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an Clark  佚名 《高中生》2014,(10):40-41
人物传记是记叙文体的一种,主要描写某人的生平事迹、趣闻轶事、生活背景、个性特征、成长和奋斗历程等,包含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其特点是以时间的先后或事件的发展为主线,空间或逻辑线索贯穿文章始终,脉络清楚,可读性较强。这类文章常采用倒叙的写作方法,即首先用几句话来简单介绍这个人,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阅读要从记叙文的要素、顺序、线索等入手,即理清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清记叙采用的顺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补叙等,写作线索采用的是时线、事线、人线还是物线、地线、情线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文章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等,把握重点的关键性词语,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意思,从而去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3.
阅读六法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十分重要。阅读的主要方法有;一是预读法。这是在空闲时对课外读物进行涉猎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快速地翻阅全书或全文,熟悉其中的重要人物、时间、地点、体裁、主要事件和情节,看清序文、前言、作者的话,目录及综述性的段落,这样可以让学生只用一般人十分之一的时间,获得该书或该文将近一半的信息。二是交叉法。这是把不同的读物放在一起学习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同时读不同文体、不同风格、内容各异的材料、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享受阅读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2004,(9):41-41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家于漪指出:教育深层次的价值观就是你这个人要有后劲,要能持续发展,要有健康的个性。在提倡教学素质化的今天,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题,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哪里来呢?笔者发现,当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章时,往往兴之所至,废寝忘食,时间也如匆匆过客,转瞬即逝。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学生是在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营造平等、自由的氛围尤为重要。教…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篇分析教学是就文章整体内容进行词句解释、人物或事件推理分析和评价、总结中心思想等,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教学中要辅之以必要的阅读技巧,不仅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而且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理解文章的思路。除了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旨以外,整体阅读还要注意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思路是作者运用材料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维轨迹。文体不同,作者的思路也在文章中有不同的体现。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作者的思路主要体现为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者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人物思想感情、品德行为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阅读理解一般有3-5题。包括的题型大部分为:阅读文章的大意、作者思想、辨别句子的真与假、找出适合文章的标题、文章中所出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  相似文献   

8.
【技法指导】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做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表达方式,即说话写作中为了表情达意而使用的或转述事实,或抒发感情,或说明介绍等方式。一般说,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和描写是写人记事的基本表现手法。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断贯串起来,使读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人物、景物等进行细致刻画、生动描摹,使读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从描写对象上分,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10.
李传鹏  路琳 《教学随笔》2015,(Z1):7-11,37
<正>记叙文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主要文体之一。它以丰富的信息含量、灵活的写作技巧、深广的思想内涵以及切近生活的敏锐视角,深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考点透视】1.能够概括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了解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2.了解主人公或主要事件对作者的影响,体会作者刻画主人公形象或叙述主要事件的社会意义。3.体味和推敲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运用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贺敬 《湖北教育》2007,(11):36-37
刚才,大家谈到的都是一种传统阅读的方式。我要介绍的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的指导,那就是——网络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个数字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庞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发挥网络丰富的信息承载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个目标就不难实现。  相似文献   

12.
基本考点:辨识文体,分析记叙的中心、要素、详略,概括文章内容、事件、人物、主旨,划分文章层次或指出文章结构模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体味作者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刘爱华 《山东教育》2013,(Z2):74-75
不少学生在做阅读表达题时,由于不懂得这个题型的做题技巧,往往对全文认真阅读,浪费了很多时间,虽然文章意思弄明白了,却答不到点子上去,不但费时多,而且得分也不高。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巧办法呢?在阅读表达中,学生出错率最高的是写题目、填空与回答问题这三类题目。下面,我以一篇阅读表达为例,介绍一下做这三类题的做题技巧:  相似文献   

14.
王爱华 《新读写》2023,(Z1):35-45
<正>【复习指导】记叙文阅读分值高,但题型多、难度大,是很多同学容易失分的题块。为了帮助大家攻克记叙文阅读的难关,我们为大家梳理了中考记叙文常见的阅读策略。一、梳理行文思路,读懂文章内容1.把握记叙文要素记叙文的要素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要关注人物和事件,人物活动的地点和事情发生的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背景,尤其是社会或时代背景。把握记叙文要素,梳理它们之间的关联,是阅读理解记叙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二)阅读理解选择题:该题型的特点是在短文后给出若干个不完整的句子或若干个根据短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对每一题都提供四个候选的答案,要求考生在正确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从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这类试题的问题一般是紧扣短文内容编排的,既会涉及文章中的细节内容,如文中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前因后果等,也会涉及文章中某个词或某个句的含义,以及涉及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标题等。解题思路与技巧例2阅读理解: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Jim was a driver.He liked to grow flowers in his gar-den when he was free.…  相似文献   

16.
阅读理解主旨题,主题句定位。需归纳概括,寻读,找准文章主题句是关键,先关注文章第一或最后一段,容易得解。标题选择。看选项是否具有概括性、针对性和醒目性。排序题,首尾定位。对事件排序,先找到事件发生的开始和结束最有效,通常经过这一步就可得解。  相似文献   

17.
一、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都要包含这六个要素,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也就是,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  相似文献   

18.
在每年的中、高考试卷中,那有相应份量的阅读理解题。那么,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阅读、理解、做题呢?笔者认为:把握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些句子,或表示过渡、或点明中心,对表情达意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这些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菊红 《湖南教育》2004,(21):25-25
阅读线索属于作品的形式范畴,是作品的结构因素之一。具体地说,它是指贯穿全文、联缀人物和事件的序。简言之,线索即为文章的感情线索,抑或是文章的叙事线索(结构线索)。阅读教学中捕捉文章线索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整体阅读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20.
数据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常常出现,比如以时间顺序写作的记叙文中往往会出现比较多的年份、日期等,这些年份日期对于我们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非常有帮助;又如在英语阅渎的说明文(包括社科文和科技文)中,特别是调查研究类的文章,作者也往往运用大量的数据使文章更加可信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