地政府大举进军"微世界"。微博的开通,令一大批官员从语态到心态都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改变,开始学习政府应如何跟民众平等、坦诚的沟通,敦促其回归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为官本色。这些参与微博的"微博控"官员,正成为新时代执政理念的践行者。微博问政,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体现,微博打开官民沟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