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2月10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上海印刷行业协会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共同举办<透过水晶球看印刷--车茂丰文集>出版座谈会.来自印刷界、印机界、出版界和教育界的代表8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为<文集>题词:"厚积薄发、志存高远";国家新闻出版署于永湛副署长专门为文集写了序言,对车茂丰先生的人品、文风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10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上海印刷行业协会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共同举办《透过水晶球看印刷——车茂丰文集》出版座谈会。来自印刷界、印机界、出版界和教育界的代表 8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为《文集》题词:“厚积薄发、志存高远”;国家新闻出版署于永湛副署长专门为文集写了序言,对车茂丰先生的人品、文风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8月16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石峰同志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中国印刷博物馆赴美“印刷之光”展览筹备工作汇报,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永湛副署长传达了龙新民署长关于“大力支持、努力办好(赴美“印刷之光”)这一展览”的重要批示。在听取了中国出版科研所所长兼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郝振省和中国印刷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连章的筹备情况汇报后,于永湛要求:一展出要突出重点,精挑细选,展品要以质量取胜,而不要以数量填充;重要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物要凸现出来,要有现代印刷文明,要有王选教授首创汉字信息处理、激光照排技术…  相似文献   

4.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教授,江苏无锡人,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二十多年来,王选教授为中国现代印刷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快速复原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化后  相似文献   

5.
经文化部批准,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于1984年12月15日在北京邀请了出版界、印刷界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22人,成立了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会议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顾问王仿子主持。会上,武文祥宣读了中国印刷公司、中国印刷物资公司、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印刷工业公司、北京新华印刷厂、北京人民机器厂、北京邮票厂、1201工厂、人民日报印刷厂、机械工业部北京印刷机械研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印刷博物馆和北京印刷学院联合发起并组织的“2000年中国印刷史学术工作研讨会”,于2000年10月30日在中国印刷博物馆举行。此次会议的召开,旨在为迎接2001年的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通报相关筹备工作的情况,研讨已经进入倒计时的  相似文献   

7.
《出版与印刷》2018,(2):27-27
近日,全国印刷博物馆展示联盟成立仪式暨中国古代印刷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王岩镔、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司副调研员焦丽丹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西、甘肃、福建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6家相关印刷博物馆、展示馆的馆长及负责人参加展示联盟成立仪式。会议由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主持。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韩阳特约记者胡义兰)8月23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副所长魏玉山、中国印刷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连章等的陪同下,再次前往中国印刷博物馆,对10月即将在美国举办的“中华印刷之光”专题展览的准备工作进行考察。同行考察的还有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复制司副司长王岩镔、印刷协会会长武文祥。于永湛副署长认真听取了印刷博物馆中英文对照的讲解,并观看了制作中的多媒体解说光盘,对每件即将赴美展出展品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了解,并翻阅了用于宣传的小册子。在总结准备工作时,于署长首先肯定了印刷…  相似文献   

9.
王选院士过早地走了,新华社的同志、特别是与他合作共事过的同志深感悲痛.他们不禁回忆起王选院士与新华社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就已开始的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06,(5):29-29
<正>2006年5月23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和中国印刷博物馆在中国职工之家联合举办了纪念范慕韩同志座谈会。范幕韩(1917~1996)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家机械委员会副主  相似文献   

11.
一、选题思路 (一)选题背景 1.必要性 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我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因病逝世,享年69岁。王选同志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32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的辞世让人悲痛不已。  相似文献   

12.
6月28日,中国印刷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而举办了"红色印刷展",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为"红色印刷展"揭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兼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郝振省、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司长王岩镔、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郑吉春、院长曲德森、中国印刷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连章、副馆长张征贤等同志出席。郝振省主持了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11,(19):4
6月28日,中国印刷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而举办了"红色印刷展",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为"红色印刷展"揭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兼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郝振省、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司长王岩镔、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郑吉春、院长曲德森、中国印刷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连章、副馆长张征贤等同志出席。郝振省主持了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4.
1999年7月22日,由中国印刷协会、上海出版协会、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发起,沪上百余名出版、印刷、教育界同仁欢聚一堂,共庆万老从事出版印刷事业工作六十年,共同回顾六十年的丰硕成果和风雨坎坷。万老是我国出版印刷界的名人,也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更是新中国印刷教育事业的首创者与实践者。中国印刷协会理事长武文祥代表同仁们从出版、印刷、生产、科研、教育、展览馆的角度,热情赞誉了万老多方面的贡献:创建上海印校,桃李满天下;坦然面对劣境,20年奉献硕果累累;热心于印刷社团的建立与发展;积极参与编写印刷专著,填补了印刷史著的空白;弘扬中国文明史,筹建中国印刷博物馆等等。六十年来,万老为中国的出版、印刷、生产、科  相似文献   

15.
“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王选院士在2000年患病后写下的,从中我们仍可强烈的体会到王选院士那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现在,王选院士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持续创新,追求真理,坚韧不拔。  相似文献   

16.
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家文物局同意召开的英山毕昇墓碑研讨会于1995年12月26习至28日在湖北英山县举行,北京、福建、湖北文物考古、印刷出版方面的专家应邀参加,主要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顾问戴文葆,中国版协学术委员会主任吴道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副主任王志高,中国印刷研究所副编审张树栋,中国出版科研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叶再生,中国文  相似文献   

17.
凝聚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心愿的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振兴中国印刷工业,实现印刷工业现代化为建馆宗旨的中国印刷博物馆,经过近5年的艰苦筹建,终于以雄伟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8.
王选的赠言     
《出版史料》2006,(2):79-79
被人们誉为“当代毕?”的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两院院士王选教授在2000年1月5日给友人的题词是这样写的:“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这是王选的苦乐观和人生观,也是他几十年攀登科学高峰、为人淡泊名利的自我写照。王选的赠言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8月2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副所长魏玉山、中国印刷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连章等的陪同下,前往中国印刷博物馆考察即将在美国举办的"中华印刷之光"专题展览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院士示弱     
北大方正的王选院士把人才的类型比喻为指明猎物、打猎物、捡猎物的三种人.指明猎物者为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才;打猎者为科研攻关人才;捡猎物者为让科研成果产生经济效益的人才.在激光照排的研制和市场化进程中,王院士扮演了"指明猎物、打猎物到捡猎物三个角色." 但王选却自认为是第二种人,只适合做科研开发.令人不解的是,1998年王选决定退出科研设计第一线,理由是他已经不能胜任设计工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