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众>周报诞生于1948年7月16日,是一份专为陕甘宁边区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阅读的通俗化、大众化报纸,是延安时期报纸大众化运动的实践验证者.  相似文献   

2.
王兆屹 《青年记者》2010,(14):98-99
《群众》周报诞生于1948年7月16日,是一份专为陕甘宁边区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阅读的通俗化、大众化报纸,是延安时期报纸大众化运动的实践验证者。  相似文献   

3.
上海<立报>的发刊词<我们的宣言>中,清晰地显现着创办者、我国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恪守的"报纸大众化"理念,表达着成舍我先生办报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报纸--上海<立报>与众不同的内在含义与社会背景.成舍我先生刻意追求的"报纸大众化"目标与其"二元化"的价值取向无疑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从1940年到1949年,周文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晋绥边区从事党的文化工作,负责编辑报纸和刊物,创办了<边区群众报>;先后担任<边区群众报>、<抗战日报>(后改名为<晋绥日报>)、<晋绥大众报>的社长以及一些刊物的主要负责人.他办的报刊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  相似文献   

5.
作为抗日时期陕甘宁边区《边区群众报》的继承者,解放战争时期的《群众》周刊,在报纸大众化方面创造了贴近群众的工作传统:关注大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运用群众的语言和传统的民间传播方式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培养基层通讯员,组织群众读报组。  相似文献   

6.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7.
地铁报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免费报纸专指那些定期向社会大众免费发放的,以刊载新闻信息和广告为主的印刷出版物.①地铁报是免费报纸的一种,现在免费报纸发展尚不完备,免费报纸通常被等同于地铁报.目前普遍公认199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推出的<地铁报>是世界上第一份免费报纸,中国的第一份免费报纸是2004年3月16日上海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Ⅰ时代报>,这些免费报纸实际上都是地铁报.  相似文献   

8.
1940年3月25日在延安创刊的边区群众报,解放战争中改为群众日报,1954年改为陕西日报,到现在经历了四十五个春秋。最近,陕西日报欢庆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开展了创刊四十五周年纪念活动。边区群众报是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所属大众读物社主持创办的。当时,大众读物社社长是周文同志,报纸科科长是赵守一同志,边区群众报主编是胡绩伟同志。为了适应农民阅读,  相似文献   

9.
生于小地方、长于小地方的县市报正面临着转折点.加快向都市报转型足迫在眉睫的事. 1995年1月1日, <华西都市报>创刊.一个新报种--都_仃报诞生了,中国报纸掀起了新一轮的"大众化"浪潮.都市报的活力体现了大众化报纸的受欢迎程度,都市报对其它报纸的示范效应显示了大众化浪潮对中国报业的整体冲击力.这股冲击力太强大了,一度出现了横扫千军万马的态势.作为县市报,该如何更好地向都市报转型,走向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呢?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以下简称《边区群部众报》)1940年3月25日创办,由周文主持的大众读物社创办,主要面向陕甘宁边区基层干部和群众.《边区群众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在8年的时间里,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并在办报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其具体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关注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报纸--县市区域报,它直接面对的是老百姓,民生新闻应进入主流传播范畴.近年来,诸暨日报牢固树立"百姓视角、大众情怀"理念,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切入,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上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当美国新闻事业走出黑暗的政党报刊时期,进入现代化,传媒呈现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报刊一改宣传、攻讦的面貌,以大众而不是少数政治、文化精英分子为阅读对象,为适应大众口味大量刊登趣味性社会新闻,关注大众的生存状态,呈现出通俗、活泼的面貌.而在中国近、现代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中国的新闻事业肩负着"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使命也逐步走向大众化,并伴随着语言文字的改革;当代,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的兴起也呈现出这种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3.
如今,科技的发展已经使传播媒介呈现越来越多的样态,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如日中天之际,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又粉墨登场.传播新媒介的不断出现,自然引发人们对原有旧媒介的重新考量.而这其中,报纸这种最传统的大众传播形态如何调适自己的位置,成了一个争论非常激烈的话题.比如2004年5月8日,英国<泰晤士报>、<法国世界报>、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等7个欧洲报业集团的首脑们就聚集在一起,商讨如何遏制年轻读者因阅读手机文字信息而造成报纸发行量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3D报纸来了.今年3月9日,比利时诞生了被称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第一份3D报纸"的<最后一点钟报>.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湖北<十堰晚报>就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随后,<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安徽商报>、<每日商报>、<都市周报>、<扬子晚报>、<城市晚报>、<东方早报>、<芭莎男士>杂志等十多家报刊相继推出了各自的3D"盛宴"--号外、特刊、专刊、彩页或整报.因为国内外5D报纸的争相登场,2010年也被称为"3D报纸元年".  相似文献   

15.
疏通协商对话渠道,把报纸办得更加可读、可信、可亲,这是我们宜兴报今后进行新闻改革的重点。大众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新闻信息传播,不能满足于单向传播,而要注重信息反馈,搞双向传播,既要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又要反映受众的意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上下沟通的作用。过去,我们宜兴报在疏通协商对话的渠道,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信、可亲上作了一些探索。那么今后怎样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呢?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初春,诞生于延安时期的<陕西日报>(原<边区群众报>)在创刊70周年之际,邀请中央和各省级党报负责人、全国著名大学传媒学者以及部分主管部门领导、行业机构负责人与业界代表汇集西安,参加由陕西日报社发起并承办的"新媒介环境下党报传播力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7.
赵李红 《传媒》2007,(6):42-43
在时下这样一个文化快餐盛行的大众传播时代,国内报纸或者网络的读书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传播定位--解决读者的大众与小众的矛盾.内容定位既不能太偏狭、过于阳春白雪,又不能太通俗、过于下里巴人.因此,编辑不断在即时资讯与人文内涵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或者契合点,对书籍的选择既要符合市场热点,又要追求思想性和人文精神.<北京晚报>的读书版也是在不断地改版和微调中找到适合读者阅读的平衡点和契合点的.  相似文献   

18.
1897年上海英商中文报纸<字林沪报>随报赠送的"附张"<消闲报>问世,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副刊诞生了.  相似文献   

19.
段颖惠 《编辑之友》2017,(6):93-96,108
清末报刊在业务上有很大改进,创办刊发及编辑排印的报纸化,稿件编排和栏目内容的多样化,语言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大众化,体现出从书籍到报纸的真正转变.清末报刊业务的改进,不仅奠定了近代报业发展的基础,且方便了读者阅读,推动了报刊向社会大众的传播.清末报刊的发行与销售已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阅报者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部分扩展到社会大众.相较于维新时期,民众对于报纸的态度有很大改变.同时,报刊对新思想、新知识的宣传提倡,很大程度上对清末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段然 《传媒》2018,(2):41-42
自媒体是指大众化、自主化、私人化的传播主体,通过信息化传播手段,向普泛化或特定化的受众传播个性信息的新媒体类型,如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平台都属于自媒体范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多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自媒体渠道接收信息、传播信息.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研究报告对"We Media(自媒体)"做了概念界定,认为自媒体是社会个体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无缝对接后,开始理解大众如何生产与传播自身事实与新闻的一种全新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