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实施“二五”普法规划已经四年了,这是一项重大的社会教育工程。江泽民总书记在1990年1月谈到法制宣传的问题时就已经指出:“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入普及法律常识,对全体人民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由此可见,“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因此,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基础,法律观点是法律意识的灵魂,法律观念是人们对法律重视和自觉遵守的程度。这三者构  相似文献   

2.
新闻编辑的法律意识,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播出的新闻必须符合法律,这不仅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也体现了媒体自身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制定及其施行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我完善,它是正确调整国家、集体和公民及其之间在档案和档案事务关系方面的法律准则和行为规范。正确认识和调节档案法与档案工作、档案法律意识与档案工作、档案工作与其他法规的关系,并通过反复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律,使人们懂得国家需要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人民需要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各行各业需要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进而将学法、守法、执法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就形成了规范的档案法律行为。有了良好的档案法律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报刊编辑职业中隐私保护意识的现状,并着重提出了提高报刊编辑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报刊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大惩罚的力度等几点加强隐私保护意识的措施,希望相关工作人员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法津意识的引导应该是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栏目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完成这一重要任务,每一期节目都应该蕴含着启蒙的号角,有以引导民众人性的深刻的反省和权利意识的真正觉悟,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推行依法治国的真正基础。 什么是法律意识呢?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的形成是法的形成的前提条件;在法的创制和法的实施的过程中,法津意识起到调整作用,使人们的行为与法律规范相协调。衡量一个国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作为新时期的图书编辑,显然要懂法守法,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如此,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处理好出版社与作者的法律关系,避免编辑在工作中对某些问题处理不当而引起著作权纠纷。在出版工作中,与编辑关系最为密切的主要是著作权法和合同法,它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一、确定正确的选题、组稿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后简称“《著作权法》”)第四条规定:“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编辑的重要职责是组织、策划选题,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首先要做到组织策划的选题要积极向上,与国家的宪法、法律一致,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否则,自己的行为就会违法,损害国家的利益,更谈不到保护作品的著作权和出版者的专 有出版权。二、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的签订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组稿阶段签订,可以对作者的写作提出政治上和专业上的要求;另一种情况是自投稿,一般在审稿之后签订合同。1.合同签署人的资格出版合同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签订的法律性文件,要遵守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网络时代的开放性、多元化,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报刊编辑作为报刊媒体的重要决策人,如何利用网络科技优势,对传统报刊媒体进行改革创新,是当前各报刊编辑面临的巨大难题。本文对网络时代报刊编辑如何创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报刊编辑适应网络时代媒体变革、创新编辑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制定及其施行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我完善,它是正确调整国家、集体和公民及其之间在档案和档案事务关系方面的法律准则和行为规范。正确认识和调节档案法与档案工作、档案法律意识与档案工作、档案工作与其他法规的关系,并通过反复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律,使人们懂得国家需要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人民需要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各行各业需要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进而将学法、守法、执法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9.
论编辑的法律意识及其权利义务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汤啸天 《编辑学报》2000,12(2):66-69
提高期刊编辑的法律意识是办好期刊的重要条件,期刊编辑必须建立和不断完善法律意识,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出版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正确维护出版者权益的必要前提,编辑部及时履行审稿答复义务,可以有效地制止“一稿多投”现象,以抄袭剽窃之作骗取出版的,期刊编辑部有权追究其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发表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侵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尽管这几年,随着记者和编辑法律意识的增强,记者故意捏造事实的事件鲜有发生,但由于疏忽,...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之确立离不开媒体,一支政治素养高、法律意识强、严于律己、业务精湛、熟悉现代传媒技术的传媒队伍,必将成为法治社会建设的积极促进者。新媒体时代传媒人必须提升法律意识,培养法治思维,才能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编辑记者应如何坚持政治方向、加强法律知识储备,以及在采编工作中如何遵守法律准则,旨在引起传媒工作者对新闻职业行为的思考,认识到法律在日常工作中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鸿森 《传媒》2000,(5):24
书籍报刊编辑工作这些年来有分工细化的趋势.因为承担编辑工作的任务不同,编辑这行当在主编(总编辑)之下便分出责任编辑、美术编辑、索引编辑等等.  相似文献   

13.
生活纪实类期刊编辑须强化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真实准确是报刊从业人员的道德底线。期刊编辑作为“把关人”,只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才能真正发挥把关作用。  相似文献   

14.
1档案法律意识制约和决定档案法律行为 档案法律意识对档案法律行为的决定和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从档案法的制定行为的角度讲,档案法律意识是社会需要与档案法创制的中间环节和纽带.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任务,并对出版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出版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其根本任务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把高质量的图书、报刊和电子、音像出版物奉献给广大读者。要担负起这个历史任务,最重要的是要抓好编辑和发行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深入学习掌握法律、法规,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权利和义务是评判社会关系的标准。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明确自己在从事舆论监督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我国目前虽然没有《新闻法》,但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同样受《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和约束。新闻工作者广泛接触社会的各个阶层,需要不断涉猎那些与他采访或编辑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了解,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是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在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大环境下,补上“法制课”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开展舆论监督的有力…  相似文献   

17.
报刊编辑工作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在毛泽东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报刊编辑工作在革命活动中的份量以早期为最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毛泽东的革命活动是从从事革命报刊编辑工作开始的,其思想的转变和发展是在编辑实践中完成的。认真探讨毛泽东早期编辑活动的渊源、特点和历史地位,对于毛泽东编辑思想和中国革命报刊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峭森 《传媒》2000,(11):10-10
报刊审读是报刊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同于一般报刊编辑人员对报刊编辑加工性的审读,它具有管理特性与功能.正确认识报刊审读的管理作用,掌握报刊审读的自身规律,是有效地组织审读活动,提高审读工作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于安龙 《中国编辑》2023,(Z1):124-128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和理论家,长期奋战在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前沿,创办、主编了大量进步报刊和党报党刊。在其报刊宣传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报刊编辑思想,包括坚守信仰、坚定信念的编辑原则,为党发声、为党代言的编辑立场,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编辑宗旨,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编辑风格,培养人才、壮大队伍的编辑导向,恪尽职守、殚精竭虑的编辑作风等。瞿秋白报刊编辑思想蕴含着一系列对报刊工作的深刻思考、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今天做好报刊宣传工作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新闻学的研究中,法律新闻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新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社会稳定给以高度重视,使得法律新闻在报刊上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就法律新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对法律新闻的社会效能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法律新闻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充分发挥法律新闻的社会效能,从而为我国报刊长远发展提供重要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