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阅读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新闻稿选题不错,但因不得要领,写得四平八稳,而使作品流于一般,可读性大打折扣。新闻写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探索新闻特有的写作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众多新闻精品入手,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和对比性分析、研究后,发现它们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新闻写作,对于打造新闻精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笔者将这些规律简要地概括为“三入三出”,即:巧入新出、深入浅出、丰入约出。巧入新出所谓“巧入新出”,是指巧取写作角度而使新闻稿出新意。新闻内容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姜婷婷 《今传媒》2016,(11):132-133
1978年到1987年,梁衡任《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当时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教育事业亮点不多,并不是《光明日报》的主要供稿基地,但是梁衡在山西的这九年间却硕果累累,他发出的稿件往往能占据头条等重要地位,还获得不少奖项,成为令人耳熟能详的新时期中国新闻名篇范文,使得新闻这种"易碎品"也能有一定的"持久度".这得益于他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主动记录历史,为无名者立名和以文学入新闻.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写作论著中,对于如何写新闻,一般是按采写程序划分阶段,从采访调查、选择题材、确定角度、提炼主题,再到撰稿和修改,分别论述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掌握的方法。就新闻文体写作教学而言,新闻写作的程序规则确实如此。但是,如果将新闻写作与一般文章写作的特点和规律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从采访到写成新闻,尚有一个  相似文献   

4.
论"用事实说话"--与陈力丹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有同志向我推荐了几篇文章,这些文章一致否定“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却又对新闻写作有无规律不置一词,这样,他们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新闻写作学,从而也否定了新闻学。这事是由尹连根博士引起的。前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去年,《新闻界》刊载了  相似文献   

5.
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特点在于诉诸于听觉.本文从广播"听"的规律、"听"的特性出发,分别对广播新闻写作的"短小精悍"、"形式活泼"、"行文顺畅"等若干方面提出思索,强调广播新闻写作必须注重"听"的艺术,让受众充分感受广播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广播的宣传任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新闻在于发现,只有发现新闻才能写作新闻,发表新闻。发现和写作都很重要,但比较起来发现更重要,发现是  相似文献   

7.
刘保全 《新闻界》2000,(2):9-11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 :“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 ,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 ,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 ,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手法 ,不断写作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段精辟的论述 ,对于新闻写作出精品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言道 :“鱼吃跳 ,猪吃叫” ;“宁吃鲜桃一口 ,不吃烂杏一筐”。新闻本姓新 ,求新是新闻写作的规律决定的 ,求新是新闻的主要特征和写作新闻的第一要求 ,是新闻生命力所在 ,也是时代的需要和受众的呼唤。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在《新闻要抓新和实》一文中说 :…  相似文献   

8.
“人物语言”是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写作的表达效果。笔者在日常阅报和写作教学中搜集到一些“误例”,并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闻是最大的本领。“撞到记者枪口上”是一种发现,“脚板底下出新闻”,“思考也能出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逄金一 《青年记者》2008,(11):35-36
新闻写作不重视细节的作用,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是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不同点所在,也是新闻写作的特殊性所在.但是,若说新闻写作在本质上是排斥细节作用的,却又找不到理论上的依据.笔者浅陋,所看过的几本新闻专著,讲写作,大都是强调简洁又简洁,崇尚凝练又凝练,对细节的作用强调不够.  相似文献   

11.
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新闻理论充分。发展的今天,有关导语的写作仍然是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导语的写作中,应特别强调细节的作用。如果把握好细节,将会大大提高导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在我国得以普及开始,传统媒体用户的新闻消费习惯、新闻阅读习惯等就在逐渐发生改变.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及各个行业,并且已经形成"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在此背景下,媒体新闻写作就需要及时跟上社会发展形势,进行积极变革,并且做好创新发展.在新闻写作中,区域经济类新闻写作是媒体用户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笔者将在本文探讨区域经济类型的新闻写作报道如何与"互联网+"时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公安消防工作中,消防宣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要使消防宣传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应该在很多方面下工夫,尤其是消防新闻写作中的语言。笔者认为,消防新闻写  相似文献   

14.
王刚 《新闻前哨》2004,(4):31-32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写作创新能力,这是每个记者探索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按新闻写作载体的主要要素:新闻材料、新闻主题、新闻结构、新闻语言进行长期反复的单项训练以及综合训练,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客观事实是零星存在的,需要记者动脑筋将它们“串”起来。笔者认为在新闻写作中,思考的作用至关重要。新闻写作的过程离不开思考,从发现新闻、选择角度到写作新闻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不断思考,离开思考,新闻就如无水之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周旋 《采.写.编》2021,(7):147-148
新闻写作,也称新闻稿写作,是职业院校宣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新闻事件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社会了解职业院校的重要窗口.新闻稿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运用新闻语言进行新闻体的创作.笔者结合职业院校实际宣传工作经验,分析职业院校新闻写作的语言特点,从巧拟标题、写好导语、遣词用句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新闻写作在语言方面的运用技巧,以期提高职业院校新闻稿的质量,从而提高学校新闻宣传的对外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巧入新出指巧取写作角度而使新闻稿出新意。审视的角度不同,见解就不同,新闻内容就各异,其价值也就迥然有别。角度决定着新闻能否出新,制约着新闻的价值与成败。报道的出新同样取决于作者择取角度的独到,显示出作者在选择角度上能否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如何才能写作出精彩的新闻评论?笔者结合吉林省《松原日报》发表的部分新闻评论稿件以及中央电视台的一篇评论,谈谈自己在学习新闻评论写作中对选题和立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新闻写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重威 《记者摇篮》2005,(11):52-53
作为比较新闻学的一个分支——中西新闻写作比较,其宗旨是比较中西新闻的写作现象,发现其写作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不同的原因,研究其不同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效果,找出其互相区别的写作规律。根据这一既定原则.我们可以具体的比较中西新闻写作的异同。从宏观角度看,中西新闻写作异中存同,且异远远大于同。“同”主要体现在中西方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及时。而“异”在中西新闻写作中则随处可见。下面我就从新闻文体、新闻所用的表达方法。对新闻时效性认识和新闻职能几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在高校教授新闻采写课程的青年教师,笔者苦于因为脱离新闻实践,所以鲜有机会参与当今新闻业界的实际运作情况,相应对新闻业界缺乏敏锐感知力。笔者时常有种恐慌,生怕自己在教授新闻业务的课堂上误人子弟,于是采用过许多补救办法:要求自己随时关注当今新闻界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时常与业界人士往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将在新闻第一线工作过的业界精英请到课堂上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将评报机制引入课堂,要求学生们定期评报,养成新闻阅评和信息收集再加工的能力。这些弥补措施在教学过程中都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笔者始终认为,这些办法取代不了一本好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笔者采用过全国名校不下六七种此类教材,它们各有长处与益处,但笔者总感到缺些什么。为此,笔者曾苦闷过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状况在2005年暑假得以改变。笔者当时正在准备下学期的新闻写作教案,偶尔在书店发现了高钢先生著的《新闻写作精要》,翻阅几页后当即买了下来。如今两个学期已经过去,这本书的许多内容笔者都已经在课堂上辅以其他材料讲过,从课堂上学生们专注的神情我看出他们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