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各有其优缺点,本文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起来.以结构化思维设计评价量表。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快捷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这对传统单一的量化评价提出了挑战。在对量化评价方法进行反思、批判的基础上,质性评价应运而生,它弥补了量化评价的不足。虽然二者的理论基础不同.但它们并非相互对立、拒斥的。在实践中应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评价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这对传统单一的量化评价提出了挑战。在对量化评价方法进行反思、批判的基础上,质性评价应运而生,它弥补了量化评价的不足。虽然二者的理论基础不同.但它们并非相互对立、拒斥的。在实践中应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评价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各有其优缺点,本文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起来,以结构化思维设计评价量表,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快捷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对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电子档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琼 《教育导刊》2004,(17):26-28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学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师评价具有导向、监督、激励、发展等多重功能,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袋”评定是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它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它是使发展性评价与传统性评价两个阶段结合起来的最好的评价方式,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监督、激励和发展等多重功能。本探索了“电子档案”的建构和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6.
依据评价方法的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把教学评价方法分为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两大类型。量化评价的方法论基础是科学实证主义,价值取向是"工具理性"的,其主要功能是甄别、鉴定和区分;质性评价的方法论基础是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价值取向是"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的,其主要功能是沟通、理解和改进。两类评价各有其合理性,在新课程中实施教学评价,应自觉地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张志忠  刘建娟 《小学校长》2006,(2):34-34,42
学生评价是每一位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建立与之相随的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我校自从2003年成为镇赉县城内三所新课改实验校以来,把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使之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相辅相承,全面、客观、感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作为学校教研教改课题。为此,我校从一年级开始建立了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使评价内容综合化。  相似文献   

8.
李雁冰 《上海教育》2001,(12):30-32
二、走向质性课程评价(一)质性课程评价与量化课程评价的异同课程评价的范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量化课程评价(quatitative curriculum evaluation),另一类是质性课程评价(qualitative curriculum evaluation)。使用不同的评价范式意味着受不同的评价观念支配、追求不同的课程价值观。所谓量化课程评价,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推断某  相似文献   

9.
质性评价——教学评价发展的新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评价理论的发展,量化评价主导教学评价领域的格局已经打破,质性评价的方法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评价之中,其重视过程中的生成价值、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尊重学生个性等特点使教学评价能对整个教学过程作出真实、完整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测量与价值的判断,是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发现,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评价者应当在评价过程中实现专业化,自觉运用量化与质性相关方法,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及时向教师反馈评价,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教师评价仍然存在量化与质性方法的杂糅状态,出现杂糅的原因在于奖惩式教师评价仍然存在、评价者评价素养仍然不足,以及教师负担仍然过重。教师评价要立足于教师发展本身,厘清评价领域量化与质性的基本方式,并寻求量化与质性在教师评价的最佳结合方式,以推动教师评价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莫敏 《教育导刊》2009,(6):56-57
质性评价关注被评价者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习情感的增强,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本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质性评价的方法与途径、评价成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了体育教学评价的两种基本方法即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理论基础、目的、过程、方法、评价者角色.认为它们并不是两种对立的方法,在评价实践中应该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完善,并最终走向和谐发展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洪祥美 《江苏教育》2007,(10):24-25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来决定。由于评价内容和目标是多元综合的,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是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依据新课标的标准,以质性评价为主,以量性评价为辅.将定期的正规评价和即时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质性学生评价是以人本主义为认识论基础,从"质性研究"的视角关注学生评价.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与质性学生评价的特征,依据"评价标准"和"课程标准"选取评价内容,从课堂这个方面探索学生评价的基本途径,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使质性评价自然地融入化学学习中,为中学教师展开质性学生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西兰基础教育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合理,特色突出,既注重评价的甄别功能,也注重评价的发展功能。对低年级学生的评价以质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高年级的量化和终结性评价增多.评价工具和手段丰富。这些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层教学中的评价应由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的教育、促进、发展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层次的提高.满足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策略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面向未来教育而构建的一种全新的、符合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需要的评价观,开创了学生评价的新视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评价内容上,更全面,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在评价方法上,更科学,突破了传统的量化评价的限制,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只有积极应对,设法解决,才能充分发挥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反馈功能、激励功能、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件具有综合效应的活动。评价标准要由整齐划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评价方法要变量化评定为量化、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目的要由侧重评价的鉴定、管理功能真正转到教师队伍的成长和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危伙华 《广西教育》2006,(12A):12-12,16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是当前教育教学评价的宗旨。质性评价能全面、深入、真实地展示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有些人却因此而“谈量色变”,把定量评价视为评价的“禁区”。其实,重视质性评价并不是要对定量评价简单否定,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是互补的,从根本上讲,质性评价应该内在地包含了定量评价。适当的定量评价仍是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0.
尽管量化评价在学校德育评价实践中具有合理性,但过度的量化评价会导致如下弊端:窄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割裂道德结构的完整性,忽略德育的境遇性和人文性,助推学生的功利心理,忽略德育评价的情感属性。第四代评价理论强调“人”而非“数据”,强调多元价值主体之间的协商,强调从科学主义评价范式向人文主义评价范式转型,为超越德育评价的量化困境提供了可能性。据此,德育评价应实现对过度量化评价的质性超越,在理论层面框定质性德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实现德育评价方法的质性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动态、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方法体系;以学生的真实道德需求为根基,回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主张;加强叙事性评价团队建设,以多元责任取代单一责任;完善质性德育评价方法,理解并欣赏德育评价过程本身;评价结果的运用回归育人本质,构建叙事性、连续性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