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质蕴涵并不违反直观。当P假时,无论P真或假,P~P都为真,这只不过是P假的强调说法;当q真时,无论p真或假,p→q都为真,这只不过是q真的强调说法;实质蕴涵分为退化的和未退化的两类,前者不能无矛盾地成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推理的前提,因而不能在推理过程中实际起作用;后者可以重新定义为p←→p∧q,即后件含蓄地包含在前件中;实质蕴涵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操作方便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演绎推理的定义,大致有三种:①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③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这些定义尚欠妥当,未能准确地反映演绎推理的实质,应当将它定义为: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  相似文献   

3.
推理关系的形式化带来了“实质蕴涵怪论”问题,本文对推理关系形式化引起的歧义和“实质蕴涵怪论”的产生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推理是逻辑的研究对象,而逻辑又必须应用推理,推理的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对推理进行形式化就会产生“怪论”。虽然“怪论”难以消除,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消除的。既然推理如此特殊,我们只能通过扩充逻辑种类的方法间接完成对推理的刻画,应该抛弃狭义的逻辑观,使数理逻辑的优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正如罗素认为整个逻辑都是建立在蕴涵理论基础之上一样,我们也肯定蕴涵是逻辑学最重要的概念,首先介绍不同的蕴涵定义,说明了实质蕴涵是对假言命题在真值意义上的抽象,而建立在实质蕴涵基础上的逻辑蕴涵,是以不自然的方式刻画逻辑学中最重要的"推出关系"或者"后承关系",从而引起种种误解。其任务就是要在区分这两种具有不同含义的蕴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自然逻辑中的蕴涵概念,澄清各种对蕴涵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经典逻辑由于出现了“实质蕴涵怪论”而遭到非议,其原因无非是把经典逻辑当成了“普遍适用”的逻辑规律。本文从实质蕴涵概念入手,概述了多种蕴涵理论,从而为实质蕴涵及其“怪论”辩护。  相似文献   

6.
试析语义蕴涵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逻辑语义学为视角,通过与语义预设、释义和实质蕴涵等的比较辨析,可重新厘清语义蕴涵的概念并概括它的基本特征,即:整体单向推出性、不可取消性、单一地转化为语用预设性、非保“真”性、传递性和显豁性。语义蕴涵理论脱胎于实质蕴涵理论,本质上是对实质蕴涵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麦加拉学派认为完善的条件句并非开始于真且结束于假,这个被称为“实质蕴涵”的观点经过弗雷格和罗素的继承而成为经典逻辑的核心观念。但冯棉先生总结出实质蕴涵有两类共七种“怪论”。第一类为“非相干性蕴涵怪论”,第二类为“相干性蕴涵怪论”。程仲棠先生认为实质蕴涵式中的命题常项只有“真”“、假”这两个语义,逻辑永真式只提供“认识中为真的最低层次的必要条件”。张建军先生用“蕴涵/析取”的转换来证明“怪论”并不怪。我们承认全部七种都具有“怪论”的身份,并分析证明怪论公式的命题代入例在实质蕴涵的本来涵义上都不是怪论。  相似文献   

8.
自从弗雷格提出“实质蕴涵”以后,逻辑学界就从未停止过对它的争论。特别是对由它引发的蕴涵“怪论”问题更是意见不一。虽然逻辑学界对蕴涵“怪论”争论了多年,但是却没能提出一种恰当的方法来消除它,其原因何在?本文试从什么是蕴涵“怪论”入手,谈到古今中外逻辑学人士尝试解决“怪论”而最终未能成功,继而分析了怪论出现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实质蕴涵“怪论”是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实质蕴涵与自然语言中的相关蕴涵命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实质蕴涵是现代逻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但是用实质蕴涵理论来分析和说明自然语言中的假言命题却出现了许多解释不通的问题。这种状况有悖于逻辑规范和引导人们进行正确思维及表达的宗旨。传统逻辑和模态逻辑在分析自然语言假言命题方面都存在缺陷。提出“相关蕴涵,,概念主要是为了对自然语言假言命题进行符合自然语言实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实质蕴涵"的认识,学术界观点很多,贬褒不一.本文从实质蕴涵所含义入手,通过对"实质蕴涵"真值条件的说明,强调其在推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学意蕴层面指作品所内含的对于社会历史、宇宙人生或审美形象等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由于文学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文学作品的意蕴作为多重意蕴组合而成的系统,一般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历史意蕴层、哲学意蕴层、审美意蕴层。从作品本身来看,其实它们三者之间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是互通的,渗透且转化。  相似文献   

12.
蕴涵怪论是指在二值逻辑的蕴涵理论中,对蕴涵关系真的所有可能情况作某种解释而产生的怪异现象。蕴涵怪论的产生并非来自蕴涵关系本身。当人们把实质蕴涵的真用某一语句进行解释,或者由重言蕴涵式的必然性得到某种可能性,或者将某种实际的推论看作蕴涵关系时,怪论就可能会产生。蕴涵怪论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试图消除蕴涵怪论的努力促进了蕴涵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话语交际中,很多情况下说话人并不直截了当地表达意图,而是采用曲折委婉的方式,其中话语暗示是一种重要的言语策略。话语暗示机制是由话语暗示的手法、类型、制约条件、动因等元素组成的一种会话规则系统。根据暗示言语执行的交际原则潜准则,话语暗示可分为礼貌式、省略式、幽默式。话语暗示机制是发生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因此,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都参与其中,暗示机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格蕴涵代数与正则Fuzzy蕴涵代数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正则Fuzzy蕴涵代数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则构成格蕴涵代数.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一般含意和特殊含意在会话中的语用问题,目的是通过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其合作原则的推导,找到一般含意和特殊含意在含意理解和使用方面的普遍性规律,从而建立起一些对言语现象具有语用解释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会话含义     
对会话的定义、类型、功能 ,及对怎样识别会话含义 ,为什么会产生会话含义作了较系统的文献探讨和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拟格蕴涵代数的基本性质,由此得到:拟格蕴涵代数X为格蕴涵代数当且仅当≤L与≤F一致等若干充要条件.这里,X(X,V,∧,`,→,0,1)为拟格蕴涵代数,≤L为格(X,∨,∧)上的自然偏序关系,≤F为由蕴涵算子→、诱导的偏序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6]中,通过在一格蕴涵代数L与它的素理想空间上的开闭下集构成的格蕴涵代数{Xa|a∈L}之间引入一映射,得到了格蕴涵代数L的一个表示。利用集合列的极限对格蕴涵代数的表示进行了讨论,得出了格蕴涵代数的表示中单调集合列及一般集合列无限运算的一系列性质;又根据格蕴涵代数与格蕴涵代数的表示之间是同构的,进而得出了格蕴涵代数中任意子集无限运算的若干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