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老师:您好!我是经济学院2006级的硕士,学金融的。今年就研二了,面临着找工作还是读博的问题。之前,我本来已经决定考博了,但是这两天突然一下又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要读博了。所以有些矛盾,向您请教一下。  相似文献   

2.
就业本科毕业前夕,和系里一位老师聊天。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考上研后,还要好好学习啊,再考博。博士毕业后回我们学校工作啊。”我当时心里那个笑啊,博士毕业了来这样的破本科学校工作?硕士毕业后我还不一定想来呢。  相似文献   

3.
碰到研三的学弟学妹时,他们都会这样问我,“学长,给我们讲讲你的考博经验吧,好让我们以后也少走点弯路。”每当这时,我都会说“好啊”,然后慢慢给他们讲我是如何备考,如何跟导师联系,如何准备面试等等。想起考博的那些日子,心中不由得感慨,想着把自己考博的经历写下来,和许多正在准备考博或以后要考博以及更多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的人一起分享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形式日益严峻,找工作学历门槛越来越高,社会及求职者便开始了对高学历的追求,对于找不到工作或找到工作又不满意的大学生不断加入了考硕、考博的大军,使全国普遍出现了考硕热、考博热,并一直在升温,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5.
考博经验谈     
本人以两年考博、报考五所学校的经历向大家介绍下考博经验,以期给紧张的复习备考工作带来帮助。考博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切记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对应届生而言,别把考博当作你研究生生活的唯一内容,考博与找工作应该两手抓。假如经济条件允许,则可放缓工作事宜,一心一意考博。在某种程度上,考博是场持久战,也是攻坚战,看看每年报考的人数和最终录  相似文献   

6.
张宇 《中国研究生》2011,(10):55-56
十一长假,让我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我基本上适应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博士生活,同时也深深地爱上了大连这片热土,尽管在校园里仍然迷路,尽管我依然是一个"路痴",嘿嘿。现在,我已经成了一名博士研究生,尽管学业和课题的压力不小,但我依然忙里偷闲,分享一下我的考博复习感悟,希望能为那些有考博志向的考生提供一点启迪。感悟之一:淡定相当一部分考生并没有很强的考博意愿,完全是跟风考博。其实,考博最大的忌讳是摇摆不定。今天心血来潮,买了一大堆复习资料  相似文献   

7.
注:本文提出的仅为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考博建议,获得大学讲师工作后或是单位工作需要的委托培养式考博不在此探讨范围内。当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往往面临着两种选择,同样也是两种问题,"就业与考博"——当然,这是废话,因为人尽皆知,但是这种废话同样是一个难解的问题。虽然第一个提出问题和最后一个解决问题的人是伟大的。可惜  相似文献   

8.
2011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在即,本刊组织了一组与考博相关的文章。读博是很多人的梦想,不管是为了在学术之路上走得更远,还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或者是为了留住那份学生的情怀,考博读博的人们都付出了只有自知的艰辛。考与不考的纠结,现实与梦想的矛盾,备考路上的汗水,组成了考博的酸甜苦辣组曲。但是过来人有一个共识:信念,心态,这是考博的精髓,不管成功还是失败。  相似文献   

9.
要不要考博?怎么复习?读博能收获什么?考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考博三问对应到战斗中即"打不打"、"如何打"、"打胜了有何收获"三个问题。考博这场战斗无疑给面临毕业选择的硕士生增添了新的困惑:选择方面难决定、备考过程没经验、面对结果没底气。为了帮助困惑的硕士生顺利地做出选择、准备好战斗,《中国研究生》杂志联合山西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多家研究生校园媒体,设计了一份考博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当前我国高校硕士生对考博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博士备考族的日常学习生活,并从备考族、在读博士生的经验中提炼考博的"战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搏一博     
12月里的清晨6∶30,四周一片黑暗与寂静,刺耳的闹铃声突兀地响起。林颜摸索着按下闹钟,翻了个身。但她似乎忽然想到了什么,猛地睁开双眼,开始和温暖的被窝告别,迎接新的一天。林颜正在为考博奋斗。从她有了考博的念头到现在,已经接近半年。7月的时候下定了决心,心怀忐忑确定了一位导师。10月,她打着飞的去见了导师一面,回来后就过起了一门心思准备考博的生活。她带着惺忪的睡意洗漱完毕,吃过早饭,时间已经是7∶20。走在前往自习室的路上,林颜冷得禁不住打了几个哆嗦。坐下来翻开书,她决定和英语死磕到底。考博  相似文献   

11.
题记:如果说考博是一个追求的结果,倒不如说考博是一个时间的享受;如果说考博是一项强体力劳动,倒不如说考博是一段心路的历程。当然有的人求的是结果,缺的是时间,失的是体力,忘的是路程。而我不同:淡的是结果,挤的是时间,得的是体力,念的是路程。  相似文献   

12.
在广大硕士研究生中,"考博"依然是经久不衰的一个话题,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总是会有一部分研究生希望自己的求学生涯再延长三年或者更多。在众多博士生中,有的是硕士毕业后继续深造,有的是工作了几年又回到学校继续求学,有的甚至是在职读博。不管通过什么渠道加入到博士生的行列中来,他们都曾经关注着同样一个话题,这个话题也正是现在许多考生关心的话题,即"博导怎样看‘考博’"。博导应该是许多想要考博的同学心中最为关心的那个人,因为在考博的过程中,博导对考生的意义十分重要。有的考生就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报考的导师,或者没有选择好自己报考的导师从而导致了考博的失  相似文献   

13.
考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意味着人生又有了一次新的选择。考博的第一个高峰期即将到来,在此,笔者根据自身经历对此作些介绍,以飨考友和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三月桃红柳绿,又是考博紧张时。进出清华的老图书馆,总能够看到三三两两埋首于考博书籍中奋战的同学。每每此时,心中都不由得感叹光阴如梭,两年前复习考博的情景却历历在目。秃笔一支愿作桨,回到两年前的那点滴生活中……为什么读博?  相似文献   

15.
考博中的“公关”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研究生报考临近,考博学子们在报考院校和导师的选择上可谓煞费苦心。考生与导师的考前联系在考博中具有“基础性效应”,甚至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报考和录取。因此,考博学子们便通过各种渠道与导师进行考前接触,并尽可能亲自拜访导师。于是,有人戏称“要考博,先公关”。 考博“公关”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各家褒贬不一。赞成者认为,“公关”有利于考生和导师间的沟通,应予以提倡;反对者认为,“公关”会导致不公平竞争,应坚  相似文献   

16.
宋兴华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走在北大的校园里面,这个来自安徽的男生一点儿都不起眼。穿着朴素,推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肩上挎着一个已洗得褪了色的书包。每天早早起来,绕过未名湖,穿过茂密的林荫,赶到教室,然后开始一天的复习。他现在是北大法律系研二的学生。从去年八月份开始,就已经在为考博做准备了。宋兴华打算考经济类的博士。因为是跨系跨专业,所以有一定难度。很多书要看,而他的数理功底又比较弱,就不得不多花点时间,中午也不肯休息,晚上一直要熬到十一点。“我怎么就站在这儿呢?”这是宋兴华第一次站在北大门口时心底里暗暗想的。2002年春天,风尘仆仆的他终于从紧靠着长江北岸的一个小村庄赶到了北京。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参加北大的复试。  相似文献   

17.
纽约艺考记     
正第15场面试2014年1月30日。大雪天。午后。我在位于曼哈顿第八大道500号大楼的Pearl Studio内,等着同英国吉尔佛德表演学校(Guildford School of Acting)的老师们进行单独面谈。我来纽约八天了,而这已是我第十五场面试。半年前,当我的同学们开始忙着找工作或者考博为自己寻找出路的时候,我做了一个不太一样的选择。我  相似文献   

18.
我的折腾     
题记: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能决定的生活!(2010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2009年年底,工作半年后,经过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作了一个被很多人反对的决定:辞掉工作,一心考博。其实,对考试我没有任何的把握,但是,我  相似文献   

19.
临近毕业季,除了选择考博和考公的同学,大批研究生都开始进入找工作的状态。大Boss选员工看中的并不只是你的学能力,而是专业度,即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笔者联系到目前就职于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省分行的学长牛二(化名),请他对这一问题提了些建议。学长曾在该行人力资源部工作,多次参与组织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不仅做工作,更要做好工作"上个月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姑娘写的公文漏洞百出,领导委婉提出意见让她修改之后,她在座位上小声嘟囔:一个月就给两千元工资,还要怎样?"学长说,这个小姑娘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即使  相似文献   

20.
研一时,豪情万丈以高调姿态信誓旦旦立志考博,以求造成舆论压力激励自己。两年光景稍纵即逝,研三时,却偃旗息鼓而四处放言不再攻博,此时心情更因主观努力与客观现状而备受刺激。自我食言的现实,让我既有点儿感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又有点儿像是自己拿手掌掴自己。无论如何,过去的两年研究生生活给我带来了对读博和就业更深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影响并决定了此时的选择。回首往事,展望未来,都不如把握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