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emon 《大学生》2016,(Z2):28-29
我是内蒙通辽人,在辽宁大连上学,本科毕业后保研。我的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供我和姐姐两个人读书,一直在农村生活、打拼,几乎没去过什么地方。现在姐姐已经嫁人,老两口也马上快60岁了,过两年等我毕业找到工作成家立业,恐怕更没有机会回到老家探望他们了,到时候就是想带他们旅行,怕是他们也已经走不动了。所以,带上父母去旅行,是我"蓄谋已久"的。  相似文献   

2.
同桌白雪     
白雪插班之前,我的成绩在全年级一直是垫底的,"老班"一看见我就头疼。我和班上的同学也没什么交情,每天都是独来独往。我不爱学习,不把考试当回事,分数高低都一样,反正父母从不过问。虽然我的父母都只初中毕业,但是会挣钱的他们照样受人尊重。  相似文献   

3.
谢雨欣 《新读写》2010,(10):35-35
有些事情,一直放在阴暗的角落;有些回忆,一直随着光阴流转;而有些话,总是缺少时机说出。对于我的父母,我并没有太多的不满,我也从不嫌弃自己中等的家境,我只是抱怨,抱怨他们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4.
很小的时候,我就敏锐地感受到父母对姐姐和我的态度存在的微妙差异,他们一直都更宠爱姐姐,不太重视我。姐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乖巧。我想,父母也是普通人,难免会对孩子有偏爱,作为姐姐唯一的妹妹,我愿意活在她的阴影下,分享不均等的宠爱。从奶奶的絮叨中,我逐渐拼凑出了我出生的真相——母亲怀我时身体不太好,流产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医生就劝妈妈把我生下来,我根本就是个不受欢迎的意外。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从培训班提前下  相似文献   

5.
成长的烦恼     
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亦相伴而来,比如没有零花钱,没有足够的睡觉时间……不过,我最大的烦恼是父母对我的不理解。我已经是中学生了,多么渴望自由的空间啊。可是我的父母根本不理解我。他们像防贼似的防备我,总是有意无意地翻我的东西,不定期地检查我的房间,见到可疑的东西就要刨根问底。有一次,我早上吃了饭,兜里还剩下几元钱。路过一个小摊时,我看到那里摆放了好多微型手电筒。手电筒只有拇指般大小,玲珑精  相似文献   

6.
一路暖暖的     
雪濛 《大学生》2016,(Z2):44-45
如果说走就走的自我旅行需要一种勇气,那么带父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则需要一种觉悟。我们总说自己向往自由,父母又何尝不是呢?只是自打有了我们,他们的生活里便多了一份本能的奉献和克制。爸妈今年都已经四十多岁了,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我这样一个不太让他们省心的孩子,为了给我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把青春都奉献给了事业。其实,父母是很想和孩子一起旅行的,闲暇时,他们时不时和朋友一起出游,国内只差几个省没去到,我也偶尔帮他们报团参加出境旅游,目前也玩过了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7.
换位思考     
记得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每次出门玩,父亲都会让我留个条说明去哪里了,几点回家。有一次出门我没留条,结果同学留我在他家吃晚饭,我一点没讲客气,就留了下来,这下可急坏了父母。我吃完晚饭回家已经快八点了,父母还没吃,他们还一直在等着我吃晚饭呢,问明原因后,父亲没有骂我,只有妈妈唠叨了几句,也很快被父亲制止了。同学有套《名侦探柯南》的漫画,  相似文献   

8.
正谈起孩子的教育,我真有些不知从何说起。感觉这应该是很温馨和轻松的话题,同时也是很严肃和认真的问题。孩子是父母的宝贝,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将来有所作为。总想将最好的东西给予孩子,想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可是孩子也许并不这样想,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呢?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要求是很简单的,用简单的方式也可以让他们快乐成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快乐游戏  相似文献   

9.
前段日子我在市中心买了一套新房子,而父母依然住在城郊的老宅子里。我每天都很忙,不但要做好公司的事情,还要经营自己的服装店。我没有时间娱乐,也没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有时打电话给父母,没说几句就挂电话。“没时间”成了我与父母日渐疏远的借口。住进新房后,我特意把父母接来小住了几天。父母很有成就感,说我为他们在老家的亲戚邻居面前“长了脸”。可父母一到城里,就总  相似文献   

10.
田媛 《大学生》2014,(20):50-51
正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就是走一程少一程。我永远都只留给他们背影,他们用日益深陷的眼窝目送我。虽然我和他们相差了二十多年,但所幸我们还可以像伙伴朋友一样谈天说笑。如果说四年是一个代沟,我们之间的数个代沟同时教会了我思考爱情、思考阅读、思考梦想。  相似文献   

11.
冠豸 《初中生学习》2015,(Z1):20-21
1我十三四岁的时候,自尊心特别强,敏感、自负,却也脆弱。我知道父母下岗后到市场摆摊卖菜没什么丢人的,他们只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挣钱养家。但由于年少虚荣,我还是不希望同学知道这件事。开始,我根本不愿意到市场帮忙,害怕遇见同学,但天天看着父母早出晚归,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我心里备受煎熬。有空时,我就会去市场帮忙,让他们歇一小会儿。  相似文献   

12.
正每当有人问我"你的家乡在哪里"时我都会笑着说:"我的家乡在上海!"虽然我的出生地是在美国的俄亥俄州,一岁后又随父母搬到美国东部的马里兰州居住。但是我的父母都来自上海,他们在家里讲的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话。所以我要说:"我的家乡在上海。"上海,我的家乡,一座真正魅力无限、繁华热闹的大都市。至今,我已经去  相似文献   

13.
我出生在意大利,也在那儿长大。小时候虽然跟父母一起去中国看望过爷爷奶奶,但那时我还不会说中文,跟他们交流很少,所以在我的脑海里对爷爷奶奶的印象很少。我七岁那年,爸爸告诉我爷爷奶奶要来意大利看我们。我好奇地问爸爸:"他们会喜欢我吗?""你是他们的孙子,怎么会不喜欢?"爸爸回答说。那天我们一家去机场接爷爷奶奶时,爸爸妈  相似文献   

14.
2022年第1期《“学生党”的“三痛”》讲到了父母的“双标”,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共鸣。邬奇霖:我每次犯了错事后,他们就让我解释,可我解释原因时,他们又让我闭嘴,还凶巴巴地吼:“我不想听你狡辩,一天看到你就烦。”倪满蛟:爸爸总说早起对身体好,可当我们早起床时,他却懒懒地睡在床上,这不公平啊!姚雨廷: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就对我说:“食不言,寝不语。你要做好这两点才是好孩子。”现在我长大了,一直遵守这个规则,可爸爸妈妈却忘记了,每次吃饭时他们都叽里呱啦地说一大堆话,可真“守信”呀!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如山的工作前,父母总会选择自动隐身,不让我们操心,不让我们分心,总想让我们省心。这样的情节最虐心,这样的情感最伤心。在那些因我们的学习、工作而忽略父母的时间里,他们不会像小孩子那样一天天长大,而是在一天天老去,这真令我害怕。那些流失的时间,是找不回来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在工作和学习之余陪伴他们。  相似文献   

16.
我一直在寻找什么是最好的礼物。上初三以来,我的心情一向不好,常常与父母吵架,这使父母非常难过,他们时常用各种方法来讨好我,却使我对他们感到更加厌恶,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我的成绩能提高一点而已。  相似文献   

17.
王日出 《父母必读》2009,(10):88-91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是《父母必读》的特派记者,我现在在“Parenting & Me”电台,这是一个专门面向父母的电台。这里所有的主持人,嘉宾都是孩子。按他们的话说:只有站在“我”的角度,才能真正了解“我”,现在,和我一起走进这个儿童世界吧!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由于个头过于矮小,那份自卑让我的性格变得孤僻,一个朋友都没有。父母担心长此以往我会得忧郁症,所以变着法儿地想让我走出家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去玩耍。有一天,父亲故意把我带到门外,然后偷偷地把家门锁上,借故离开了,让我自己先玩一会儿。那些孩子过来招呼我和他们一起玩儿,我却觉得他们浑身脏兮兮的,没搭理他们。他们把我当成了怪物,对  相似文献   

19.
他对父母非同寻常的反哺举动,令人感动,也值得全社会尊崇。贝克·希伯来是英国西约克郡一个普通的小男孩,父亲是一名汽车修理工,收入微薄,母亲则是一名家庭主妇。因家境贫寒,一家三口一直租房居住。2011年,6岁的贝克向父母提出学画画,并说要用卖画的钱为父母买房子。父亲以为他开玩笑,顺口道:“我可没钱为你请  相似文献   

20.
岁岁琉璃     
<正>一我想我用尽一生都学不会怎样跟不可理喻的父母相处。每每当我组织好措辞又鼓起勇气跟他们讨论些想法或打算时,收到的答复永远都是一口否决,外加一段莫名其妙的解释,尽管这些解释在任何人听来都是那么不合逻辑。"如果他们爱我为何不能试着听听我在说什么,理解一下我在想什么呢!?"带着一腔愤懑的声音从听筒传过去,我听见骆棕在那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