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嘉靖和晚明是明代九边说法形成与演变的两个主要时期。嘉靖时期形成了《九边图论》九边说法与《皇明九边考》九边说法。这两种说法基本是明朝当时北边九大军镇体系的直接反映。由于形成较早,而且相对符合史实,故而较为流行。为以后诸多史籍所继承,且亦为诸版本《明史》所吸收,从而成为目前关于九边的一般表述。晚明时期形成了两类五种九边说法:第一类九边说法将明初都司卫所纳入九边体系,第二类九边十六镇说法和九边七镇说法,体现出对原有九边说法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努力,但这两类九边说法由于形成较晚,影响不大。在入清以后,由于时代变换以及腹里军镇被忽视的缘故,这些说法逐渐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2.
明代嘉隆年间产生了四部长城图籍。其中郑晓《九边图志》是明代第一部长城图籍,完成于嘉靖四年,以文字为主,并分镇绘制地图。许论《九边图论》地图与文字并重,重在议论,从整体上系统探讨了九边形势。该书地图部分《九边图说》首次用整幅地图的形式,展示了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三门峡市博物馆藏《九边图说》残卷是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论》未继承《九边图志》的内容与体例,而是别创体例。魏焕《皇明九边考》以文字为主。重在史事记载,第一次全面梳理了九边制度源流。这三种图籍都是中央负责地图创制机构的官员的私撰图籍。兵部《九边图说》为官撰图籍,以地图为主。四部图籍基本开创了明后期长城图籍的创作模式,引领与规约了长城图籍的创作风气与体例。后三部图籍提出与发展的两种九边说法也成为明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两种九边说法。后三部图籍皆未使用“计里画方”与图例绘法,这也是明代地图,尤其官方所绘地图的主流绘法,显示出明代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人文传统,“科学”、“定量”对明代地图绘制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3.
据《明史·熊廷弼传》记载,熹宗天启五年(1625),在辽东地区率部抗击后金的优秀将领熊廷弼因遭权阉魏忠贤诬陷而被冤杀,死后竟被“传首九边”,“尸弃漏泽园”.那么,何为明朝的“九边”?其设置背景和军事特点如何?“九边”设置后有何得失?笔者试依据史料,对上述问题略作考述.一、明代“九边”设置的历史背景明初,元顺帝北逃后屯于“盖里”(开平),北平城(即过去的元大都)成为元军必欲夺回的主要目标.当时,明王朝虽然十分天下已得其七,毕竟还没有混于一宇,平元都是北控中原的重要步骤.元都始克时,“秦、晋未定,滇、夏未平.”虽然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由于徐达抄袭太原,迫使元将王保保逃窜甘肃,粉碎了元主收复北平的最初计划,但是元人  相似文献   

4.
明代“九边”设于何时 ?史书记载不一。在纷杂的史料中 ,作为明朝官修史书的《明实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比较可靠的线索。以此为基础 ,再结合其它史料 ,基本可以确定“九边”设置的准确时间 :初设于明成祖时期 ,经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各朝 ,到明孝宗弘治年间设置完成  相似文献   

5.
永福寺是《金瓶梅》中重点写及的一座寺庙,关于永福寺的来历,小说里存在着两种矛盾的说法.文章认为,永福寺作为周守备家香火院的说法更为合理,永福寺来历问题上的矛盾可能与"陋儒补以入刻"有关.另外,小说对永福寺与世俗社会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在客观上反映出晚明时期佛教呈现堕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2007年版)第14页说:“宋朝时,……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此处与史实不符。吴斌祥《中国古代四大名镇的比较研究》(《唐都学刊》1994年第3期,第22页)说:“朱仙镇的勃兴乃是明嘉靖年间开凿贾鲁河以后的史实:景德镇到明末才发展成业陶都会:佛山镇到明末清初才跳跃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关于陈三五娘的文学作品如歌谣、说唱、戏曲、小说、传说等诸种体裁中,今天能够看到的最古老的版本却属戏曲类型,有刊刻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荔镜记》和刊刻于万历九年(1581年)的《荔枝记》。但是,嘉靖本和万历本都不是原创本。从万历本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存在着一个编成于成化十二年至嘉靖三年(1476-1524年)间的《荔枝记》,这个本子就是为编万历本时所依据的前本。在没有新材料出现之前,要断定传奇小说与戏文产生孰前孰后,为时尚早。最早的《荔枝记》戏文,应当有“六姐(娘)”这一人物及有关情节,明代中叶时删去此部分,单留下五娘与陈三、林大鼻感情纠葛一线。然而,嘉靖、万历两本都留下了删改未尽的痕迹,可从后世流传下来的唱本及传说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史》(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科书)"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节中有一幅插图——《明长城》,其中涉及到有关"九边重镇"的一些内容,但不论是教材、历史地图册,还是教师参考用书,都未对"九边重镇"的设立时间、战略地位等作出详细说明。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重大史实,笔者特撰写此文,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明史·兵志》有云:"终明之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拟就《金瓶梅》与晚明女性生育民俗的角度探究被称为"中国十六世纪后期的社会风俗史"的《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女性生育民俗文化的特点,使我们透过作品真实地感知晚明时期女性的生育状态,了解晚明女性生育民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明代山西境内重点是大同地区的边墙、城堡的兴筑过程,特别辨析了"大边"、"二边"的概念。本文认为,明代不同时期存在着位置、走向不同的大边和二边,明初的大边、二边应在今内蒙古境内,现存的晋蒙交界处的长城是明嘉靖后形成的新"大边",其位置在明初的二边之内。后代资料中所以出现这种大边、二边颠倒错位的情况,一是正统以后明蒙双方攻防形势的改变,造成明朝防区的大幅收缩;二是成化以后的屡次异地重修边堡造成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过赶年”的文化内涵及其研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赶年”是土家族的民族节日,以追忆在抗倭战争中牺牲的兵烈壮士,而举行的一系列敬祭活动。印江土家族“过赶年”源于元末明初的抗倭战争,形成习俗于明嘉靖年间,是土家族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明有二陆时雍,一为浙江桐乡陆时雍,字仲昭,一字昭仲,浙江桐乡县人,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贡生,是我国明代嘉靖时期著名的诗歌批评家。《明史》、《清史稿》均无传。一为浙江归安陆时雍,字幼淳,归安人,嘉靖进士。疑此二人事迹相混,文章拟对二人生平进行考证。同时笔者将对《唐诗镜》作者桐乡陆时雍的生卒年进行详考。  相似文献   

13.
文人论兵是明代出现的重要现象。陈子龙作为晚明的著名文人,在诗词之外,还留下了以论兵为核心内容的《陈忠裕公兵垣奏议》。此书集中讨论南明时期的军队建设、防御体系、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很强的可操作性。陈子龙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明代兵儒合流的历史趋势,一方面体现了文人“救民靖国”的战争观和把兵学儒学化的论兵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南明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具有文学、军事、历史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式太极拳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优秀拳种,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陈式太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阴阳相济、相反相成的朴素辩证核心,贵柔守雌、欲取先予的思想精髓和传统兵学的战略战术思想,对弘扬太极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明末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强烈的经世意识的驱使下,聚集松江,共同编纂了《明经世文编》,对时人及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围绕《明经世文编》的编纂,出现了一个颇具时代的地域特色的编纂群体-主要成员均为江南松江人士,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多为社会、文化领域的活跃分子,并具有强烈的经世意识。通过地该群体的构成及其活动的考察,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明经世文编》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时人的经世意识,并从一个侧面审视那个时代,审视江南一带的区域社会特性。  相似文献   

16.
明朝中后期著名的学者、史学评论家胡应麟(1551—1602),其治学以"淹博"、"会通"而著称,著述丰厚。其中《史书占毕》一书较集中地反映了胡应麟的史学批评思想,在史学批评观上提出"务成曩美,毋薄前修",在史家修养上提出"公心"、"直笔"二善说,在史文表述上提出"约而该,赡而整"等思想认识,这是从唐代刘知V《史通》到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之间十分重要的一部史学批评著作。  相似文献   

17.
明中叶以前,归善县等东江中上游地区的主体方言属于粤语。明中后期,随着客家移民浪潮到来,它经历了逐渐客语化的演变,这是由客家人逐渐成为当地主体族群决定的。但联系土著、客家矛盾冲突的历史背景,考察"本地话"这一明显带族群区分色彩的自称,可知本地话应是明代后期东江中上游土著在与客家移民互动中确立我群认同的产物。本地话的底层应为粤语,其客语特色是后来受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廷玉《明史.兵志》作为今人研究明代军事制度必须参考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价值不容忽视。就其实用价值而言,它全面系统地保存了明代军制各方面的重要资料。不仅是今人了解和研究明代军事制度最易得的最为常用的专《志》和主要文献之一,而且还是了解明代科技发展状况的一个窗口。就其编纂价值而言,它具有体例完备、广搜博采、详考精裁、语言简洁等优点。就其史料价值而言,因其收录了大量《明实录》、《明会典》所未载的章奏疏议而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