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闲散青少年的犯罪现象不容忽视.要减少闲散青少年犯罪,就必须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完善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要切实履行起自己的教育管理责任;加强并落实法制教育,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要多创造就业机会,加强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2.
张宜 《科教文汇》2007,(8X):58-58
近年来,闲散青少年的犯罪现象不容忽视。要减少闲散青少年犯罪,就必须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完善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要切实履行起自己的教育管理责任;加强并落实法制教育,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要多创造就业机会,加强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3.
孩子,天真、活泼、率性而懵懂。校园,和谐、悠然、宁静而祥和。但是曾几何时,我们可爱的孩子,竟也开始喊杀喊打,暴力出现在育贤才、为师表的校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我国绝大部分青少年生活在农村,而当前突出显现的农村中学在校生犯罪问题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校园暴力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肌体上的一个毒瘤,更为可怕的是,这个毒瘤还在不断地扩散,我们该怎样来围剿校园"江湖",铲除校园暴力呢?  相似文献   

4.
梁海彬 《大众科技》2008,(7):176-178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低龄化、暴力型、团伙犯罪转变。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要做好预防,则必须把握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以及对其犯罪的原因进行研究,如此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为有效地减少犯罪的发生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事件呈现出新的特点,校园暴力的数量不断激增,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与受害者在朝着低龄化发展,施暴的严重程度在不断升高。在邻国日本也曾经有过校园暴力频发的时期,因此借鉴日本校园暴力解决的措施,或许会对解决我国校园暴力频发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校内盗案件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种暴力性犯罪、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犯罪、经济领域犯罪,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犯罪案件中又以盗窃案件为多,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高校作为一个"小社会",内部治安直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现阶段,高校各类案件中盗窃案件占了大部分,其中内盗案件在整个盗窃案件中占较大比例,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研究高校内盗案件,并采取必要的对策,对保障师生人身和公私财产安全,维护校园治安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2011,(1):18-19
抢劫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或者胁迫手段迫使受害人当场交出财物或抢走受害人财物的一种恶性犯罪。对于这种恶性犯罪,预防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暴力以其"手段非人化"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学界对此也予以深入的探索.对1996—2016年"中国知网"关于"校园暴力"问题的研究数据分析表明,目前的研究现状落后于形势发展和社会现实需求.本文对校园暴力的内涵、特点、成因和治理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且对校园暴力的整体发展趋势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前瞻.一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资料积累,另一方面为各方处理校园暴力事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暴力语言在中国由来已久,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渗透到学校校园,值得我们警醒。  相似文献   

10.
暴力语言在中国由来已久,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渗透到学校校园,值得我们警醒。  相似文献   

11.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但从发生的一幕幕女生暴力现象来看,校园已成为暴力行为多发的危险地带。要控制住校园暴力行为,就要明了其成因,找出有效对策,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老柯 《科学生活》2009,(12):20-21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各种挑战暴力底线的图片、视频在网络世界广泛流传,面对这些画面惊叹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懂得画面当中那些稚嫩脸庞的内心世界……每每回首走过人生的路程,我们总会不禁感慨,最美好、最纯洁的记忆都留在了花季的年龄。然而,近年来,各种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原本应该用单纯、天真、善良等美好词汇形容的少年,却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何军 《百科知识》2023,(16):48-51
<正>在大多数人眼里,校园是一方净土,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快乐成长的港湾,所以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并没有引起有些老师和家长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某些所谓的“无害少年”常常会出于各种原因实施让人难以想象的、恶毒而残忍的暴行。他们的言辞和行为像一把把刺向身边同龄人的尖刀利刃。下面,本文就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学生欺凌”来谈一谈未成年人校园保护的问题。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学生欺凌—定义各不同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和学生欺凌是不一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正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持刀威胁……各种各样的校园暴力令人触目惊心。校园暴力在青少年中频频发生,究竟是什么心理造成的?心理原因1.唯我独尊。现在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养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漠视他人的狭隘性格。2.抗压能力差。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缺乏社会历练,抗压能力差。3.存在心理障碍。除自私、冲动外,自  相似文献   

15.
刘南南 《科教文汇》2007,(12S):48-48
近几年来,美国校园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引起了公众们的广泛注意。笔者简要地阐述了校园暴力的定义、危害,类型,及美国校园暴力产生的几种原因,以期对我国校园暴力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青少年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14周岁以上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犯罪以其犯罪主体年龄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周期长等因素而备受人们关注。犯罪低龄化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在各类犯罪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呈现出犯罪低龄化、暴力抢劫犯罪增多、团伙犯罪增多、作案方式成人化、作案手段凶残化和高科技化等特点,尤其是低龄化现象不容忽视。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居高不下,后果严重,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它在伤害学生的同时,也在腐蚀着我们的校园。本文主要从校园暴力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和防范校园暴力的主要措施两个方面来阐述防范校园暴力。防范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让他们在校园里,不仅仅能学到文化知识,更能学会做人,身心健康地成长,能够担当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成为未来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校园暴力以青少年群体为主,是一种破坏校园安定和影响学生学习环境的行径,它是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影响、司法未进校园、青少年施暴者自我意识强烈、同辈群体的混合产物,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应采取网络年龄分级制度、健全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建立学生的血型、性格档案、学校加强道德教育等措施,这样青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美国校园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引起了公众们的广泛注意.笔者简要地阐述了校园暴力的定义、危害,类型,及美国校园暴力产生的几种原因,以期对我国校园暴力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涉枪犯罪是严重的暴力性犯罪,对社会治安影响很大,在打击涉枪犯罪和侦破涉枪案中,需要对枪支的射击弹头上的痕迹特征进行检验.现有枪械的管理、使用建档工作同样需要对射击弹头上的痕迹特征进行检验.子弹经射击后,其弹头会留下痕迹,就同一类型,甚至同一批生产的枪械射子弹,其弹头痕迹都不相同,人们根据这一特点,为枪械建档、监管枪械的使用,这种做法在外国称为弹道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