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真实性。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材时,要让学生选取具有真实性的材料,不要照搬别人的材料或者胡编乱造。小学生年纪小,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算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照搬各种作文书上的例子。我在教小学中年级一个班时,出了一个作文题《暑假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给学生作。批改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作文选材雷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惊人地相似,只是换了个人名、地名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我告诉学生,作文选材要尽量选自己亲身经历过、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曾懿辉同学为参加作文比赛写了几篇文章,我都觉得真实性不够。我设法引导他去…  相似文献   

2.
一、实践中写作,激发兴趣 经常参与日常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自主的参与写作,这是因为生活中与别人的交往,是”我”要写,而不是习作课中要“我”写。比如,我要到学生家去家访,而我又从来没有到过他家,我就让学生给老师写信,希望学生在信中尽可能写明白自己家的地址,以及如何乘公交车,下了车向哪个方向走,  相似文献   

3.
一、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材,使其在落实三维目标中成为主体“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准备习作材料,学生写的才能是“我”的认识世界的生活,才能在世界中认识“我”的生活。为此,习作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储备。注意习作内容的整体性,观照学生获取习作材料的过程。叶老说:习作要写出自身的经验,要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功夫。学生的篇篇习作,所写的人、事、景、物,都要经历“观察———思考———评价———表达”的过程。习作指导时,必须从学生表达出来的内容入手,去…  相似文献   

4.
一、脱俗出新 ,选材特色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跨不出死板仿写圈子 ,因而破除陋习更显重要。如写诚实话题材料 ,常出现“打碎花瓶就撒谎说是小猫的过错” ;写教学活动有不少写“烧不坏的手帕”。选材庸俗老套 ,走死板仿写、变相抄袭老路 ,练笔效果很差。教师掌握规律 ,事先要打预防针 ,禁止学生写雷同材料。可通过口头作文点评 ,表扬选材有特色的 ,鼓励我笔写我文。用展贴的佳作证实 ,写自己的生活才有成功的希望 ,以此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此法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原则 ,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手段 ,对学生思想素质有优化作用 ,杜绝写作走老路、弯…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大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命题之后,一般采取“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步骤,注重教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等,使学生往命题框套里钻,既没有感性材料,思维又受到束缚,往往是一听到“作文”二字就头疼。针对这一现状,我尝试了“前习作教学”,就是“在习作教学中将重心转移到命题之前,重视学生作前的观察、体验、阅读与思考等,以此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最后到乐写,把写作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有条理地叙事是小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引导小学生写好叙事类作文是语文教师的责任。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去宣扬,去提倡;有些事情则会给予我们一些启迪和教诲,有的让我们开心,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气馁,有的则会让我们深思。把事情的过程,或者是某一片段,甚至是某一刻的情绪波动如实地记录下来,就会形成一篇叙事类文章。据调查,很多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过度注重写作的格式。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没有学会写叙事类的文章。很多学生把写作当成负担,认为写作只是应付教师的一项枯燥的作业,他们并不能从写作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教师应积极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写真事,抒真情。一、选材要新颖 选材陈旧是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选出新颖、独特的写作材料呢?叙事类的文章,重要的是写实,经历过某件事情写出来的作文和凭空想象写出来的文章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写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件事情,有的学生只是讲了一下扶老奶奶过马路的过程,平淡无奇,枯燥无味。而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奶奶停在斑马线前,从左到右看了许久,颤颤巍巍往前走了一步,却不敢再迈第二步,瞬间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奶奶,也许她在给我买零食的路上也是这么小心翼翼地过马路的。于是,我就走上前,挽住老奶奶的胳膊,问她需不需要我的帮助,老奶奶看着我笑了,说我和她的孙女长得很像,都是好孩子,我听了开心极了。”在写扶老奶奶过马路的片段时,这位学生并没有过多地写老奶奶如何过马路,而是从老奶奶身上看到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其主体驾驭全部写作活动,从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到材料的谋篇布局、立意成篇、修改推敲,无一不突现写作主体的机智与创造。综观近年的中考、高考作文试题,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灵活,它要求写作主体摒弃陈规陋习,充分张扬个性,展露人格世界。可见,要想切实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写作主体的自我意识上进行培养。一、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写作兴趣要想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我认为首先应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  相似文献   

8.
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跨不出死板仿写圈子,因而破除陋习更显重要。如写诚实话题材料,常出现“打碎花瓶就撒谎说是小猫的过错”;写教学活动有不少写“烧不坏的手帕”。选材庸俗老套,走死板仿写、变相抄袭老路,练笔效果很差。教师掌握规律。事先要打预防针,禁止学生写雷同材料。可通过口头作文点评,表扬选材有特色的,鼓励我笔写我文。用展贴的佳作证实,写自己的生活才有成功的希望,以此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  相似文献   

9.
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指导写作时,教师会向学生强调选自己熟悉的材料来写,可最后,材料老套就成了学生作文的一大问题。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材,他们认为熟悉的材料当然不是新颖的。教师应让学生树立熟悉与新颖并不矛盾的意识,通过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动用五官去发现素材、分解熟悉去得到新颖因素、用心思考去挖掘新素材。学生学以致用,选材老套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记叙文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作者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材料,但那种“拣到篮里都是菜”的选材方法,势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因而作文过程中能否对纷繁杂陈的材料正确取舍,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教师教会学生正确选材,是学会作文的关键。我认为,培养学生正确选材,至少应引导他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l、选择熟悉的材料。记叙文是通过记述描摹生活现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生活现象熟悉,就便于表达感情,写起来就具体、真实可信,而且容易写出特色。相反,如果脱离生活去闭门造车,往往写不具体,写不生动,甚至…  相似文献   

11.
学生写作时在确定好主题的前提下选材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什么样的主题就有什么样的题材去选择。在阅读主题的条件下选择哪些材料去阐述,则由学生自己决定。材料多如牛毛,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容易写的材料进行写作。文章将就作文的选材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下水"。"下水"即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写作的过程,并按照作文的规律逐步完成命题、选材、提纲、初稿、修改等步骤,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再文 《云南教育》2001,(19):27-27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常常为没有写作的材料而陷入写作的困境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教给学生选材的途径和方法,我国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朱熹在其《读书有感》一诗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虽然描绘的是忽然把书读懂的情景,但人们常常引用他这两句诗来阐述写作与生活源泉的关系。由此可知,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到生活的源泉中去引来写作的“活水”,即到“四大生活”中去选取写作的材料。1.指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选取材料。小学生在每天的校园生活中他们总要接触一部分老师和学生,在脑海里留下他们的音容…  相似文献   

14.
朱丽华 《教师》2012,(34):60-60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习作时运用的素材陈旧,甚至有些学生三年来一直都写着同一件事,似乎无论什么样的写作要求,他都能联系到这件事上。选材雷同,毫无新意可言。而作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5.
记叙文体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是学习共它文体的基础。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作文教学理所当然的把记叙文写作当作重点.由此,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也成为每为语文教师的刻意追求。下面,我就记叙文写作中的材料选择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审清题意选材。 凡是选择,总得有个标准。选材的首要标准是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古人所谓“文之作也,以载事为难;事之载也,以蓄意为工”(陈癸:《文则》),说得就很透辟:选材用事不容易:这要看它能不能“蓄意”,蕴含看主题需要的东西。不能“蓄意”的材料(“事”),…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否喜爱作文,教师的启发与诱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是怎样使学生爱上作文的呢?主要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帮助要具体,要对症下药学生作文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了写作材料,但不会去寻找,去发掘。这就需要教师启发他们去找。我常在出了题目之后,找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到办公室来,具体指导他们写什么,怎么写,为他们"广开言路"、"找米下锅"。  相似文献   

17.
每逢作文课,学生必须按照老师规定的题目,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定字数的作文.但不少学生由于材料缺乏,生活经验不丰富,往往见到题目就硬着头皮写,那是“要我写”、“逼我写”,是一种挤牙膏式的写作,即使成文,也只能是立意陈旧,选材一般,构思呆板.不少同行曾为此探索过很多改变这种状况的有益的做法.比如培养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精心设计课型,诱发写作动机,有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如何很好地面对学生实际,用力突破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难点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出示命题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应把力气放在帮助学生解“惑”上面,通过有计划的富有成效的指导,有目的地突破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各个难点,努力创造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参加区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活动,准备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一次难忘的事》作文。课前,我认真设计教案,对这节课充满信心。在本校试上这一课时,我先是范文引路,指导作文选材、讲写法,接着让学生当场写作,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场点评。  相似文献   

19.
插花与写作     
初中生写记叙文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不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立意、选材、构思、布局,对文章的修改更是不用心思,作文水平提高较慢。正值金秋时节,我有这样一个设想: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采回花草,搞一次插花活动,使学生们形象、直观地领悟写作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黄承斌 《现代语文》2008,(8):129-130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中考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也怕教作文。尽管如此,学生们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却一直困绕着教师的作文教学。而在日常写作练习中,学生又常常为不会选材而苦恼,我们语文教师也常为学生作文选材的单一、陈旧、俗套而焦虑。洲此,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考,引导学生从联想的六个方面去选择、组织材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