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闽南天一信局全称"郭有品天一汇总银信局",位于龙海角美流传村,是旅菲华侨郭有品于1880年创办,至1928年停业.在48年时间内经历了兴衰过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在闽南侨批史乃至中国邮政史、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侨批文化研究的兴起,成为当下潮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有关侨批业的研究,探索口述历史应用于侨批研究的新视角。作者认为,已有的侨批业研究不够宽泛,未来的侨批业研究应从口述历史资料收集、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等方面着手,拓宽和加深相关研究。本文试图探讨将口述史方法运用于侨批研究中的问题。从口述史学基本理论入手,追溯了口述史在欧美和亚洲的发展进程,探讨了口述史定义和学科性质,并结合侨批研究的学科特征,试图理清口述历史学科的基本工作程序以及在侨批文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对这一领域的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侨批文化研究的兴起,成为当下潮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有关侨批业的研究,探索口述历史应用于侨批研究的新视角。作者认为,已有的侨批业研究不够宽泛。未来的侨批业研究应从口述历史资料收集、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等方面着手,拓宽和加深相关研究。本文试图探讨将口述史方法运用于侨批研究中的问题。从口述史学基本理论入手,追溯了口述史在欧美和亚洲的发展进程,探讨了口述史定义和学科性质,并结合侨批研究的学科特征,试图理清口述历史学科的基本工作程序以及在侨批文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对这一领域的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吧达维亚华人公馆的档案资料记载了19世纪中叶侨批局出现之前侨批业营运的情况,包括早期水客、经营方式、经营过程的信用保证、侨批纠纷的解决、经营过程中不可预见情况的处理等.在1787年到1846年这段时间里,水客作为一种行业,从事侨批递寄,制度上已经相当成熟.侨批局设立以后,水客在早期侨批业运营过程中建立的制度,诸如发展总分局的网络、收款后出具单据、兼营金融或者商贸业、利用汇水差价和商贸业获得利润等等,几乎都为批局所继承.  相似文献   

5.
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邮政部门对侨批业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邮政建于清末,此时闽粤地区特有的民营侨批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被纳入了政府邮政管辖范围。此后,从清末至民国年间,政府邮政部门逐步加强对民营侨批业的管理,而这种管理在规范侨批行业的同时,也给侨批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促使侨批局不断设法寻求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概述侨批及侨批业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进而从侨批业经营者主体和其运作过程中的道德意识和商业智慧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侨批业经营的诚信因素和诚信机制。指出侨批业之所以能长期诚信经营,最主要的因素是经营者受传统道德长期浸染形成的个人操守,还有运用商业智慧加以制约和保障沿途安全.  相似文献   

7.
晋商与侨批业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就像一对南北对称的姐妹花,但在今日的命运则大不相同。凋零了的票号仍广为人知,在山西的乔家大院天天部在迎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时,位于福建省龙海市流传村的天一信局旧址依旧门可罗雀,难以摆脱持续衰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侨乡地区的侨汇输入有两种重要的形式,即水客和侨批。本文主要介绍了梅州客家地区的水客业和侨批业的发展历史、输汇情况及若干特点,以期对这两种侨汇输入形式在客家地区的运作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侨批封是侨批档案的主体,具有社会记忆属性,可以真实地还原侨批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文章从社会记忆观的视角出发,发掘侨批封“文、章、戳、图”四元素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提出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民国《潮州志》把侨批列为"四大行业之"一,2013年侨批人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期间,潮汕地区的侨批收集、收藏和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上世纪40年代我国有四部著作论及华侨汇款,到潮汕地区民间集邮爱好者收集侨批封;从潮汕地区的大学、潮学研究单位收集、研究侨批,到人大代表提议侨批申遗,并获成功,潮人对侨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自19世纪中叶厦门开埠后,闽南人大量移居海外,他们辛苦劳作,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付回家乡,一代又一代的闽南华侨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由此产生了华侨和国内家眷及亲友进行联系勾通的侨批业。侨批成了华侨与侨眷重要的情感纽带,也造就了闽南侨乡独特的侨批文化。而这一文化又深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本文拟以早期闽南水客为例,对近代闽南侨批文化,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潮人蹈海异邦,将其所赚金钱如何通过银行以外而白成系统的侨批行业,用“批”寄回家乡赡养家眷;侨批行业怎样分作潮帮、闽帮、粤帮;潮批于战时前后寄回潮汕地区有何不同;战时前后如何由不与银行汇通而结合为侨汇流通之发展;侨批汇款对潮汕贸易平衡有何作用,素来少人关注,该文就此而综合资料,一一予以初探,将其发展历史重现。  相似文献   

13.
潮汕侨批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潮汕经济和人民生活起了重大的调节作用。潮汕侨批独特的形成原因,顽强发展的动力.与潮汕文化息息相关。折射出湖汕人的文化底蕴。本文从涉猎到一些批信的内容,分析"回头批"折射潮汕人强烈的家族观念;精密细致的分款程序。反映宗族性的经济调谐;寄予者与收受者奇妙的心理对应;一脉相承的文化心理积淀四方面.探索潮汕人的传统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侨批(银信)研究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分析侨批(银信)研究论文的分布概况,对参与研究的人员及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近年来有关侨批研究的发展进程,为侨批(银信)的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侨批业初探     
侨批是侨信、侨汇的俗称。《辞源》对“批子”条的解释是“支取银钱的宇条”,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采取这种用法,但在福建的各种方言中,特别是闽南话中,“批”作为银钱解释却是一种基本用法。“侨批”即华侨的批信,是华侨既寄钱又寄信,因此侨批业就是为华侨汇款送信的行业,是一种特殊的邮政业务。经营这种业务的机构叫“批馆”、“银信局”或“侨批局”等,1934年后邮局则规定其统称为“批信局”。它具有民营信局、邮局、银行  相似文献   

16.
闽南侨批源于民间个体的跨国金融与通信活动,却在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中汇聚成一个群体的文化行为,衍生出丰富的内涵和作用。闽南侨批以"银信合封"的方式架设起华侨与侨眷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了现实与情感的融合,成为中华文化延续和传承的支撑力。传统文化以侨批为载体,以家族宗亲理念为根基,进而形成以血缘、地缘为中轴的乡土观念,滋养出浓厚的故乡情感,派生出近代华侨华人在中外文化交融之下的社会改造理想。这种情感最终演化为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作用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在悠久的华侨华人历史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正是在这种情感升华中得以绵延传承。  相似文献   

17.
广东江门"四邑"(今加鹤山称为"五邑")与潮汕地区都是我国著名侨乡,历史上华侨与国内联系留下了大量极有研究价值的侨批.四邑侨批与潮汕侨批相比,存在来源地区、经营商号、寄款方式、寄款额次、文化内涵、邮政处理诸方面的不同,这是深入研究四邑、潮汕华侨文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此,以粤东梅州攀桂坊社区张楚贤家族侨批档案为中心,探讨民国时期普通华侨的商业观。近代以来,梅州客家人从"轻商"变为"亲商","下南洋"从事工商业成为普遍现象。在秉承诚信经商的基础上,学番话,习洋俗,努力提高经商素质;同时把握商机,发展跨国商贸,成为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份子。这对于当地积极参与建设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为了推动侨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泉州市做了大量侨批保护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申遗”成功之后,泉州市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世界记忆工程”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侨批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要履行“世界记忆工程”项目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提升侨批保护的科学化水平,加强侨批保护的组织管理,构建侨批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金融信用体系与经济发展无法形成良好配合,授信制度不完善,国民信用认知度不高,信用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备。以潮汕侨批为例,从信用识别、信用意识、法律进程、信用中介、信用制度等五方面提出构建金融信用体系的发展模式。最后,通过对政府、社会及市场三方协同合作构建金融信用体系,政府和央行起引导作用,社会提供人才储备,市场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