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访权是新闻记者从传播新闻信息的基本目的出发,以遵守宪法与法律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以自主方式自由调查采访对象,并最终探知信息事实的一项权利。本文论述了新闻记者采访权的法律依据和性质,分析了记者采访权的限制,同时提出了保障记者充分行使采访权的有效方法,旨在为进一步推动记者采访权在我国的正确规范行使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采访权是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延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就当前引起关注的记者采访权问题发表以下看法 :记者采访的权利是一种公民间自由交谈的权利 ,记者没有、也不应有其它的特权 ;记者的采访权不是行政、司法和其它组织赋予的 ,因而权力组织无权剥夺记者的采访权 ;记者采访不是“执行公务” ,而是人民赋予的服务于他们获知需要的一种延伸的公民权利 ,记者应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权是不同于公权与传统权的特殊的社会权,权力组织无权剥夺记者的新闻采访权。新闻记者作为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一切人格权。文章分析探讨了保护记者的新闻采访权和人格权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和记者的采访权.从形式上分为显性采访权和隐性采访权。由于隐性采访权的实现常常采取隐瞒身份、意图引诱、偷拍偷听的方式方法进行采访。又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制,往往引起侵权和法律纠纷,为了保护新闻媒体及其记者和被采访对象双方的权利,从理论上理清隐性采访的权利限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谓新闻采访权 新闻采访权特指新闻工作者为履行职责进行采访的权利,新闻采访权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工作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公共空间搜集、整理信息并且自由选择记录方式的权利,新闻工作者有权要求法律规定有义务公布信息的采访对象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相关信息,记者的人格权不受非法侵犯、财产权不受非法侵害.采访权是记者个人的民事权利,是新闻记者作为公民的个人人身自由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记者在新闻采访中采访权的涵义、内容和由来,以及目前新闻采访权在我国法律法规和现实实践中的现状与困惑。  相似文献   

7.
关于采访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翔 《新闻界》2001,(5):34-35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采访遇阻事件大量出现,记者因采访遭致暴力殴打的事件也频频发生,以至于到新浪网站搜索,查问“记者被打”关键词,竟有237个网页符合条件。12000年,中国足协与多家媒体发生纠纷,是新闻采访权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的尖锐凸现。虽然各种新闻理论已经确认采访权的存在,但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立法明确界定采访权和保护采访权,采访权在实践中常处于尴尬境地。关于采访权的问题已经成了舆论监督的一个关键。基于此,笔者拟从采访权的界定,采访权与知情权的关系,以及采访权的限制等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8.
采访在新闻工作中,是一项很高的艺术,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新闻的采集必须经过采访的步骤,如果不经过记者的采访,便不能使新闻线索尽量发展,即使是再能干的编辑,也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难。记者对于采访新闻是有特别权利的,不然采访就无法进行,那么记者所知道的就只能与一般人没有差异。一、采访权的依据和性质1.采访权法律依据。在国内,我国新闻工作者关于自身权利谈论较多的是报道权、批评权、采访权和评论权等。出版报纸刊物的规范己有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记者的采访权从具体法律上来看,虽然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记者在采访中受到非法阻挠乃至人身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也有些记者的采访因行事失当而致纠纷与非议,如何正确地认定、对待和运用记者的采访权,也由此成为新闻界的一个时鲜话题。笔者认为,所谓记者的“采访权”,更准确地表述,应该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自由而非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0.
赵金  吴飞 《青年记者》2004,(3):54-56
赵:吴教授,您好!近年来,媒体记者因采访被打、遭遇“封杀”的事件层出不穷,新闻媒体甚至把2003年称作是“记者被打年”。今年1月份,中国足协对广州《足球报》“封杀”一事引起媒体和学界对采访权的再次关注。那么,在新闻理论上是如何定义采访权的?采访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陈小栋 《新闻世界》2012,(2):123-124
本文通过笔者亲身经历的几个例子,介绍了民生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正常采访被阻挠的现象,阐述了什么是采访权,记者有哪些采访权,以及他们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记者的采访权实际上是老百姓知情权的一种媒介延伸,需要专门的法律来对媒介的采访权、报道权的边界、角色有一个界定。但是我国没有这样的法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舆论监督是社会文明进步不可少的力量,一定要维护记者合法采访的权益,否则,社会正义就无法维护。  相似文献   

13.
刘晓峰 《记者摇篮》2005,(11):40-41
记者的职业地位是被社会公认的.因为人们要通过传媒达到自己获知即了解外部世界的需要,这样。记者的采访权就理应受到社会及相应在机构的准许与保护。因此,当记者在满足人们知情权而行使采访权时,这种采访权也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知情权与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变相行使与相应延伸。每个人的身体和五官能够接触的外部世界是十分有限的。而传媒是人体的延伸,这样记者的采访权就是一种放大了的公民间自由交谈的权利,但这种权利是为公众而行使的。正因为如此,它是不能被剥夺的。但是记者没有也不应该拥有个人的特权.如果个别记者以采访为特权越出法制界线,他就会被剥夺相应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由于目前法律对记者保护的薄弱,在舆论监督中,记者常常会遇到新闻采访权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权,被某些部门和一些人轻视,导致记者的新闻采访权屡被侵害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发挥自身的舆论监督作用,就面临巨大的压力,如履薄冰。如何在舆论监督中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根据笔者多年来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进行舆论监督的实践经验来看,记者要端正思想,心中装有法,遵守新闻规律和职业道德,才可有效地保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权受到暴力干涉,整个社会公共利益就会受到伤害,但新闻采访权又因其权利的特殊性而使保护手段不同于普通的私权利。因此对新闻采访权需要从法律上加以特别的明确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创造出和谐稳定的舆论氛围,实现公民应有的政治权利。一、新闻采访权的基本含义及其法律界定为了对新闻采访权实施有效的保护,首先应当明确它的概念和性质,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分析其现状和发展,为制定保护措施打下科学的理论基础。(一)采访权的基本概念采访权,就是记者对具有新闻性的事件有权进行采访,制成作品,交给自己所在的媒体发表。…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孙道临向记者提出"受访收费"要求,再次掀起"受访收费"的大讨论。"受访收费"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笔者认为它在我国产生原因是:1.禁止"受访收费"的法律与制度相对匮乏,形成法律"真空地带"。首先采访权并不是媒介和记者的法授权,不少人承认"受访收费"是对记者采访权的侵害,但法律上找不到反击依据。其次是信息公开制度没有建立,无法界定哪些是对记者无偿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闻采访是大众知情权的根本保证,能够体现居民主人翁地位。但是,就现阶段来看,我国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对记者的采访权进行肯定。但是,记者的新闻采访权一直都被认为是在宪法允许内记者享受的自由权利。因此,积极对新闻采访的知情权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保证居民的知情权以及言论自由权得到展现,还能使居民更好地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  相似文献   

18.
陈明  施宇 《新闻爱好者》2004,(11):26-26
近日,一些新闻被炒得非常的热门。先是9月10日,许多媒体报道了重庆节出现“不明飞行物”。《成都商报》刊发《两具“不明飞行物”金属残骸坠落重庆节》一文,报道说“10月9日7时10分左,一块巨大的物体从天空呼啸而下……”公众舆论监督,是社会权利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认识到,媒体和记者是行使公众知情权和实现社会监督权的特殊机构和群体。当然,采访权不是绝对的。作为具体的权利,不是所有的采访权都必须实现、都可能实现。我们认为,作为媒体,在采访权问题上应该明确三点。第一,采访权是可以受到限制的。例如,出于国家安全需要,法律对记者…  相似文献   

19.
在记者证的管理和使用中,原本为保护采访权、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记者证存在弊病,如无证记者因受亮证制限制采访受阻,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危胁,而持证者却屡获职业外便利。本文通过对四代记者证的管理细则进行文本解读,结合现实、对比中外,结合采访权理论分析在记者证管理使用中所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切实保护采访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传播渠道变得越来越广泛,其中新闻传播是一个主流的传播方式。作为新闻记者来说,是具备对新闻的采访权的。简单来说采访权主要指的是新闻记者以传播信息来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在遵守法律相关法规的情况,进行信息的采集,利用自主的方式来对其采访对象进行调查,最终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知识。在本文当中,针对于记者在采访过程当中所具有的采访依据、采访的限制以及最后采访的保障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推动我国记者采访权在我国法律当中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