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信 《出版史料》2009,(2):67-68
廖冰兄的木刻书衣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漫画,发源和发展于上海,上海也因此而聚集了一批现代漫画的精英。广东青年漫画家廖冰兄先生和以东北南下的青年漫画家张仃两位,一北一南,30年代初即投身于大上海的漫画营垒,且成为艺术风格突出的中坚。  相似文献   

2.
康丽 《出版史料》2005,(2):77-78
张仃先生年届九十,是我国成就卓著的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漫画艺术家。他一生都孜孜不倦地耕耘在艺术的园地里,曾有友人这样来概括他的艺术成就: “独领风骚成全才,鬓华虽改艺常青。”这的确是精辟的知言。为了全面总结其艺术成就, 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仃艺术成就展”。张  相似文献   

3.
某师新闻干事王玉,一级新闻照片,促成海峡两岸失散46年的三兄弟沟通了亲情。46年前,徐瑞坤去了台湾。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邮路的开通,他给家乡邮了300多封信,因地址不祥被退回。一次,他从报纸上看到沂蒙入崭新精神风貌的新闻组照《沂蒙行》时,发现其中一张上的两位老人很像自己失散46年的两位兄弟。于是,他从报社打听到了作者王玉的通信地址,怀着试试看的心情,请王玉介绍一下采访的过程和图片中老人的姓名及有关情况等。王玉接到求助信后,按照徐瑞坤提供的情况。几经周折终于证实图片中的两位老人就是他失散46年的同胞亲兄弟徐…  相似文献   

4.
1989年12月24日,我接到钱锺书、杨绛两位老人在元旦前夕亲手特制的两张贺年卡。简朴的贺卡上用红色透印着“新禧”两个钱老手书和“钱锺书杨绛恭贺”的题签。两贺卡一厚赐给我,一嘱我转赠我的挚友薛进官。在送我的贺卡右侧钱老题写了这么几个楷书:“有昇我兄事业顺遂身心康泰”。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省档案馆在浙江展览馆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展览。展览期间。收到一位名叫顾芰英的老人的来信.向我们表达了捐赠其兄顾建平相关档案资料的愿望。信中写到“我在浙江展览馆参观‘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看了大量史实展,教育至深……联想我兄顾建平在新闻战线上奋斗一生.他爱国敬业,  相似文献   

6.
与我同龄的范泉兄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一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我很想将记忆中的范泉和我与他的交往,用文字记下来,但因为年老体衰,记忆力日益衰退,一直拖到今天才动笔。他是我不能忘却也不应该忘却的朋友。  相似文献   

7.
(一)席子佩卖掉《申报》办《新申报》依然失败中国报纸历史最久的《申报》是史量才从席子佩手中买进的。席卖出《申报》后很懊悔,乃想方设法,请穆安素律师向法院起诉,说他卖的只是报馆产业,《申报》二字商标并未卖与史量才,因此史不得用《申报》名称出版报纸。结果史败诉,又拿出一笔钱付给席子佩,作为承购商标费。席得了这笔钱,心有未甘,拟再办一张《新申报》以与《申报》抗衡。他与我父是知交,要我兄去帮他办报,我父以不办同样事业婉辞。《新申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漫画     
方成 《当代传播》2005,(4):105-105
我们几个年纪大的漫画作者很怀念范长江同志。上世纪50年代初,他任人民日报社社长。他最了解漫画,重视漫画在报纸上的重要宣传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在北京《新民报》任美术编辑。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长江同志立即召集来漫画家,介绍战争情况和战场上的形势,约大家作漫画,以动员群众参加战斗,长我方志气,灭敌方威风。那时候,老漫画家华君武在人民日报社任美术组领导,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丁聪、张仃、钟灵等都积极为《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张仃往事     
一生纠结在政治与个性之间的张仃,在办完离休手续那天,回到家,在地上打了一个滚,他觉得自己终于自由了,可以画画了  相似文献   

10.
有一件事,过后多年想起来都让我感到内疚。那是1986年,我在阿克苏驻站,就住在记者站的小院里。有一天,记者站来7位老人。他叫什么名字,长的什么模样,事隔这么多年我已经完全记不得了。只知道他找我这个“新疆日报记者”,是希望借助党报的力量讨还公道的。从老人的叙述中,我知道他数天前为一桩纠纷,受到当地执法部门某些人十分粗暴的对待。当时我脑子里的念头是:“这种事管不了”,“写了报纸也未必能登”,结果几句话就将老人给打发走了。事实上,就算当时自己当记者的资历尚浅,调查一些复杂问题的功力也欠缺,但至少可以请老人…  相似文献   

11.
我和于浮生相识好多年了,从打第一次见面就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成为知心朋友,浮生小我几岁,但我平时称他为兄,有些场合我叫他老师,凭着我多年的了解,又依据朋友们提供给我的相关资料和浮生经常寄给我的他主持节目的影碟.今天我要好好说说他……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来,我一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又从事中国人民广播史的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央台的前身。为此,我和北京广播学院(现改名中国传媒大学)原副院长赵玉明访问了当年在延安创建广播电台一些老人们,听他们述说当年那艰难和动人的故事。这样,我们认识了王唯真,他为人谦和而又热情,几次访问以后,我们就由相识而深交,成为好友了。他和我是同龄人,不过比我早来到人世几个月,我心中尊之为兄。  相似文献   

13.
辛航 《北京档案》2001,(3):16-18
最近,我有幸采访了前全国政协委员丁国钰老先生.丁老今年已经85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好多.对于几十年前的事,他依然记得很清楚.丁老的经历很丰富,从红军到解放军,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他都亲身经历过.他参加过板门店谈判,当过驻外大使,还当过北京市的市委书记."现在像我这样的老人可不多啊",他微笑着说,"听我的经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就好像听故事一样."……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摄影学校的学生.这张照片摄于去年冬天,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位老人,独自一人坐在街头,那种孤寂的情绪瞬间感染了我,也许当他坐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时,才能体会到一点温暖,才能觉得有人在陪伴他.看过往的行人他又作何感想呢?在拍摄时我有意留出周围的空间,在画面上产生空旷的效果,来表现老人的形单影只.请老师帮我点评一下,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前,初识孝昌兄,就已经从他的谈吐中,觉察到他的诚恳、质朴与谦和了.后来接触渐多,才得知他在数学、物理、化学、文学、历史、哲学诸方面都有相当厚实的学养,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至于他的为人处世,则堪称"外圆内方".有位朋友说:"罗孝昌‘立身如玉洁冰清,待人如光风霁月'."我是很赞成这个评价的.  相似文献   

16.
沪上杂忆     
新的历史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上海解放。时我避居沪西,然亦亲见解放军官兵不扰民伤民,席地而卧在民房之前,至为感佩。军纪如此严明,焉能不打胜仗者?六月十四日,我在襄阳南路寄居处致函昔之留法同学,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之周恩来先生,向其祝贺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汇报自一九三八年春汉口一别后的情况,请求给予学习或工作的机会。是年六月二十六日,参加北平和谈的政府首席代表张治中先生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后,我亦去信给张,向他问候并告知自己及有关留沪朋友情况,七月十八日,张复信给我,全文如下:清尘兄:六月二十八日来…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非常喜欢贵刊“来图求解”栏目,这张《浸》是我前几天拍的.想表达当时音乐带给这些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和谐气氛。可洗出后发现不很理想。主要人物状态都不错.陪体和着音乐用脚打着拍子也不错.只是右边那位红衣老人头部姿势突然一换(当时我只注意整体.没有留心),她的面部将这张照片的氛围破坏了。重拍肯定不行了.很是遗憾。我想请教专家能否通过后期剪裁或者别的方法补救?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18.
4月23日,一纸讣告送到我的手中,定睛一看,先是一惊,而后呆坐在办公桌前,茫然不知所措,任凭泪水顺着面颊流淌……。原来,我大学和研究生时期的恩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温济泽老人,走完了他坦荡而坎坷的85岁人生,4月16日与世长辞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因为就在元月上旬,温老(多年来他的学生们都这样尊称他)还给我打来电话,说收到了我寄给他的新春贺卡,很高兴,因忙,就不回寄了(温老的习惯是,对逢年过节寄给他贺卡的人他都要回寄一张),并说:“我想…  相似文献   

19.
有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一无所有、一文不名,终日愁眉不展。有一天,他这样问一位老人:"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穷?你已经很富有了啊!"老人由衷地说。"这话从何说起?"年轻人问。老人不正面回答,反问道:"现  相似文献   

20.
走进73岁老人鲁贵如居所,一张湖北革命大学的同学毕业留影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满头白发身子微胖的鲁贵如打开话闸,介绍53年前的这张同学照的来历和他个人追逐人生七彩虹的历程。 我于1929年生于广济县(现武穴市)梅川镇农户家,读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