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汉字之所以呈现方块结构的基本构形,是与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有着密切关系的。汉字从产生、发展到成熟定形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增强“方化”的历程,越来越讲究平衡性、对称性和整体性,契合于“和”的传统思维模式与审美习惯。反过来,由于汉民族长期对方整构形的汉字的接受和运用,使得汉字又对传统思维模式起着反作用,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诸如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文艺创作等方面,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与汉字结构有类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凤姿 《考试周刊》2011,(25):28-28
本文从汉字的角度,对汉字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汉字的创造及其构形特点,反映出汉民族文化心理对汉字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汉民族思维方式、认知模式特点及汉字的大一统文化功能,折射出汉字对汉文化心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字构形体现了上古社会的文化形态,承载了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蕴涵了浓郁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4.
汉民族化精神以自我体验和客观务实为特征。汉字与汉民族化精神完全契合,是汉民族化精神的必然选择。作为汉字构形基础的“象形”是汉民族化精神在造字行为上最基本的实践。汉字构形运用了汉民族化精神中讲究空间对称和体式稳健的的美学原则。汉字认知,往往具有考古等方面的深层化意义。汉字形体因基于“象形”而显得个性特征强。汉字是一面具有伟大号召力的民族旗帜。汉字共汉民族化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5.
汉字构形是汉民族思维的投影,汉民族思维是汉字构形的理据。其中,具象思维是汉字形象性的构形理据,整体思维是汉字整合性的构形理据,辨证思维是汉字有序性、平衡性的构形理据,主体思维是汉字人文性的构形理据。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构形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哲学意义:它体现了汉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务实”“致用”的理念,隐含着传统哲学中“变与不变”的认识论原理,也凸显出民族美学观念中“匀称”“稳健”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7.
汉字的单位、分类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一种用来记录汉语、反映汉民族文化和思维的义音形视觉书写符号系统。汉字的符号性是第一位的,表意性和表音性只能居于其次。字位(“汉字位”的简称)是汉字研究的基本单位.字位变体是字位的具体表现.分为典型变体和非典型变体:字素是字位的构成要素。根据汉字的形义是否统一.我们可以把汉字分为形义统一的表意字和形义不统一的假借字(或记号字)。汉字具有记录汉语、蕴含汉民族文化和反映思维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梳理与作品分析,从幼儿感知觉与汉字形态结构特征的关系、汉字构形思维方式与幼儿思维特点的关系、汉字透视取像特征与幼儿对画面组织方法的关系探讨了幼儿学习汉字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幼儿汉字教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汉字是迄今发现的产生年代最早的文字之一,而且使用人口最多,并且至今通行。汉字文化虽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革,但汉字的字形结构总体还是相对稳定的。汉字文化是研究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制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汉字来了解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形态和思维模式。重现象、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特点。中国的汉字以象形为基础,具有以形构意、以形表意和形声合义的特点,使汉字具有跨地区和超时代的特点。因此,应该更多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来研究汉字与社会历史、文化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汉字构形研究经历三个阶段:发端、发展、成熟。“六书”说的提出是其发端,对“六书”说的重新诠释和整体改进依次是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汉字构形学的构建标志汉字构形研究开始成熟。从其发展脉络看,汉字构形研究的历程就是这种研究不断科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梳理与作品分析,从幼儿感知觉与汉字形态结构特征的关系、汉字构形思维方式与幼儿思维特点的关系、汉字透视取像特征与幼儿对画面组织方法的关系探讨了幼儿学习汉字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幼儿汉字教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祖先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本文主要从汉字的造字法角度分析汉字的产生与汉民族思维的关系.汉民族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正是这样的思维特征才造就了绝无仅有的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1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说文解字》汉字构形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汉字构件在组合中的意义类别以及思维、文化、修辞等因素对汉字构形示意的影响,对汉字构形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原始字形所表现的,是先民对抽象概念和客观事物的认识。类似的字形,往往可引申出相近、甚至相同的意义。从构形上看,语从吾声,吾从五声,与汉字由独体字向合体字,由表意字向形声字发展的脉络,极为吻合。从字音上看,“语”、“吾”“五”三字,古音又同属疑纽鱼部。证以诂训及甲金文原始字形,可知“语”之声义乃受诸“五”,“吾”为“五”之增偏旁体。后又添一“言”旁作“语”。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表现方式与意象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字的结构与民族思维方式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归类分析汉字的表现方式,论证了汉字的意象性质,揭示了意象思维对汉字构形表现的驱导影响和意象思维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构形体现出汉民族"天人合一"的习惯思维方式和浓郁的人文精神,并且在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巩固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深入进行汉字研究,能够为民族思维特质的深入认识与研究提供现实的材料和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之际 ,回顾汉字的历史与现状 ,进一步认识理解汉字的特点及与汉民族心理与思维特质的关系 ,再谈汉字的特点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在汉字演进的历史中,“口”字是一个活跃的构件,也是构形功能完备的构件,分析“口”字的构形功能对认识汉字构件的构形功能具有典型意义。“口”字的构形功能有五种:一是做象形字的构件;二是做会意字的构件;三是做形声字的形旁;四是做形声字的声旁;五是做形声字的标记。前四种是一般的构形功能,第五种是特殊的构形功能。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仅能够用来记录我们祖先的语言,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汉民族的思维特征和情感取向,沉淀着特定时代的文化信息。文章拟从汉民族居住方式的演化、汉民族住宅格局的美化和汉民族房屋建筑的等级化三方面入手,通过对与居住有关的部分汉字形、义、音的解读,以窥视中国人居住条件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0.
汉字与中国画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汉字构形与中国绘画具有着共同的审美特点:起源于自然,表现于生活;造型突出特征,追求形式美;注重“神”似,创造旷远意境;表现虚实、黑白、阴阳,折射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理念和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