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道德教育是使社会道德内化为公民个人品德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道德教育能够使公民形成对道德品质的信仰并且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而培养一个有什么样道德的人是在进行道德教育之前必须确定下来的德育目标。过去我们总将有道德的人定位为懂道德、守规范的公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这种定位已经无法很好地反映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具备的品质。德育目标应转向培养会进行道德判断,能实施道德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在 20世纪 60年代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品德形成有三种有序的水平:第一种是前世俗水平,处于该水平者能依据后果或权威人的命令,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第二种是世俗水平,特点是个人能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做,以期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开始注意到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强调“尽本分”,服从团体规范,尊重法律权威;第三种是后世俗水平,特点是完全自律,外在道德已被内化为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这一水平表现在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并且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根据这一理论,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李炳杰 《中国德育》2006,1(3):76-76
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又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地把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而也是道德接受的心理过程。道德接受的原动力是人类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而道德需要产生于主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接受必须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对主体道德选择影响最明显、最经常的因素是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  相似文献   

4.
良心和名誉都是使人遵守道德的极其巨大的力量。名誉是人的外在名声.因而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外在力量:良心是人的内心信念,因而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内在力量。但是,良心使人遵守道德的力量是纯粹的、无负作用的,它只会使人遵守道德而不会使人背离道德。反之,名誉使人遵守道德的力量是不纯粹的、有负作用的.它使人遵守道德往往以使人陷于恶德——假仁假义和自我异化为代价。名誉的负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只有依靠良心来消解:如果一个人遭受了不该得的谴责,如果他因为追求自由、创新、自我实现而遭受轻蔑,他的良心便应该自豪,从而化解这种错误评价的压力;如果他得到了不该得的荣誉,如果他因为屈己从众、追赶时髦而赢得赞誉,他的良心便应该惭愧,从而改弦易辄追求自由、创新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5.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起源于社会的道德需要,亦即起源于社会存在发展之需要;个人道德需要——亦即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则起源于道德,是道德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因此,道德的起源和目的只能是他律的,只能是为了道德之外的他物,亦即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利益;而不可能是自律的,不可能是为了道德自身、为了完善每个人的品德。这就是被道德的最为深刻的本质——道德和美德是一种必要恶——所决定的道德起源和目的之客观定律。  相似文献   

6.
“应用写作”的教学应遵守诚信与道德原则、准确无误的格式原则,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主要途径是:第一,结合写作学发展史,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的教育;第二,结合写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第三,结合写作实践,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挫折教育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第四,紧扣写作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针对研究孔子道德思想多在道德范畴上兜圈子的倾向,本文对隐含于《论语》语录体形态中不甚明朗的孔子道德思想体系进行阐释,其体系构成,一、道德判断原则,其作用是解决大的道德价值取向问题,具体包括对于“行”与“言”,“义”与“利”。“公”与“私”三个判断原则,二,三层六个道德范围,“仁”,“义”为最高层次的范围,“忠”“信”次之,“孝”“弟”又次,道德范畴的作用是约定人人之间较为具体的道德规则。三以“中庸”和“礼”为标尺的道德理想度,其作用是解决对复杂的道德关系如何把握适度的问题。四,道德方法论原理,以“性近习远”的人性论为基点,演绎出以“近取譬”为道德体验方式,以忠恕之道为道德行为的准则,以“御不善”,“自善”“使人善”为道德修为的三级目标。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的内容、目标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态人格是道德人格的一种新型样态,是生态道德原则与规范在个人身上的凝结和内化,是人的生态道德智慧、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和生态道德行为等的综合体现,是生态文明时代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用美国著名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的话来说,生态人格是“一种自在的善,是自然在向文化演进的过程中所结出的一个重要的果实……是地球生态系统顶端的一个实验中心,一种高级的进化成就”。  相似文献   

9.
中学图书馆,不仅是学生补充知识的。海洋”,而且还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情操培养的第二课堂。是塑造学生完美健康人格,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阵地。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学生大多处于12—19岁这个年龄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心理活动最丰富,最易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另一方面,中学图书馆拥有大量优秀图书、报刊、音像资料,这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物质保证。优秀的馆藏文献对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起着潜移歇化的作用,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而多读好书。可以使中学生知识变得更渊博,思维变得更敏捷,品德变得更高尚,人格变得更完美。有时一本好书能确立一个人的理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湘楚文化精神与道德人格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楚文化曾深刻地影响湖湘大地的意识形态和20世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湘楚文化所蕴舍的道德人格理想境界,既包含了儒学的以“善”为本的“内圣”人格目标,也包括了道家以“真”为标识的“真人”个体品格。在优秀道德人格的培养中,湖南的书院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将“大公至正”视为官德的基本原则,要求为官者“以义制我”,关注“民之生死”,谨防以道德为旗号来攫取民利,“独灭裂小民而使之公”;为官者的仁爱之心是践履“公天下”原则的心理基础,而君主摒弃“一姓之私”.方能与臣下坦诚相待,同舟共济;为官者谨守道德,“躬行于上”,才能服众抚民,才具备为官掌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这些思想对于当代官德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舜有着高尚的道德认知、朴实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信念、坚强的道德意志和稳定的道德行为。他认为,孝敬父母是为人子的基本道德要求,诚信与人是立身处世的最低社会要求,热爱百姓是为政者的根本行为要求。舜所具有的道德人格直接成就了其帝王伟业,促进了当时为官者良好品行的培养,推动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何谓道德的独特见解。道德是人自身潜能的实现,独立人格的养成。道德教育也就是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善,并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自我的道德品质。在认识的方式上,弗洛姆反对客观主义的认识论,提出了体验性的知识的概念。弗洛姆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道德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载是北宋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注重教育的“教养”作用,认为教育的目的在“立人之性”;他重视道德教育,反对“生而知之”;提倡因材施教,重视“力行”、“立志”、‘‘能勉”:倡导良好师德风范。对于他的教师道德思想,应予以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责任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应然”不是“实然”。“应然”转化为“实然”的过程,就是规范转化为师德的过程,就是“德化”的过程、“德性”形成的过程。道德规范能否内化取决于人们对规范的认同,而对规范的认同又取决于人们对自己所在群体和所从事的事业的认同。有了这种认同,他才会形成对学校和事业的责任感,而有了这种责任感他才有可能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德性”和“德行”,从而成为一个有高尚师德的人。  相似文献   

16.
虚拟与现实虽然作为两个世界而存在,但生活在这两个世界中的主体——人是同一个。就这两个世界的道德关系而言,不是要建立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体系,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同一的道德人格。只有具备同一道德人格的人,才能在任何一个世界中都表现出前后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民本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做官前的早年生涯为形成期;官宦时期为深化期和补期;卸官后的晚年为皈依期。其民本思想的内涵经历了“爱人”-“好人”-“修身”的发展过程。民本思想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规训到引导:试论传统道德教化过程的现代性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道德教化以规训作为基本特征,从规训到引导是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反思规训在现代性历程中的此消彼长,提出道德教化的核心乃是个体的理性自觉,寻求超越传统规训理路的教化路径,主张把个体道德生活的基础牢牢地置于个体的道德理性自觉,在引导与激励的教化过程中培养个体“自尊自重之精神、担当责任之观念、独立自营之能力、判断是非之智识”四种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9.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育教育对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本文旨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探讨在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将德育教育与化学知识传授有机的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达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要求,实现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是大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个体精神安顿和道德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德育要想获得教育实效,必须遵循“人性化德育”的教育理念,创设师生共同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课堂上“活起来”,使优良的道德传统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完善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