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女童教育是发展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女童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教育发展缓慢,仍然是制约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一大因素。本文尝试对近十年来我国女童教育研究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希望有助于我们了解女童教育研究现状,提高我国女童教育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广西UNDP/401项目女童教育模式的研究过程,分析这一模式的基本特色,探讨在世界各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应确立新的研究重点和目标取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详细介绍广西UNDP/401项目女童教育模式的研究过程,分析这一模式的基本特色,探讨在世界各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应确立新的研究重点和目标取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研究是有关性别公平教育和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对维族女生进行了访谈研究,旨在了解她们自身教育的主体经验、理想追求和性别观.通过对女童话语的解读,展现了维族女童教育的发展与问题,揭示了西方已有性别研究的局限性,表达了女童教育的本体价值,反映了女童自身积极平等的性别观,提出了女生的学业成功和在校成功对于教育平等与公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女童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和人权问题,女童教育是我国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童教育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展开了多领域和多视野的研究工作。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1994年至2005年12年间发表在国内主要学术期刊的女童教育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以女童教育为个案,以期了解我国女童教育研究的发展轨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教育研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6.
丁阳玥 《云南教育》2010,(17):44-46
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云南省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女童教育。经过努力,景颇族女童教育像其他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一样获得了发展,但其有效性和特殊性则值得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4年3月19日报道,近日在迪拜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教育与技能论坛上,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呼吁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组织加大对女童教育的投入,提高女童教育质量和规模。她表示,如果不在世界范围内、不靠各个社会阶层协调一致地推动女童教育,将导致一整代女性的落后。  相似文献   

8.
1985年,亚太地区六个成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主持拟定了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APEID)有关女童教育的方案,集中研究了有关女童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促进女童教育的措施和方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办事处(UNESCO,ROEAP)的要求倡导下。各国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了该项目的协作研究。本文拟对六国女童初等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女童教育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以及改善女童教育现状的政策、计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能对我国女童教育的发  相似文献   

9.
女童教育的现状众所周知 ,女童教育问题严重的地方往往都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测 ,1995年全球约有8500万学龄女童无法就学 ,其中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 ,占到世界学龄女童总数的24 5 % ;而校外男儿童则为6000万 ,占16 4 % ,与此相一致 ,在世界成年人文盲人数中 ,妇女占了2/3 ,为5 65亿 ,这些妇女文盲大部分又居住在发展中国家。就广西的情况而言 ,女童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贫困的大石山区 ,据统计 ,1998—1999学年度我区女童辍学率高于4 %的15个县中 ,有12个是中…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女童教育策略及中国民族地区实施简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女童教育策略及中国民族地区实施简况黄明光妇女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在亚洲、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女童的教育又是妇女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各国有一亿以上的儿童得不到应有的文化教育,其中2/3是女童。泰国山地区域的山...  相似文献   

11.
女童教育是人口、妇女,民族、宗教、贫困等社会问题在教育上的综合反映。女童的入学及在读巩固率、毕业率是女童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当前女童教育问题的焦点是流失与巩固之间的矛盾。笔者以酒泉移民区女童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移民区女童教育现状尤其是辍学情况的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旨在尝试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能为移民区女童享受公平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莉 《平原大学学报》2008,25(2):112-115
女童教育是我国西部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本文主要对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西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重大活动项目和科研项目进行了回顾,对从1994年到2007年间发表在国内主要学术期刊的西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并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正进入一个新时期,教育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公平现象,而教育的不公平又加剧着社会的不公平,从而使少数民族教育的有效性和特殊性难以体现出来。目前,对教育公平问题及对女童教育的研究虽然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但对景颇族女童教育的研究却甚为缺乏。可贵的是,云南师大附中的3位在校高中生在指导教师秦君怡的带领下,于2006年2月初对德宏州潞西市西山乡邦角村景颇族女童教育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得了关于景颇族女童教育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在对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或解决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女童教育历来是实施义务教育难以逾越而又必须逾越的老大难问题。女童教育是人权问题、人口问题、妇女问题、贫困问题在教育上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在中国更是如此。中国西南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解决女童就学难,是在本世纪能否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关键所在。为较好地解决我省学龄儿童受教育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对我省女童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拉祜族女童的教育选择》基于"拉祜女童项目",通过对拉祜族、拉祜族教育的宏观民族志撰写与拉祜族女童小学初中阶段教育的微观民族志撰写,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拉祜族女童教育的广阔的社会文化图景,呈现了拉祜族女童教育过程中的教育选择与教育分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阐释与反思。其学术特色与主要贡献:一是提供了教育人类学实验与跟踪研究的一项典型案例;二是精湛的民族志撰写与深刻研究反思的巧妙结合;三是对学校文化再生产与教育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本土化阐释和思考;四是扎根本土创新性地提出了"性别资本"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发展女童教育是民族地区普及教育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童入学难、巩固难及如何提高女童教育质量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目前有近一亿以上儿童未接受基础教育,其中2/3是女童。1993年时我国已超过90%人口覆盖地区普及了初等教育,但在未入学的260万儿童中女童占664%,这些女童绝大多数集中在贫困地区,尤其是西南、西北连片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我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甚为严重。近十年来虽有大的改变,但女童入学难、巩固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据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全球2/3的成年人文盲是女性,我国亦如此。尤其是在我省边远贫…  相似文献   

17.
她们为什么不上学了?-河北某县女童辍学问题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期以来 ,人们发现入学率的提高不一定就能够自然保证农村中青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辍学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女童辍学问题 ,我们在河北省某县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该研究发现 ,辍学虽然不是女童的特有现象 ,但是女童辍学和女童辍学早则往往处于被忽略状态。女童辍学的原因包括 :厌学、教学质量差、离学校距离远、贫困和学校对女童教育关注程度低等综合因素。解决农村的辍学问题需要从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L乡的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发现,彝族家长的女童教育观是教育观和女性观的结合,具有实用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等双重特征。女性观和教育观的多元差异以及二者的交织融合,构成了家长女童教育观的复杂性。同时,家长的女童教育观及其对女童教育实践的影响,既受制于村寨环境,又有个体性特征,呈现为动态的发展和变迁。本研究最后建构了立足于村寨现实环境的家长女童教育观解释模型,以期对本研究中的女童教育观提出本土化的理解框架。  相似文献   

19.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网站2011年3月8日报道,在全世界庆祝第100个国际妇女节之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世界关注全球5.15亿女童的受教育状况。儿童基金会强调,女童获得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有助于国家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儿童基金会为此呼吁尚未实现普及义务中学教育的国家尽快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女童教育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社会对女童教育问题的关注是社会民主化、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文从社会发展(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性的)模式对女童教育的影响这一视角出发,借鉴社会性别理论尤其是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成果,对我国目前女童教育中有关人的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人的社会性别形成与教育、社会性别公平化教育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