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这一数学教学观点,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数学,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变单纯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探究性学习正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 :“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 ,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设计思路】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它是在学生初步识别长方体、正方体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为学生今后进一…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结合多数学生的学习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应当把基础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去探究上,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这个训练十分必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但有时探究活动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学生可能会失去兴趣甚至中途放弃;有时部分学生探究方向出现偏离,课堂探究  相似文献   

10.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有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中理解、掌握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刘秀霞 《成才之路》2010,(9):I0015-I00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张云丽 《云南教育》2005,(14):20-2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时常会面临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想的困惑,笔者认为在探究活动中,优化设计问题探究过程,在过程中内化基本的数学思想是十分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便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主体精神和创造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确保数学课堂高效实现,教师可设计有效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7.
余辉平 《考试周刊》2009,(3):123-12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同时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见,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数学现实基础之上的。基于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侧重于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忌"代替包办",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人人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为此,华中师范大学的国家课程专家鲁子问教授提出并领导进行"全效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