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网融合”面临五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10年元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召开,"三网融合"进入了全面启动时期。在2010年3月的CCBN大会上,"三网融合"成为了广电业界高度重视的话题。虽然说"三网融合"对广电网将产生巨大的化学变化,但其化学变化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真正实现"三网融合",必将涉及体制、政策、管理、技术、法规、产业等诸多问题。具体说来,"三网融合"将面临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锴 《声屏世界》2011,(6):69-69
进入2011年以来,针对"三网融合"进展的言论甚嚣尘上,其中不乏对"三网融合"执悲观态度者。他们对"三网融合"的原动力、融合进度和未来作出种种拷问,最终都预言"三网融合"面临夭折的危险。那么,"三网融合"是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大型企业的华北油田,一直致力于信息化的建设。早在2005年初,就基本确定了"三网融合"的总体发展思路,并于2008年正式确定了"三网融合"发展目标。本文从华北油田通信的实际入手,分析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矿区生活中的信息化需求,通过"三网融合"的创新与实践,确定"传统网络---下一代网络---三网合一---三网融合"这一基本发展思路,加快向"三网融合"的演进步伐,为国内"三网融合"的发展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后,各界有关"三网融合"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但这些讨论大多脱离了全球视野,也没有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如何立足全球视野研究中国的"三网融合"?如何将"三网融合"与国家"十二五"规划联系起来?这是本文着重讨论的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普传播存在着媒介歧视、效率低、边缘化等诸多问题,"三网"融合为构建跨媒体科普传播模式提供了可能。本文以三网融合及其对科普传播的影响和科普传播现状为背景,从体系结构、组织形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浅析了科普传播在"三网融合"时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三网融合是个"大融合"的概念,它不仅是传播网络的融合(相互兼容与渗透),而且还包含技术平台的融合(跨平台的运行)、终端屏幕的融合(一个屏幕览天下)以及业务和服务的融合(内容资源和服务的共享)。说到底,三网融合只是个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广大民众提供丰富多彩、便捷价廉、更具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因此,在实施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同步地加强内容资源的建设,否则,就有可能发生像有些人所担心的那样"高速公路修好了,就怕没有车跑"。内容建设是个大题目,这里仅就报业的内容建设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从网络信息安全角度看三网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网融合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就是指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张网络的混融合一。这种认识不能说错误,但却只道出了三网融合的终极物理意义,却极大地忽略了三网融合所涵盖的更为深广的国家战略意味及其背后所表露出的信息安全与发展战略转型需要。退一步来讲,即便是在只指称电信、广电与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本指意义上,媒体和公众的现有的理解也是极为模糊且莫衷一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众多讨论者和分析者所热衷的"三网融合"探讨,实际上也都陷入到了话语失准的喧嚣与纷攘之中,而无法洞悉"三网融合"背后所体现出的国家战略用意及更深远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向。  相似文献   

8.
2010年开年之际,国务院发布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一石激起千层浪,近两年来围绕三网融合问题,全社会都在热议。尤其是在试点工作推行一年之后,业界传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有人指出三网融合是个伪命题,认为受制于政策和内容管制等因素,在中国三网融合很难推进。但我们从产业发展的形势和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看,三网融合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融合"  相似文献   

9.
郝飞婷 《新闻世界》2011,(5):106-107
"三网融合"从提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被广泛的关注着。本文分三个部分,着重探讨了三网融合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视频播放这一块的竞争态势与发展方向,并对未来的传播模式做出了简单的猜想。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承办的"201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EXPO COMM CHINA 2010)将于10月11至15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览会以"创新引领发展、融合成就未来"为主题,展示内容涵盖信息通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等诸多领域,三网融合,3G应用演示及体验、4G前瞻性技术开拓、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绿色通信、新媒体等将成为本届展览会的展示亮点。展览会同期还举办了"ICT中国2010高层论坛"、"3G应用与开发商大会"、"新媒体论坛"、专题研讨会、技术交流会以及"主题语有奖征集"、"P&T手机摄影大赛"、"手机博物馆主题展暨手机评选"等活动。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信业务、广播电视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正在推进融合。在本届展览会上,众多企业都展示了自己的"三网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从产品创新到业务应用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1,(1):32-33
尹鸿:总体上讲"三网融合"进程必将丰富内容的传播渠道、扩大传播市场。过去中国的影视市场基本是单一市场单一渠道,"三网融合"实现了终端的多样性,过去一次性线性传播,现在可能变成在多终端上,可以重复地,  相似文献   

12.
刘浩翀 《视听界》2010,(6):36-38
在当前的媒体竞争环境下,对传统广播的描述,出现字眼最多的是"压力不容乐观"、"生存环境恶劣"、"弱势媒体"等用词。在目前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还有一种声音是希望借助三网融合,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生机。"广播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满足和停留在传统广播业务之上,广播今后的工作重心将转向新媒体。"另外,有些专家还做出这样的判断,"融合时代"将是"广播听众时代的终结",而且广播转型的业务领袖将是视频。  相似文献   

13.
引言 "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三网融合后能为用户集中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服务. 智慧家庭又可称为智慧家庭服务系统,是在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和三网融合的时代大潮推动下,综合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微处理器技术,配合感知技术,利用传感设备进行实时信息采集、交互和管理,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集成为一体的高效、安全、环保、便捷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的相继出台,IPTV也从"偷偷摸摸"变得"光明正大"起来,IPTV不再是一家专掌,庞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分食者,被列入参与三网融合试点的运营商之一中国联通也已经开始拓展自己的IPTV业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11,(1):69-69
"三网融合"不断推进和深化着媒介融合的进程,不同终端相互之间的深度融合与互动正在形成。以Google Tv为例,该平台是由谷歌公司在2010年5月推出,旨在将网络与电视深度融合,把互联网内容全面引入电视设备,是一套完全开放的互联网电视平台。Stua rtSpiteri先生是谷歌日本和亚太地区广告平台业务的负责人,这个平台由Double Click、富媒体及其他平台业务组成,专注于互联网广告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三网融合"是当下广播电视界的热门话题。三网融合后,将给中国广播的生存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呢?首先是内容的融合,改变了广播的生存状态。三网融合后,各种形态的内容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运营,内容提供商与内容集成商在这一平台上共生,公共传播进入一个全媒体化的时代,传媒生态将会有一个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信息福州11月9日电今年6月,福建厦门被列入国家"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由于市场、规模小、通信技术发达,厦门市"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优势明显,进展顺利。相关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试点有关各方仍存在利益冲突,试点工作持续推进仍有待于打破行业垄断,建立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单传洪 《新闻世界》2011,(7):100-101
本文归纳分析了目前"报网融合"的三大难点,分析了报纸的新闻属性和网站带有的信息属性的差异,透视了"报网融合"难点的深层次原因,从认识"报网融合"的必然趋势以及报、网运作差异性的角度,提出了"报办网站不宜停留在报纸电子版的角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当前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给人们的生活各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三网融合后,过去有线电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基于此,本文对三网融合环境中有线电视技术应用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分析法等,从三网融合的内涵入手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三网融合过程中有线电视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自身的观念与认识,详细阐述网融合环境中有线电视技术的应用,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对我国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深圳、绵阳以及湖南长株潭等12个地区(城市)作为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这意味着三网融合这列信息时代的"动车"终于开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