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力是构筑新的设想、创造新的价值的一种能力,任何一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创造性潜能,幼儿期正处在创造力萌发时期,创造性的教育才可影响孩子创造思维的发展,过多的机械训练和呆板的教育是创造性发展的拦路石。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浅谈了一下个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成为班集体中"小主人"、"管理者",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里最充分的展示并发现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3.
玩是孩子快乐的源泉,爱玩耍、简简单单的快乐,那就是孩子的世界。让孩子全身心投入"玩"的活动,对孩子的各方面都很重要。游戏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而游戏恰巧就是培养孩子求知欲与创造力很合适的一种手段,它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想象力、创造  相似文献   

4.
晏红 《现代家教》2000,(10):16-17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创造力,每个正常的孩子也都有创造潜力,但是,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得到适当的环境影响和成人的指导、引导、诱发及培养,才能发展成智力。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抓起。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高中阶段正是他们世界观、性格、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6.
史敏红 《成才之路》2011,(30):82-83
对万物都充满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中,孩子的这种天性往往表现为对探究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而且越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越强。面对我国的科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相对落后,我们陷入了沉思:是中国的孩子缺乏创造的天赋,还是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成功告诉我们:中国的孩子不但有而且有着很高的创造天赋,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又是如何丧失的呢?  相似文献   

7.
(二)创造力的鉴别 创造力的鉴别主要通过创造力测验来完成.创造力测验主要是测查人的"发散思维"能力.鉴别超常儿童之所以把创造力作为一项主要内容,是因为创造力也是超常儿童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深层心理结构,理解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非常重要。创造力是一个多元构念,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创造力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创造力的4P模型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整合了创造力的不同方面,包括创造性产品和表现(product)、创造性成果产生的过程(process)、创造者的个体特征或人格(person)和创造力产生所需要的环境(places or press from pressures)。以4P模型为框架,本文从四个方面综述了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首先,文化会影响创造性产品的评估标准及表现领域;其次,文化既会影响创造性个体特征或人格的内隐认识,还会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创造性人格。第三,文化对创造力产生的认知途径以及创造力形成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影响。第四,文化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会通过时代精神、意识形态、家庭教育等因素建构一种支持或抑制创造性发挥的外部环境。未来研究可以分别从这四个方面丰富和完善文化与创造力关系的实证研究,深入理解影响创造力的跨文化一致性因素与差异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培养孩子的学习艺术的兴趣,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思维敏捷力、想象力,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艺术兴趣或发现天赋。虽然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很明显,但是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应该对孩子进行艺术潜力的挖掘。一、沉浸式艺术启蒙活动的内涵和价值沉浸式艺术启蒙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手段,让孩子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孩子的审美  相似文献   

10.
答:尽管不少天赋较高且作画大胆的孩子,往往会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成人意想不到的创作,但是期望归期望,家长也不能过分地要求他们每次作画都能成功,即使是那些只要参赛都有机会拿奖的孩子,也都可能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些孩子喜欢多画几种画,也喜欢尝试别的画法,做家长的往往因此担心,要求孩子“你要画好”,给孩子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一、发掘天赋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伊蕾娜·居里和艾芙·居里。居里夫人的家教观是:发掘女儿的某种天赋领域的创造力,而不是死记硬背只会考100分的死知识。天赋是人的一种先天具有、无师自通的素质。在母体中八个月的胎儿,对宇宙万物中的声、光、图案、色彩、景物等已有着某种天然的交融感应。毕加  相似文献   

12.
王慧红 《考试周刊》2009,(31):232-233
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个幼儿都有这种能力。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在孩子原先和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那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个年龄阶段实施创新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何在?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3.
新观点     
孩子们天生具有创造力,家长应该做的是充分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孩子的创造力从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被激发出来或是被扼杀,其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必担心为此受到惩罚。父母不要过早地为孩子下结论,应谊让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建立自信。允许孩子表达好奇心和提问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富有创造力的表达方式与孩子的自信和自我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不敢另辟蹊径,完全遵照家长指示办事的孩子是很难创造性地表达其内心世界的。当孩子用一些"放肆或冒险"的行为来发挥创造力时,家长应该给孩子施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量体裁衣     
任娜 《家长》2008,(4):19-20
每一个孩子都有某一方面的天赋!家长应该去发现孩子的天赋!(量体裁衣’,进行培养。这样,孩子才能在自己喜欢的"舞台"上手持彩练当空舞。  相似文献   

15.
学前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创造力不是一种知识,不能学习和直接传授,它是人类特殊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因此,创造教育应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进行,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教育发展纲要发布后的今天,  相似文献   

16.
花利琴 《教师》2013,(25):119-119
幼儿教育期是想象活跃的高峰期,而学前教育则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需求,都潜存着极大的创造性,幼儿的创造性能使孩子得到巨大的个人满足,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郭杰  宋鹏程 《学前教育》2014,(10):44-45
创新思维的核心就是能打破固有的模式和认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可以说是幼儿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样说可能有的人会产生疑惑,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从出生开始都在不断地探索“创新”,包括玩具的玩法、工具的使用、对待很多事情的看法等等,都能体现出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会把小汽车倒过来,说这是一个小房子,而轮子则变成了风车或者发动机,这部是孩子创新意识的一种表现。我们成人要做的,就是要保护、并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这也是“逻辑狗”思维课程所依循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金蒙 《父母必读》2008,(9):100-107
最荒唐的玩法,有时也是最具创造力的。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妈妈,往往不在乎家里被孩子弄得乱七八糟的!这里,教你制定"捣乱"游戏计划,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的IQ和EQ都得到均衡发展。3个最受孩子欢迎的"捣乱"游戏:模特宝宝/刘贞延一些在成人看来是捣乱、破坏性的活动,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玩过"捣乱"游戏。看看,下面这些游戏,你家宝宝是不是也很喜欢玩?  相似文献   

19.
刘莉 《华章》2010,(33)
人的右脑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智力世界.这一智力世界的开发,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和存留儿童的创造性.利用他们的探求心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其完整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从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术训练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新生事物,其教学理念必然引起各方关注,创新能力教育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最需要研究的课题,它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体现。创新能力不是依赖于人的天赋或特别智力因素,而有赖于人的思维所产生的创造力,通过众多的学术项目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试图通过对宁波诺丁汉大学本科教育的分析,以引发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