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语感三段论     
语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学理之一.研究语感有功于廓清语文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实效.语感是言语操作者对言语的介乎于思维与言语形式之间的直觉感知能力,它包含先天自悟和后天习得两方面因素俱融的感知敏感度和感知规范度.语感按言语活动的过程分为初始语感、认知语感和表述语感.  相似文献   

2.
构建语感图式提高英语语感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感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语言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语言图式是以一定的形式积淀、储存在主体大脑里的语言文字规律、词句的含义、情味、意蕴等。语感培养,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世界形成对言语对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图式结构。语感教学,就是不断向学生提供超出他们原有心理图式结构的言语信息,促使学生原有图式结构顺应新的言语输入,从而不断构建新的语感图式,发展自己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语文学习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整个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来源于言语形式的刺激,能不断提高,具有迁移性,是一种直接性的理解。培养语感能力的方法在于言语材料的大量积累和语文知识与语言规律的掌握。因此,在教师作一定语感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多读、多听、多写、多说是培养语感能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俊清 《学周刊C版》2011,(3):101-101
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是课堂,培养语感的主渠道是阅读教学.语感教学的主体是在课堂上经历言语实践的学生,即从事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者.引发主体语感的对象是言语,它既指言语行为,也指言语成品.语感的过程是对言语的感受和理解,感受和理解的结果是积淀各种类型的语感.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纲’,其他的都是‘目’,纲举目张,如果以目为纲,纲自不举,目亦难张。只有紧紧抓住言语形式这个教学内容的纲,才能真正对上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号’。”王尚荣先生一语道破了语文的核心:语文最本质性的东西是文字表达形式,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为言语形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能力。因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是左右读、写、听、说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语文教材高品位的言语形式,正是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主要对象。众多教育学家对语感的重视,体现了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主要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咬文嚼字,从而使学生的语感伸向言语形式的各个角落,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学科以语感为中心 ,必然以学生的读写听说实践为中心语感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 ,即听和看 (读 )的能力 ;二是表现为因表达这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形成言语作品的能力 ,即说和写的能力。语感伴随读、写、听、说、思的运作而产生、形成 ,而读、写、听、说、思的动机和对象又是在人的感性活动中才出现的。学习读写听说的过程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化 (即课文的言语形式主体化于学生的语感 ,其言语内容主体化于…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语感中心说”之浅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今语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语感中心说”,虽然强调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是属于感性直觉层面上的语感能力,其言语认知功能是很有限的。语文课程目的、人的言语素养和言语能力,不是语感所能涵盖的。以语感为“中心”,势必削弱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情意性、学养性和综合性。“语感中心说”存在三大误区:抽象语感论、语感图式目的论、阅读语感论。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地感悟自得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语感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陶冶学习的过程。这种人文教化的过程离不开语感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感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所不在,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体验和训练中得以培养的,语感能力同样如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立足言语实践。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不同形式的言语实践,才能使学生的语感延伸到学习言语过程中的各个"角落",真正品尝出它的"真"滋味。  相似文献   

10.
语感教学谈     
语感教学就是依托言语形式,从语言感受出发,培养比较直接、敏锐地感悟和领会语言文字内涵的能力及规范表述的习惯意识的语文教学类型.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观照下的语感教学,具有教学目标立体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明晰化、教学效果显性化的特点.语感教学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诵读为本,问题引导;整体感知,局部领悟;涵养积累,启发思维".语感教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多样阅读形式缺乏实施措施、阅读量很不够、感悟过程显得仓促等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有着非常实际的作用,对小学生说话、交际及使用语言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景,为学生多创设练习语感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练习语感,在写作中练习语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祖国语言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语法教学和语感教学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语感产生的过程就是图式被激活的过程,而图式的有效激活离不开各类知识包括语法知识的参与.语法教学对于书面语语感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发现、纠正语病的能力,理解言语意义的能力以及灵活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四、语感体验与智力开发结合原则言语学习需要语感,语感又离不开智力活动。语文教学在强调语感体验的同时,必须重视语感体验与智力开发的有机结合。确定这一原则,主要是因为语感与智力活动具有客观同步性。语感是对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它并不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就组成要素说,语感由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等构成。语音感是对口头言语的语音、语  相似文献   

14.
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处于一个基础的核心的地位.语感是对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的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它具有实践性、直觉性两大特征.行为主义对学习的解释是强调可现察行为的获得,以此为视角,可采取联系生活,荻取语感;强化练习,锻炼语感;学习规则,提高语感.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儿童母语学习的目标、途径与内容,小学语文教学要适应儿童母语学习的这个根本特性,着力培养儿童的语感,养护儿童的言语生命。语感具有的直觉性、整体性、针对言语形式和指向言语智慧等特点是我们开展具体的语感教学的指针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而对于汉语教学来说,语感教学和语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生只有有了较强的语感才能对语言的输入有准确、敏锐的理解能力,才能使汉语学习者有正确、熟练的言语输出能力,因此说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语感教学.笔者试图从语音、语调等方面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汉语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能力即言语能力,个性化是语文能力的根本特征.语感是连接语言和言语的纽带,是言语能力培养的直接"参照物".语文能力的形成正是以语感为基础核心的,借助共性化的初级语感的积累,形成了一般性言语技能,在此基础上,借助个性化高级语感的积累,一般性言语技能得以向创造性言语能力过渡发展.其中创造性言语能力才是真正成熟完备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曹献云 《学周刊C版》2013,(6):190-191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有着非常实际的作用,对小学生说话、交际及使用语言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景,为学生多创设练习语感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练习语感,在写作中练习语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祖国语言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语感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即语感能力是言语能力的核心, 并且对语感的界定和特征作了比较、分析, 进而提出了英语听说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读结合、语言和言语相结合、在听说课中补充视频材料等语感能力的三种宏观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现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言语形式、忽视学生对言语的体验和感悟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语感的培养,因此,要建立突破对言语内容的偏重,做到形式内容并重;突破知识点的孤立掌握,重视语感的培养;突破对言语精确掌握的过分强调,重视对言语的体验和感悟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