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红网,中国地方新闻网站第一品牌,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新闻网站和综合网站,国内重点新闻网站中唯一一个率先并连续6年实现赢利的新闻网站。红网在全国率先创办网络评论栏目《红辣椒评论》,成为全国最大的原创评论基地;《百姓呼声》栏目成为全国最成功的网络维权平台;红网创办的《湖南手机报》,用户有望突破100万;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引导性的新技术项目,也有望化蛹成蝶,破茧而出。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点。  相似文献   

3.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  相似文献   

4.
已创刊25年的《银川晚报》用民生视角解读中心工作,以百姓语言传达政府关爱。反映民众呼声、服务百姓生活。它以贴近大众的政经报道影响社会,以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闻温暖社会,以观点鲜明的时事新闻引导社会,以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的主要特征是民众视角、平民风格、关注底层民众;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关注民生状态;双向互动交流、党政工作的重点、社会的热点、百姓的呼声、媒体的责任,尽在其中。民生新闻的看点不仅仅只是社会上的一些奇闻异事,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反映民生疾苦;如何在适当的时候将老百姓的想法及时地反映给各级政府部门;要及时协助政府部门平息百姓的各种情绪,以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警惕民生新闻的"唯民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们的新闻媒体更多地关注于“国计”,而“民生”作为媒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显得有些欠缺。民生新闻的勃兴,正是在中央亲民、为民之风日盛、我国新闻业转向以受众为主体以及新闻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的。它以一种新的新闻视角和价值取向,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呼声,反映民声、民意、民情,真正体现亲民、爱民、服务于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民声》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4):F0004-F0004
《民声》节目是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与省政府纠风办联合推出的一档新闻热线类节目,《民声》节目于2006年1月1日推出,在辽宁电台新闻台早间黄金时段推出(每天7:30-8:00AM1089,FM88.8),节目内容包括行风热线,政府百姓面对面,有话大家说,聚焦民生,嘉宾访谈,热线答疑,民生反馈等。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无论原有的主流媒体电视、报纸、电台,还是新兴网络媒体,都在用民生新闻争取占有最大的受众市场,而民主、公开的话语环境,催生了民生新闻节目。显而易见,民生新闻应民众话语需求而生,理当为民众生活服务。如果说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起到的是上情下达的作用,那么,民生新闻则更加突出下情上达,反映民声民意,更好地实现上下对接与沟通,利于民生  相似文献   

9.
《声屏世界》2016,(1):126-126
《新闻360》——播出时间:每晚18:30—19:45 节目介绍: 《新闻360》是一档全媒体交互式民生新闻栏目。以"头条、现场、焦点、身边"不同版块,关注百姓喜怒哀乐。其中子版块《帮忙巴士》以"帮忙"为主线,以"巴士"为载体,以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市县电视台的"帮忙大联盟"为资源依托,以帮忙热线为选题,以新媒体为推广渠道,力争做到"你有投诉,我们来解决;你有困难,我们来帮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各种新闻媒体和受众的关注。从省级到地方电视台纷纷开办民生新闻栏目,如辽宁电视台的《说天下》、《新北方》以及营口电视台的《视点》、《政风行风热线》都是比较典型的范例。民生新闻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百姓,符合传媒的平民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丁理 《新闻采编》2007,(5):32-33
随着《南京零距离》“零距离”贴近民众的“民生新闻”的成功运作,全国范围内随即引发了“民生新闻”热,各大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节目。由此,运城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第一时间》栏目也应运而生。像其它台的民生节目一样,这是一档站在百姓立场、以平民视角来关注百姓生计的本土化的民生新闻节目,内容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日常的七零八碎、家长里短等。节目中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让他们自己在镜头前述说,增强其话语权,并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出媒体对百姓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三贴近”的新闻从业理念。  相似文献   

12.
网络问政一直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各地政府网站,一条是各地新闻网站搭建平台。新闻网站凭借着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传播力以及巨大的网络流量,搭建的问政平台不但早于而且取得的效果总体上要高于政府网站,在城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新闻网站在网络问政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红网"百姓呼声"、大河网"焦点民声"、奥一网"网络问政"、宁波网"对话"等一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网络问政栏目,2017年红网"问政湖南"再次问鼎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标志着网络问政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本文是地方新闻网站网络问政历程及发展的回顾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10,(10):6-6
据京华时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杂志《民生周刊》在北京举行了创刊首发仪式。作为一份专注民生问题的平面媒体,《民生周刊》杂志秉持“百姓声音、权威解读、民生视角、时代高度”的办刊理念。以坚持正确导向,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社情民意。促进和谐民生为办刊宗旨。对民生领域民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党政关切的重点进行集中报道。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是以一种新的新闻视角和价值取向,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呼声,反映民声、民意、民情,真正体现亲民、爱民、服务于民的宗旨。同时,它也契合了市场化条件下媒体对受众“眼球经济”的消费定位。但是,由于一些媒体过于热衷于打民生牌,致使其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许多弊端。例如“唯民众化”的价值取向以及“庸俗化、市井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发轫于报纸、滥觞于近年来的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如今正呈现“蓬勃”之势,《民生热线》、《今日一线》、《民生大参考》、《行风热线》、《民生关注》之类的民生新闻栏目可谓层出不穷!各媒体纷纷追求“民生新闻”、群众百姓谈沦关注“民生新闻”、领导赞赏鼓励“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一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清新之风、上升之势,迅速占住一些媒体的新闻视角,吸引民众眼球与耳膜,说其正成为一股“民生新闻热”不算为过!  相似文献   

16.
黄毅 《新闻实践》2011,(6):52-53
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生活细节和现实困惑,替百姓说话,为百姓办事,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但电视民生新闻的弊端也日渐显现,有人总结出电视民生新闻的"四个鸡":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犬不宁、一地鸡毛。如何在坚守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兴利除弊,是电视民生新闻面临转型升级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就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南京电视台的《直播南京》、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郑州电视台的《直播郑州》、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吉林电视台的《守望都市》等等。这些民生新闻栏目创办之初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澎}纷刷新各地收视率的最高纪录。但随着新闻从业者不断实践发现,民生新闻只是在新闻发展特定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刘力 《新闻前哨》2012,(9):64-65
2002年江苏南京的《南京零距离》播出后,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走过10个年头,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琐碎化,让观众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于是,作为电视民生新闻一种创新和延续,帮忙类节目应运而生,如《范大姐帮忙》、《小溪办事》、《帮女郎》、《帮女郎帮你忙》等等,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为百姓办实事,贴近生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崭新的新闻形式,目前对它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南京零距离》的创始人景志刚说,民生新闻,简单地说就是反映民众生活的新闻,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白小易说,所谓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  相似文献   

20.
以关怀民生为主要内涵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当代中国的整体政治理念,更体现出浓厚的“以人为本”的色彩,民生新闻应时而生,但随着民生新闻的繁荣,许多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其中,新闻的社会责任,被遮掩在了民生新闻过度琐碎的内容之中。如何使民生新闻走出低俗,担负起沟通民情、反映民声、为百姓牵线搭桥,排忧解难任务,承担起民生新闻的社会责任,这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