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教学活动全是为了考试,学生的学习也完全是为了分数。教师在课堂上,为升学而教,为考什么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载体,考试的机器,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应试教育”在指挥棒指引下,“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升学转”,必然具有片面性。它强调智育,忽视德、美、体、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试,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考试成了指挥棒。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被当作吸收知识的容器,消极、被动地学习,这样的教育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致于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东方红小学,  相似文献   

3.
“一个哨子一个球 ,学生老师都自由”形象地概括了农村中学体育在夹缝里喘息的现状。这也激发了我深沉的思考 :农村中学怎样才能够改变体育教育的现状 ,使之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首先 ,我认为要改变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必须对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及其方式进行改革 ,这是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得以改变的中心环节。传统的围绕“考试指挥棒”转的应试教育虽已不适宜时代发展的要求 ,但却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教育要得以变革 ,必须找准“指挥棒”。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 ,教育的指挥棒就是一次次的“考试” ,然而那样的考试却是为了考试而考…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英语的两种主要教学模式———应试教育 (examinationed ucation)与素质教育 (qualityeduca tion)1.应试教育 (examinationeduca tion)俗话说 ,考试是指挥棒。因此 ,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就进入了一个误区 ,即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教师在盲目地为“考”而教 ,学生也在忙碌地为“考”而学 ,其结果往往是废时多 ,收效低。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而是每节课都大量地传授知识。学生只好被动地接受 ,一节课根本看不到学生的参与。这样的结果往往是…  相似文献   

5.
一些大学对“考研率”的狂热追求,导致“最牛考研班”、“考研基地”等现象蔓延,最终引发大学教学以考研为目标,以考试为手段,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泛滥。其实,“考研率”高肯定是不错的,但如果大学把“考研率”作为教育目标来追求,那就是大错而特错的。追求“考研 率”,催生了以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偏离了教育目标,使学生成为“考试机器”,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国家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社会要转变单一人才观,大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6.
眼下,不少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抱着等待观望的消极态度。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考试尤其是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形成了“教什么,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循环。尽管这一“指挥棒”受到种种谴责和限制,然而它的“指挥”功能却依然故我。不过,目前正如火如荼进行的课程改革也正在加速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变,尤其是高考的改革,如考试的科目、内容、招生方式等。高考已不再单单具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发展。”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一、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重祝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作用。应试教育是一种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依据,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拨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学生背什么,把帮助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作为唯一目标…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是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考试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随处可见.学校考试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还在学校管理、学生辅导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考试本身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教育作用.但是,现在仍有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不够端正,把考试看得至高无上,使考试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一切为了考试的不良现象.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专长,往往陷入“题海”和书本的死记硬背之中,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害了学生身心健康.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策.其中谈论较多的是要减少考试,更有甚者提出要取消考试.  相似文献   

9.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古今中外的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是以观念变革为先导。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学观念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我们的教育紧紧瞄准考试,升学考什么、教师教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透视近年来高考及各省市模拟试题的语言表达题可以发现,试题源于教材。所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包含在语文教材中,但是高于教材。这是命题的最高境界。依纲扣本,理性回归,通过高考“指挥棒”引导教师和学生认真用好、学好语文教材,命题呈现出“教什么考什么”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考试仍是评价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试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现行考试又是教学的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下考.不教,不学。究竟是考试服从教学,还是教学服从考试,是当前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邓仲萍 《新疆教育》2012,(22):56-57
素质教育推行到今天,仍有很多老师未真正摆脱“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这个应试思想的禁锢。语文教师更多的是把语文的文学性作用放在一边而把课文分割成碎块,教学生死记硬背。生怕搞了素质教育,学生的升学分数就低了。这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了教育的本质,让我们的学生变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3.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试,它是个指挥棒,“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教学质量的评价;它也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对于以培养生产一线、有一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岗位工作要求的高素质劳动为教学目标的中职教育来说,传统的、单一的,以试卷成绩定终身的考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最优化"的实践与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原有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现在仍在用)的制约,物理教学似乎只是为了"考试"成绩.老师在教学中更多考虑的是"考什么?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  相似文献   

15.
在由多学科构建的知识大厦中 ,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素质教育 ,尤显其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就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略陈管见。一、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不必说自隋唐来八股取士的历史影响 ,也不必说从片面的智育考试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首要标准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 ,单就近年来有些类似智力竞赛和文字游戏的语文中考来看 ,考试这根“指挥棒”仍在发挥巨大作用 :指挥棒指向哪儿 ,我们便学向哪儿。课内学的知识、练的能力 ,向课外延伸的求知触角 ,所探求的知识仍大多用于应付考试。语文教学仍徘徊在“不考的便是不教的 ,不考…  相似文献   

16.
<正>应试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评价上唯分数、唯升学率;与考试无关、难以考核的人格养成、个性发展、社会关怀乃至音体美等内容被架空虚置,从而背离了教育树人育人的内涵。改革应试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考试就是指挥棒, “上面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定论。于是乎,人们“谈考色变”,生怕有应试的嫌疑,戴上不革命、反素质教育的帽子。然而,今天我却要正大光明地对政治考试歌功颂德,为政治开卷考试叫好。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 ,因为倡导素质教育 ,呼吁“不唯分数论”、“不要以考试成绩排名次” ,就有些人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 ,以为现在倡导素质教育 ,就不需要考试了。其实 ,“素质教育不需要考试”的论点是错误的 ,而且会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办学就要考试 ,古今亦然 ,中外亦然 ,关键是看你如何考。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 ,但和以往应试教育的考试有本质区别。以往教育是为了考试 ,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的唯一标准 ,老师的教、学生的学 ,都是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在转 ,而且多是考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性内容 ,以死记硬背取胜。素质教育的考试 ,考试是…  相似文献   

19.
改革考试模式 适应素质教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背景与设想“考试是学习的指挥棒”这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识。按现在的说法 ,过去的是“应试”教育 ,目前要大力发展的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差别是如何考核学生 ,考核的标准是什么。现在大学教育不少课程还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满堂灌的教学 ,死记硬背的考试 ,等等。考试的命题往往是以单纯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为标准 ,例如有的学科的命题是使用国家考试题库命题 ,题库题型绝大多数是课堂教学、课外作业见过的 ,学生考试前“突击”几天 ,做几个典型题 ,平时认不认真学习 ,都能考出好成绩 ,但考试后 ,这些知识…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应试教育,大到高考,小到中考(初中升高中)、初考(小学升初中),一切为升学应考开绿灯,把国家所设教学科目分出“主科”、“副科”、“大科”、“小科”分别对待,甚至对待不同学科的老师也厚此薄彼(如评模、评定职称等)。考试是指挥棒,指挥老师教,指挥学生学,考什么,重视什么。教师冥思苦想,猜题押题,学生沉入烟波浩淼的题海中,苦不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