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情感、意志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中重视并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效果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兴趣 ,若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必然产生心理疲劳、厌学、不学。因此 ,必须注意培养兴趣 ,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学习的最佳学习心理状态。一、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 ,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质疑、思辨 ,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由此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
说到语文基本能力,有人说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状是“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成。”虽有夸大的成分,却并不言过其实。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语言能力有待提高,这是事实。但是,只要引导得当,我们的学生依然能把课程学得有声有色。近些年,笔者在课堂上做过一些粗浅的尝试,现通过写文章的机会作一回顾,以向广大同仁请教。1.“这样上课真有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培养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欢腾地流动的时候 ,知识才成为信息 ,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部分。”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愉快情境 ,挖掘愉快因素 ,激发学生兴趣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注意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学认为 :“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 ,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的高低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教学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使学生认识迄今为止还不知道的东西 ,只有那些新奇的 ,对生活实践有重大意义的知识 ,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探究的愿望 ,展…  相似文献   

4.
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和情感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喜爱、认同、渴望接近或得到等等。人不可能对自己没有感情的东西发生兴趣,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情感的调动来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进而创设一种“乐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桌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兴趣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挖掘教材,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思维,优化课堂练习,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诱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善于营造质疑问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之一,所谓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或显示一定的事物,使他们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或探明面前的问题或事物,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那么,如何在小学自然实验课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呢?近年来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梧州市第五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初中,受地域、家庭和思想意识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副科”生物学的“厌学”“弃学”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近年来,教师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上尝试以“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为抓手,从研究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背景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收获,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随着研究的深入,“以情境激趣,在体验中提高”的尝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帮助城乡结合部初中的生物学课堂走出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实际就是“设疑—析疑—解疑”的过程。在课堂上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 ,在各种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是问题环境。在教学中 ,合理地“设疑”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 (任务 )环境 ,使学生在原来知识水平与新教学任务的矛盾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引起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探求、向往。问题教学与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作 为教学的主导 ,教师要组织好教学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让学生想学、乐学 ,使他们时刻作为课堂的主人公去参与教学 ,发挥主体特长 ,达到优质高效完成教学的目的。在这其中 ,我认为创设合理的情境 ,将大大促进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老师在课初要精心设计导语 ,使学生随着导语所创设的情境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并使文章对学生产生大的诱惑力 ,如我在教学《与妻书》一文时 ,将孙中山先生在《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中的“草木…  相似文献   

12.
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世纪的一个战略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造思维能力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一、激发认识兴趣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多形式、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学习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由“苦学”变成主动的“乐学”。物理教学中可利用实验、提问、情感…  相似文献   

13.
学具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巴班斯基认为“创设必要的教学物质基础 ,显然是有效地和高质量地发挥教学教育过程作用的条件。”特别是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使用学具 ,充分挖掘学具功效 ,不仅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 ,有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而且激发学生思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自然课堂教学中 ,学具显得尤为重要。1 学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它有着激励追求 ,热心参与 ,努力学习的心理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设疑就是创设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的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设疑贵在“巧”,“疑”设在学生不以为疑的地方,就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激起自主思考和积极探究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设疑一般设在教学的开头,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结尾,教学的衔接之处,以及较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一、教学之初设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如果教学能从提问、设疑开始.那么,学生渴望解决问题的愿望就越强,思维也就越活跃,学习的自觉性也就越高。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媒体教育手段的日益普及 ,多媒体技术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出较强的优越性。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1 运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小学生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兴趣难以持久。在教学中 ,我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 ,创设出声情并茂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 ,首先 ,从学生喜爱的动画引入新课 :一只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 ,一条…  相似文献   

16.
设置“悬念”是文艺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对故事情节发展的设疑,牢牢抓住观者要看个究竟的心理,以期激发观众继续看下去的兴趣。 这一方法借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不仅变教师被动地注入式教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能够创设一种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求知识。同时利于开拓学生思路,促使初中生的思维特点由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化;兴趣由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 设置“悬念”的原则,首先要切合教学目的,有的放矢,不能离开教学内容而大加发挥,以免离题太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出发,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形式,巧妙地熔于课堂教学程序中。同时要充分提高“悬念”的启发性、程序性和趣味性,成为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
无问不成课,几乎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能提出“少而精”———既能统率全文,又能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那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设置呢?首先,关注文本,抓住文章要点设置问题。要根据文章要点设置问题,文章标题是其中一个必须关注的因素,因为,有很多文章,标题就是解读这篇文章的钥匙。抓住了这个关键要素,再设置一个明确、简洁的问题,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故都的秋》,笔者就是紧扣“故都”一词设置问题。“故都”就是北平即现在的首都北京,作者为何不用明确表明地域的“北平之秋”而用“故都的秋”为题?教师由设问到引导学生研讨,使学生很快领会了作者所描绘的北平秋色中所暗含的文化底蕴,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真情以及不时的流露出的忧郁、孤独的心境。另外,不单是标题,在文本的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设疑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其次,创设情景,让学生展示自我。高中这一学段的学生,其个体意识、自我意识的生成、自我形象的塑造正是他们的共性。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创设足够的空间来展示自我能力,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创设好问题就尤其重要,当学生意识到回答这一问题,有可能把自我形象塑造起来时,注意力将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唤起学生注意力的最好的老师。而创设教学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化领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比较枯燥的一门学科,要想让小学生学好数学,以下方式很有效: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满足学生的自尊和成功的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变抽象的数字为形象的事物,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李晗 《阅读》2024,(31):21-23
“互联网+”为传统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契机:以预习微课为抓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情境创设为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多样活动为保障,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以拓展创新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课后任务为延伸,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