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杨两将军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义主张。“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历史转折。发动“兵谏”,逼蒋抗日是杨虎城首先提出。张、杨两将军共同商定、共同执行的,这是目前史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那么,采取“兵谏”逼蒋抗日是杨将军的个人主张,还是其他方面策划的结果?张学良方面事先是否就逼蒋抗日也做了策划与酝酿?史学界对此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此外,杨虎城将军在陕西执政期间为图书馆事业作出的贡献,无不体现了他对陕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忧虑及期望。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前的双十二“西安事变”,举国震动,世界震动。当时在国民党投降派大兵压境,西安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为传播“事变”真相及其革命主张立下汗马功劳的新闻媒体主要有两家:一为《西北文化日报》,一为西安《解放日报》。“西安事变”功垂千古;这两家报社的革命报人,也是功不可没。这里,首先要说说《西北文化日报响来历。该报创刊于1931年上半年,起初是国民党要员顾祝同为主任、杨虎城将军为副主任的“撞关行营”机关报。不久顾被调走“围剿”安徽、江西等地的革命力量,该报就为杨虎城接收,成为杨主持的西安绥署和陕西省政府机…  相似文献   

4.
1961年12月12日晚,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次有张学良和杨虎城旧部袍泽及亲友出席的宴会,以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在这次集会上,周恩来回想起当年他在延安两次会晤张学良将军的往事,同时即席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席间许多和张学良一起参加“西安事变”的东北军旧部和中共重要人士,耳闻周恩来的讲演泪水潸然。特别是张学铭和张学思,对他们  相似文献   

5.
《陕西档案》2020,(1):F0002-F0002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档案是国家、社会、个人在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陕西省档案馆是集中和永久保管陕西地方历史档案资料的综合档案馆。为真实记录陕西省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和要求,全省广大人民群众防控疫情的历史过程,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珍贵档案资料得以永存,为历史借鉴,本馆自2月21日起面向社会各界征集防控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相关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档案馆馆藏的两份发黄褪色的革命历史档案史料,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西安事变”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7.
秋雨飘飞,阴霾低垂.10月15日晚,惊闻张学良将军与世长辞的噩耗,古城西安的市民为之黯然神伤.65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也将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中国现代史上,从此"张杨"并称,"张杨"之名,名播天下,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十七路总部及西安绥靖公署的番号被撤销,杨虎城被迫出国访问,十七路军所部,统归第38军辖制.时任38军军长,兼陕西省府主席孙蔚如,接过杨虎城的班后,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忍辱负重,伸张正义,在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坚守黄河,率部东征,立马中条,阻敌西征,彻底粉碎了日军妄图“进陕逼川”,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保卫了黄河,保卫了陕西,使三秦父老及西北人民,免遭日骑的践踏.  相似文献   

9.
雪后初晴的十一月十六日,八十六岁高龄的范明将军在秘书的陪同下,来到陕西省档案馆,亲手将他本人长期积累的珍贵档案资料,交给省档案馆保存.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已经过去了7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史学界曾有许多猜测和谜团,其无法廓清的争论焦点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究竟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还是有过艰难曲折的思想准备过程?中共在事变发生之前是否得到张学良的"通风报信"?  相似文献   

11.
在陕西省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资料中,有不少珍贵的资料期刊,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陕西政报》这本刊物,它1950年发行,至今已跨越了半个世纪,这在陕西省档案馆保存众多的刊物中尤为珍贵,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陕西政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宣传法规政策为己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可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率部发动西安事变,以“兵谏”的方式来促使蒋介石抗日.此次事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成为扭转中国危局的关键.现在,让我们以阅读的名义,从书籍回溯历史,走近关于“西安事变”的人和事.序曲引出一首战歌作家李伶的长篇纪实文学《西安事变的序曲》(长征出版社出版),揭开了70多年的尘封,首次讲述这个引人入胜的真实故事,神奇的“秘密协定”引发出3年后的“张杨兵谏”.  相似文献   

13.
经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省长贾治邦以第89号令签发的《陕西省各级各类档案馆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陕西省各级各类档案馆管理办法》规定各级综合档案馆和专业档案馆应当设置现行文件阅览、档案寄存、档案资料目录信息提供等新型服务功能,拓展档案馆社会教育和综合服务功能。□《陕西省各级各类档案馆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本刊陕西通讯员@赵万吉 !本刊陕西通讯员@田智勇  相似文献   

14.
胤凌 《兰台内外》2012,(3):13-13
20世纪30年代初期。杨虎城将军任17路军司令兼陕西省省长,是大权在握的一方诸侯。一天,杨虎城正在书斋看书,副官兼秘书宋绮云进来报告:“司令,外面有个叫刘得贵的人,说他是蒲城县警察局的局长,是你的同乡,想见见你。”杨虎城愣了一会儿,终于想起了这个人,便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相似文献   

15.
日前,陕西省档案馆将2003年至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防治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接收进馆,这部分珍贵的档案资料是“非典”工作的真实记录,是特殊的专题档案,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档案馆馆藏的两份发黄褪色的革命历史档案史料,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西安事变”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7.
杨虎城(1893.11-1949.9),陕西蒲城人,著名抗日爱国民主将领.作为一代爱国名将,杨虎城将军怀着"教育救国"的一腔热血,在故乡兴办教育、创建图书馆泽被后世的历史业绩也为人们所敬仰.  相似文献   

18.
陕西是文物大省,也是档案大省,馆藏量在全国居于前列。截至2003年底,全省档案馆藏600余万卷,其中陕西省档案馆馆藏60余万卷册,档案资料丰富而有特色,特别是党中央在延安13年形成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边区党委及所属机构的档案,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手迹、照片、文献等重要档案资料,在全国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9.
金秋十月,我有幸随陕西省档案馆"口述历史"项目组对我省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孙韶先生、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贠恩凤女士进行了专访,从而开启了对陕西省档案馆"口述历史"档案资料的征集之旅。  相似文献   

20.
封小平 《浙江档案》2004,(11):30-30
对于中国人来说,八年抗日战争,从来就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而提起抗战,就不得不使人们想起"西安事变",想起张学良将军.在浙江省档案馆的珍藏中,有他写给部下何柱国的两封信.阅后沉思,感怀良久.张学良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西安事变"是他短暂政治生涯中最高尚的一刻.他用非常手段和自我牺牲精神促成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和解,为发动抗战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